具“印度防务网”报道,由于印度新型战斗机LCA装备部队时间的屡次推后,印度空军的耐性已经基本被消磨干净。先前的资料显示,印度空军订购了123架“光辉”Mark1战斗机,随后又增加了201架Mark2型,但由于印度斯坦公司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光辉”装备印度空军遥遥无期。
“光辉”战斗机是印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替代苏制米格21战斗机开发的轻型战斗机。在印度国防工业自强的口号下,印度斯坦公司接下了研发LCA的重任。然而印度似乎过于高估了自身的工业水平。战斗机被称为国防工业桂冠上的珍珠,其背后所需要的工业基础,是现代大多数国家所无法企及的,因此现在能够独立研发战斗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等几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连子弹都无法自产的印度显然不在这些国家之列,由于薄弱的基础,印度研发战斗机的进度十分缓慢。而缓慢的研发过程又跟不上国外的战斗机更新速度,使得印度军方多次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战术指标,这又导致了原先的设计又被迫推倒重来。在陷入了恶性循环后的三十年,印度终于以牺牲性能为代价,走出了循环,于是印度空军得到了一款价格领先世界水平,性能却连米格21都赶不上的“争气机”。
由于LCA大量使用了进口设备外加前期的天价投入,“光辉”战斗机的成本高居不下,甚至超过了俄罗斯的SU-35战斗机和中国的歼10战斗机,采购价格直逼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而“光辉”战斗机的性能甚至不及前二者的二分之一。更糟糕的是,印度斯坦公司甚至无法保证“光辉”战斗机的正常生产,2016年就曾发生过因飞机质量问题印度空军拒绝接收“光辉”战斗机的丑闻。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印度国产坦克和驱逐舰上。研发20年的“阿琼”主战坦克成为了只能在阅兵式充场面的面子工程,海军的加尔各答驱逐舰已经在港口里泡了二十多年。而隔壁的中国已经在2000年以后宛如下饺子一样入役了多型战舰,陆军的99和96主战坦克趋于完善,走上了世界领先地位。两国截然不同的情况不禁让人感慨,买来的东西终究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辈子,打铁还得靠本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