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国微波武器获奖有何过人之处 可有效攻击隐身导弹
www.wforum.com | 2017-01-24 20:42:5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设想一下,在战场上敌军的战机和战车向我方涌来,我方的防御武器已经被敌方全部消灭,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若干束看不见的射流突然开始照射敌方的武器装备和人员,几十秒钟后,敌机和敌方武器虽在外表没有任何伤害,但却一个个失去效能,敌机不断自己坠毁,敌方的坦克自己熄火抛锚,而敌军则表情痛苦的纷纷倒下,没有伤口,甚至没有硝烟,敌方的进攻就被阻止了,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景,这是未来使用微波武器的场景,上面的图片就是美国高能微波武器实验样车,迄今为止,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一直在秘密研制高能微波武器,这种神秘的武器到底有什么能力让各大国倾力投入呢?中国在这种先进新概念武器上有没有追赶美俄等军事超级大国呢?

  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黄文华先生荣获今年元月9日颁发的,2016年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其获奖的理由则是他在我国某型新概念武器的研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这个武器若没有获得研制的重要突破也难以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个重要突破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高能微波武器,而黄文华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高能微波技术,据国内媒体转述报道,这是黄文华先生历经18年的艰苦努力,获得的一个科技成果,据悉,黄文华先生介绍到,“这项成果主要是围绕提升我国在未来电子信息对抗方面的一个成果,这个成果是我们国家原创的,目前我们做的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了演习验证实验,在国际上是首创的,在国外还没来类似的”。这句话说明我国在高能微波武器获得了一种全新能力。

  图片为俄罗斯自行研制的Ranets-E微波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电子系统,其最大输出容量超过500兆瓦,可以轻易发射电磁脉冲摧毁20千米内的任何电子设备,据了解,高能微波武器是指利用发射强大功率微波射束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军事专家张强告诉记者,目前高能微波武器可分为2类,一类是一次使用的微波炸弹,另一类是可重复发射的微波炮,而黄文华先生的新概念武器应该被指是后者,是一种高功率微波定向可重复性发射系统,因为微波炸弹武器我们已经装备部队,而美国和俄罗斯也已经装备部队。

  高能微波武器是集软硬杀伤和多种作战功能于一身的新概念电子武器系统,而能让黄文华先生说“在国际上是首创的,在国外还没来类似的”,因此,据推测我国的新型高能微波武器可能具备反导能力,其输出能量可能远远超过了上面的Ranets-E微波武器系统。军事专家告诉记者,高功率微波武器用于反导作战有几个优势,一是攻击目标的速度是光速,作用距离远,目标被照射后能瞬间予以毁坏。其次是集软硬两种杀伤功能于一身,可用于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

  而黄文华先生在介绍自己成果时也称,“这个成果在2010年淮海演习实验后,又历经了6年的时间进行应用和升华提高,到2016年才获得这么一个荣耀”。这段表述说明该技术已经得到应用。不仅可作为战略防御武器,而且可用作多种战术拦截武器系统。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微波束比激光束宽,打击范围较大,因而对跟踪瞄准的精度要求较低,有利于对近距离快速运动目标的跟踪打击,作为舰艇的近程防御武器,再合适不过。最后该武器可重复使用,多次打击,所消耗的仅仅是能量,因而费用低,效费比高。

  新一代高能微波武器尤其能够攻击隐身武器,特别是隐身导弹,由于隐身武器除了具有独特的气动外形设计以减少雷达反射波之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吸波材料,吸收雷达要探测的电磁波。如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不仅机体采用吸波材料,而且机体表面也涂有吸波涂料。高频率微波的强度和能量密度要比雷达微波高几个数量级,高频率微波源的发射功率足以抵消这种隐身效果,轻者可使机毁人亡,重者甚至可使武器即刻熔化,这次美国的隐身导弹和飞机可要当心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这个战绩,美国乐不起来了……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10万民兵强攻 苏韦达巷战成现代“绞肉机”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中国军舰,突然现身夏威夷附近?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了这个战绩,美国乐不起来了……
093B核潜艇多重要?攻击力堪比导弹旅
10万民兵强攻 苏韦达巷战成现代“绞肉机”
“死神”来了 中朝都慌了
中国军舰,突然现身夏威夷附近?
中国新型空警-3000预警机的最新照片
俄阵亡官兵遗体处理方式 值得各国借鉴吗?
二选一?俄军欲从苏75和中国歼35中挑舰载机
中共中央军委要全面肃清谁的流毒?
英国甩出空战 “王炸”?2027年硬刚F-35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