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为何成我军突破美围堵利器 规模超苏30一倍以上 | |
www.wforum.com | 2016-12-26 20:22:2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上世纪90年代,歼轰7,俗称:飞豹,开始服役,至今已服役了20年时,也算是一款老型号了,也许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几款正在量产的专用攻击机之一,虽然其生产尚没有停止,但是距离停产也快了,毕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装备进行更新是很正常。 别看许多人对它的评价不高,主要是缺少现代化的形象,通俗一点说,颜值不高,与歼11等型号相比,似乎要差上一代,实际却为我军空中作战力量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现役规模超200架,比苏30MKK战机数量多一倍以上,其主要任务为对地对海攻击,如果有谁在讨论其空战能力,那是对它的地位认识不清:它是攻击机,不是战斗机。 飞豹的设计完全以对地对海攻击为目标,故而强调了大航程,它的作战半径达到1650公里,大载弹量,其拥有9个外挂点,通过使用复合挂架,其载弹量达到6.5吨以上,为一款非常不错的攻击机。如今我军面临的主要威胁并非国土防空,那个时代早已退去,目前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为如何突破海上围堵。美军沿第一岛链构建了一条封锁线,阻拦我军进入太平洋,如何突破它,已非简单地使用战斗机争夺制空权,更多在考虑如何争夺制海权,打开通场。这其中对地对海打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故而歼轰7发挥关键一环的作用。 自从歼轰7服役以后,一直不断加以改进,与制空型战机不同,其改进重点从来就不是什么气动布局或发动机,重点一直为航电与武器系统上,以求提高攻击能力。中国近年在各方面的技术都在进步,任何一个成果应用到它身上即可以不小的提升。比如:对结构进行优化等,即可以挂架的承载能力,让它加挂一些大重量的弹药,比如:鹰击12。航电系统方面换装了相控阵雷达,也可以看到各式导航/瞄准吊舱,让飞机完成地形跟踪飞行,搜索、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搜索并锁定定目标,并投放精确制导武器,增加电子战系统等等。 如今对歼轰7的改进已基本达到极限,航电及武器系统已经相当好,不过这属于机载设备的变更,其它型号也可以进行相同的改进,这算不上它的优势,机体部分已经没有什么改进的余地,发动机也不存在什么改进的空间,做为一个平台本身,它已改无可改。 以前歼轰7占着一个纯国产化的优势,成本非常低,不受制于人,与进口的苏30MKK相比,确切拥有许多优点,然而随着歼16的成熟,这个优势其实已失去了。歼16也是全国产的,几乎在所有的性能上都要更高,不仅拥有更大的载弹量,最高的航程,也拥有更大的机内空间,可以安装更多更好的航电设备,相控阵列雷达、玻璃化座舱、电子战系统。更重要的是,歼16属于多用途型,具备了良好的制空作战能力,这一点是歼轰7根本没法比的。唯一的优势,只是它的成本要低一点,更加成熟,但依然不足以弥补性能上的差距。 也因此,歼轰7停产合情合理,其地位逐步由歼16代替,不过它并不会马上退役,毕竟拥有相当大的装备规模,在中国空军追求“攻防兼备”背景之下,依然可以占据不小的地位,对现役机型的改进也不会中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