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对话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余民才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对话中,中日双方在防空识别区的一些主要认识上有分歧,但一些基本的方面达成了共识。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教授真山全表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定没有任何问题,日方认为存在争议的地方是对通过防空识别区的飞行器也要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等相关措施。因为在领空外的防空识别区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其对于航空器造成的影响,有可能与公海及经济专属区上空飞越自由原则相抵触。但不管怎样,由于中日军机在东海海上空域彼此抵近越来越频繁,急需要制定一个规则,从而避免发生误判和冲突。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有关“日本舰机是否会参加美国倡议的南海联合巡航?中日军舰飞机在南海上空相遇的情况是否发生?”的问题时,羽生次郎表示,日本方面最终是否会参加南海联合巡航,我现在不是政府人士所以对这方面并不了解。从国际法上来说,舰船在南海一些海域无害通行是可以,而对于沿岸国家而言,为了给南海带来稳定,联合巡航的活动要与所有相关国家进行讨论。如果是违反国际法的事情,日本国民肯定会反对。我希望任何行动在南海不要产生对立,不要影响正常的贸易通行,只有对话才能缓解紧张局势。在权利主张重叠的区域,双方的主张很难取得一致,要花很长时间。应该尽快展开技术性的讨论,政府间也应该建立机制,早一点通过谈判、对话来谋求问题的解决。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中国是否会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朱锋教授称,南海防空识别区是否会设立我并不知道。但我现在很担心,美国在南海如果一直用这种军事施压和“炮舰外交”的手段,那南海的对抗只会升级。而南海防空识别区只能是这种对抗最终导致的结果。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希望未来出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最后,朱锋教授在讨论会结束时强调,“不管中日有多大争议,管控钓鱼岛争议、预防冲突失控、防止危机再现,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