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2016年将是中国梦魇 战略机遇期将结束
www.wforum.com | 2015-01-29 17:32:27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27日在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撰文称,“2016年或将成为中国的梦魇”。只凭这个标题就足以赚够眼球。细看文章,其论断的依据是,美国和台湾地区明年都可能换上对华强硬的领导人,所以留给中方的战略机遇期只剩18个月稍多。按照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时的表述计算,这段时间至少还有5年。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采取更加外向的政策,以及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战略机遇期即将终结”的声音不时由西方媒体传出。但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都表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正在努力被延长。德国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夫罗里扬28日说,中国是一个创造机遇的国家,中国的朋友圈不是在变小,而是在变大。

  一篇文章引发的争论

  在凯瑞·布朗看来,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中国领导人乐于提及中国正进入为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中国保持低调,以专注于解决本国问题的贫穷发展中国家身份为由,回避沉重的全球外交责任。但现在,有关重视国内事务并保持低调的“战略机遇期”的表述,似乎已被中国国内外环境密不可分的说法所替代。凯瑞·布朗认为,从经济和政治上看,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正日益像一个新兴超级大国那样谈吐和行事,包括畅谈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为地球大部分区域打造“新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

  “即便如此,2016年绝非是将进一步促进实现‘中国梦’的年份,而是或将成为一场梦魇的开始”。凯瑞·布朗称,两个因素将令中国在2016年接受考验。首先是美国大选。尽管一再声称(美国向亚洲)“转身”和“再平衡”,但对中国而言,奥巴马是一位“好”总统。有希望2016年入主白宫的希拉里·克林顿被视为对中国不软弱的人物。同年,台湾也将举行“总统”选举。对民进党而言,2016年或许不再是走过场的一年。它的大陆政策将远不及国民党友善。以此,凯瑞·布朗推断,在奥巴马总统和马英九卸任之前,中国领导人仅有18个月稍多的短暂战略机遇以尽可能与其达成协议。

  对于凯瑞·布朗的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一些人仍抱持意识形态偏见看待中国。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发展壮大会对“民主国家”构成威胁。他们把中国的韬光养晦理解为“无所作为”,一旦中国“有所作为”,意图就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搞战略对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也不赞同凯瑞·布朗所说的让中国陷入噩梦的两个因素。他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希拉里虽然对华态度不够友好,但因为健康问题,能否参选还很难说。另外一名有望当选的候选人杰布·布什来自一贯对华友好的布什家族,且与中国有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而对于台湾来说,即便新上任的领导人有强烈“台独”倾向,也会吸取陈水扁8年任期的教训,不敢轻易做出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的举动,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大幅提升,大陆掌握着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无论美国总统大选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中国总体向好的战略态势。”金灿荣说。

  “没人否认中美会合作”,凯瑞·布朗28日回复《环球时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坚持观点说,“我要问的是合作是容易还是困难。中美在许多领域都有可能发生争执,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很困难,双方对哪些事情更重要的看法也不一致”。对于眼下中国畅谈蓝图,他说,中国希望推动外交伙伴多样化,是为了既不让自己过于孤立,又不对某种关系过于依赖,尤其是不特别依赖于美国。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快结束了吗?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真要结束了吗?问题恐怕要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开始说起。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影响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判断,“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上述说法计算,“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有5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般而言,判断一国是否处于战略机遇期主要有两个标准:国际环境是否有利于该国发展;该国采取的内政外交政策与战略能否适应,甚至影响客观环境。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崛起过程中都曾有过类似的战略机遇期。王义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内战结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段历史时期里,实现国家统一的美国在集中力量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采取“孤立主义”外交战略,将美洲大陆视为其“势力范围”,避免卷入欧洲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日本战后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则是朝鲜战争爆发至冷战结束。日本紧紧依靠美日军事同盟,充分利用美苏对峙的国际格局以及朝鲜战争等局部热战,大规模生产军需物资,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民用工业。王义桅说,尽管战略机遇期所处的时间点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大国都“顺天下大势而为”,完成国内各项改革,实现大国崛起。

  “我理解,中国提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关键点,是因为中国实力不断增强,但仍意识到国内经济面临很多问题。”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此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我一直认为中国很特别,因为它是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雄霸全球野心的国家。它发展的立足点就是让13亿人民有更好的生活。中国领导人十分清楚应去关注什么和做什么”。

  林利民说,就我国而言,在世界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使得我国影响国际形势、营造国际环境、解决国际冲突的能力显著增强,东海、南海问题就是典型例子。与此同时,中国顺应国际形势,积极调整“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在周边外交、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有所作为。从主客观条件看,中国毫无疑问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唱衰中国战略机遇期,西方怎么想?

  “凯瑞·布朗的说法在西方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王义桅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参加国际研讨会时经常听到“中国战略机遇期即将结束”的说法。日本《外交学者》去年3月就曾刊文称,凭借经济实力,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胆怯地不敢自称全球领导者。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是韬光养晦,但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将中国称为大国。领导人提出“中国要奋发有为”,换言之,中国要从一挡换到二挡。但行进到二挡,政策推进往往会出现顿挫感。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常被西方当作“中国战略机遇期结束”的最新论据。“盲目的中国亢奋时代已经结束”,德国《经理人杂志》27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中国不会崩溃,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现实的场景。中国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小,也给中国政治出了道难题。未来,中国在国内外都要经受更大考验。而更早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的预测,令印度兴奋不已。

  英国剑桥大学亚洲研究学者雅克思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事实上,西方几乎年年都会提到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问题,主要理由无外乎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地缘政治以及气候变化等。王义桅说,西方媒体之所以经常出现唱衰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说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借助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制度发展本国经济,却不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在美国“战略再平衡”、要求中国分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背景下,中国不再有“搭西方便车”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西方一些人看来,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保持高速增长是以“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且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涨,政治制度依然不民主,因此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雅克思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至少在中长期内,仍然是值得乐观的,因为中国已经选择放缓控速提质的经济政策。外交上,中国没有卷入欧洲的地缘政治危机,没有在亚洲地区陷入更多邦交冲突。一些小摩擦不会导致中国在战略发展上遭遇严峻挑战。

  “中国是个创造机遇的国家”

  在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金灿荣说,在已经过去3/4的“重要战略期”期间,有3件大事会延长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即“9·11”恐怖袭击、金融危机以及乌克兰事件。前两个事件让中国逐渐变得自信起来,从原来对美国的崇拜中走出来,开始走自己的路。乌克兰事件发生后,美俄关系至少5年内不会变好,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的力量,让它无法再全力以赴对付中国。而且,美俄双方在乌克兰事件上又都需要中国的帮助。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主动谋求延长战略机遇期。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不仅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更通过推动“一带一路”等计划,开拓战略空间,主动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努力延续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自主创新正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预料将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另一方面,中国用好“开放红利”,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制定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规则,争取更大话语权。

  “中国在国际环境中仍有许多机遇,而且中国是一个创造机遇的国家”,德国柏林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正在经历两道门槛的考验:2015年的经济转型和2016年的地缘政治风险。表面上看起来,这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噩梦。但事实是,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它已有足够的自信和办法应对这些挑战。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泰军粗犷装填惊出冷汗!中国火炮暗藏智慧
中越联合演习 解放军单兵装备让越军眼馋
红军城大势已去 乌军防御用的还是二战打法
向美军看齐 解放军公布4兵种军旗样式
俄军攻下恰索夫亚尔!该城有何战略作用?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泰军粗犷装填惊出冷汗!中国火炮暗藏智慧
中越联合演习 解放军单兵装备让越军眼馋
红军城大势已去 乌军防御用的还是二战打法
向美军看齐 解放军公布4兵种军旗样式
俄军攻下恰索夫亚尔!该城有何战略作用?
泰柬冲突,为何嘲讽中国防空导弹系统?
中国能一次性发射千架无人机炸美国本土?
菲武装人员持枪威胁 中国海警直接拖船
少林寺方丈淫乱照外流 最早可追溯至这位女
一场8.7级地震,差点摧毁俄一半战略核潜艇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