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专家称勿批青年崇洋媚外 批中国是希望中国更好
www.wforum.com | 2015-01-22 17:55:54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代百年来,掣肘于宏观社会结构,一代又一代中国新青年在“本土”与“全球”的二维紧张空间中摇摆,他们被历史塑造成截然不同的形象:当国家封闭,内生的“中国性”是强势文化和主流话语时,公共舆论就给倾向开放的青年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当国家开放,强势文化和主流话语变为“全球性”时,公共舆论又管亲“中国性”的青年叫“土鳖”。事实上,“崇洋媚外”和“土鳖”的舆论定性都仅仅适用于特定时期。对改革开放30年来,已深度融入现代性浪潮之中的今日中国,再用“崇洋媚外”或“土鳖”这样的词来标签化中国青年,很不合适。

  综合国力已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在国家实力上没有理由让本国青年崇洋媚外。青年们喜欢用他国优点来折射和评议本国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实质上是希望本国可以做得更好,这是青年面对国家发展具有内在超越性的担责行为,是青年在特定年龄段具有更多批判性特点的共性,也是青年真正凸显国家主体性的表现。

  中国青年的日常符号消费也不宜被标榜为“崇洋媚外”。中国社会已步入世俗化时代,商品的全球化自由流动、品牌化分层以及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社会,无疑使今日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多个性化选择和符号化消费的空间。以智能手机为例,对中国12所大学的调研发现,31%的大学生最想要苹果手机,26%想要三星手机,其核心正是苹果和三星背后所蕴藏的符号性意义,而这种符号性意义本质上是由现代商业“生产-营销”创新模式所建构。由此可见,中国青年并不“崇洋媚外”,只是苹果手机更多抓住了青年人的内在消费需求。

  中国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嗜好不宜被标签为“崇洋媚外”。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长达5.3个小时,大学生中手机网民比例高达97.2%,是真正住在“互联”和“移动”中的“网络原住民”。同时,长达数年的全民英语教育、日益应用化的英语等级考试,以及更为频繁和便利的国际交流,使中国青年拥有更多机会全面接触外国文化和国际潮流。相比上一辈,今日中国青年更少带有先天预设的情绪去片面排斥外国的东西。这是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体系,不断建设“地球村”的结果,不宜被简单标签化为“崇洋媚外”。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不要再打啦!只剩最后一架”
停战最后24小时,被炸了 巴铁高层带任务来
中国反坦克导弹50千米射程 让一切闭嘴
印度要求俄停供发动机 切断“枭龙”生产
空警-3000新图曝光 机背的“圆盘”真够大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不要再打啦!只剩最后一架”
停战最后24小时,被炸了 巴铁高层带任务来
中国反坦克导弹50千米射程 让一切闭嘴
印度要求俄停供发动机 切断“枭龙”生产
空警-3000新图曝光 机背的“圆盘”真够大
再追加24架“枭龙”!阿塞拜疆直接买一支空
俄军后院失火?日本在北方四岛开第一枪
乌军“斩首”告败 俄防空撕破伪装的战争底
普京迎来一个坏消息
靠中国救命?朝鲜驱逐舰侧翻事故追责至部长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