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日形势大逆转 2014必有一战?(图文)
www.wforum.com | 2014-01-15 07:27:56  yimin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4年正逢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由于东海防空识别区与南中国海捕鱼新规的颁布,中国与周边邻国本来就不轻松的关系更趋紧张,因此,“甲午年中日必有一战之说”开始流行。于中国而言,各种总结甲午海战的文章早已不局限于总结历史教训,已进入中日两国现阶段战争实力的评估,以及战术、战略的讨论,成为“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午战败讨论中的现实投射*

  中日两国都因甲午海战而改变国运。日本因胜利而加快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并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清朝廷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蒙上恶名并破产,革命情绪迅速蔓延,中国近现代化道路更加曲折多艰。也因此,甲午战败的原因几乎是近百年经常讨论的话题。

  直到1980年代以前,几本着名的中国近代史都是这样总结甲午战败教训:北洋水师军舰装备、军队训练比日本落后,战力太差;朝廷落后腐朽,积贫积弱,洋务派极其腐败,层层贪污;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述各种原因导致军备不修,战时才发现炮弹里装的是沙子;英美俄等帝国主义袖手旁观,不愿调停,坐观战争爆发,等等。

  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关于这场战争的新说法通过互联网开始日益普及。有人考证出当时北洋水师的规模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甲午战争之时,中国海军完全有彻底击败日本海军之实力。还有人考证出北洋水师曾有机会在朝鲜全歼日海军,但却轻易放弃。更有以下质疑出现,即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却败给了经济上远为落后的日本——这个说法当然是这些年来“GDP代表综合国力”这一说法谬种流传所致。

  随着中日关系日趋紧张,2013年中国讨论甲午战争寄予了更丰富的现实投影,有从战术方面总结的,威海军分区司令前几天发言称: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排阵错误,丁汝昌指挥北洋海军以横阵迎敌,严重限制了舰队机动与舰炮火力运用的有机结合,舰船协同混乱,指挥不力。中新网则刊文称“美刊称中国海军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二”,环球网转发“甲午海战启示中国海军:必须有积极进攻意识”,大意是甲午海战爆发及结局,“虽然是尖锐的国际关系,科学技术水平的时代落差,作战思想的严重滞后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海洋认识的混沌、海洋观念的淡漠、海洋意识的弱缺,则是甲午海战惨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中日冲突中,必须树立战略进攻意识。

  *时隔120年,中日两国形势大逆转*

  时隔两甲子,中日两国面临的形势发生大逆转。

  1、中国对外寻求资源的内在压力加剧。

  120年前,中国地大物博,不用“人均“这一概念衡量,资源尚称丰富。而日本国土面积相对狭小,资源贫乏,需要向外扩张寻求资源,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但到现阶段,中国已成了一个资源对外高度依赖的国度,在非洲等国资源行业的投资正引起“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在内部人口扩张与资源对外依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将目光对准与周边邻国有争议的岛域,成为必然态势。南中国海捕鱼新规宣布的“声索面积”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声称拥有主权甚至驻军的一些岛屿(包括钓鱼岛),这些岛屿周边海域邻近国际最繁忙的航道,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

  2、与日本这一历史“宿敌”开战,易于完成国内动员。

  专制极权政治的立政之本就是不断制造敌人,视情形不同,这“敌”可以是内敌,也可以是外敌。毛时代在国际社会备受孤立,资本主义与苏修虽然都是敌人,但中 国并无几面开战的实力,所以只能将重点放在本国“阶级敌人”与党内“反党集团”身上。现阶段中共不能大规模制造内敌,将日本视为虚拟战争对手,因为有两国历史恩怨上的便利,易于完成国内动员,也能有效地将国内人民的视线转移至国际冲突上去,有效地减轻政治压力。

  而日本不同,“二战”最后带来的覆灭之痛导致日本民间极端厌战,目前这种状态下,日本政府要废除《和平宪法》可能性甚微,为扩充军力需要增加投入引起的加税亦会受到强烈反对。中日两国在战争动员上的差别,从舆论战来看,中方明显占了上风。

  3、与120年前甲午战争时完全不同,目前中国完全处于主动态势,日本只能被动应付。二战之后,和平主义成为《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因此这部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

  中国无论是军队建设还是军费投入,包括宣战等,都拥有完全的主动权。中国军队战力如何,有待检验,但持续多年的军费投入相当可观,装备现代化业已完成。日本则只有国民自卫队,其战力如何,只有日本与美国比较清楚。

  4、中国如果对日开战,在亚洲范围内,日本不可能获得声援。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基本处于被动守势。即使在河流生态、中国移民大量涌入的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大矛盾,但也不可能结成对抗中国的联盟。这些国家之间互不信任,因而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只有一点相同,即希望美国能够出面帮助它们。

  中国在中日战争的沙盘推演上,唯一不能确定的因素是美国的态度。如果是以夺回钓鱼岛为战争终极目标,美国可能不会参战,因为美国人会反对为了一个岛屿将美国青年送上战场,并在高筑的债台上再加上一大笔沉重的军费开支;问题是:谁也不能保证在钓鱼岛回归中国之后,中日之间就可以维持和平。如果战争扩大升级,美国是否能置身事外则很难预测。

  *谁能控制战争的规模与格局?*

  尽管现阶段中国在中日冲突中居于有利地位,但在不断“擦抢”的过程中,北京应该重温近代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那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时又表述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句话出自克劳塞维茨那本被誉为“西方战争艺术的奠基石”的《战争论》。与以往军事学家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看到了战争的复杂本性中包含着社会政治和社会运行以及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指交战国当中的一方因国内政治面临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将对外的军事行动看作解决本国政治问题的工具。

  为“雪日本侵略中国之耻”开仗,能够成为北京解决国内问题的有效工具么?必须看到,对外战争可以成为强国向外宣示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病根深种之国暴露本国弱点的过程。如果没有一战,沙俄帝国也可能不会覆灭。中国政治高度腐败、官民矛盾尖锐、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失业人口庞大、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复杂问题,应付一次小规模战争或者不会引发并发症,但战争规模升级就很难说了。更何况,几十年前的宿仇成为现在的战争理由总有点不够理直气壮,谁都明白历史旧恨只是中国扩张海洋资源的借口。亚洲人口超过42亿,占世界人口比例60%以上的人密集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所有亚洲国家都面临人口与资源关系紧张之压力,一国所得就是另一国所失,这种资源之争一旦开始,亚洲的和平格局将无法维持。

  破坏旧格局容易,建立新格局很难。中国趁欧盟衰落、美国国力疲软之际改写美国努力维持的世界格局不是没有可能,但迎来的新格局恐怕比目前要糟糕得多。(作者何清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不再掩饰!美军在中国周边开展实战化演习
什么原因?北京迟迟不敢发布…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