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图文)自卫还击战的中国新兵:一位新兵炮手的战争回忆
www.wforum.com | 2009-10-20 02:03:4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战争--总是炮火纷飞。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作战任务中的惨烈不是一个普通士兵所能想象的……

    1979年2月17日6时20分至7时,中国南疆广西、云南两线,万炮齐轰,不同型号的大炮,火箭炮、加浓炮、榴弹炮……连续40分钟不停地向敌人发出怒吼,炸得敌人闻声丧胆,拉开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序幕。

    作为一名普通炮(步)兵,不可能知道整个战场情况。我只想通过回忆当年我所走过的一段亲身经历,虽然只是战争中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反映当年我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牺牲的英勇作战精神。

    我是54军161师481团一营一炮连的一名一炮手。

    每年冬季,应该是复员老兵解甲归田、新兵戎装接枪的时候,1978年的冬季不同以往,老兵推迟复员,开始了战备动员。161师由平时乙种师(简编师)扩编为战时的甲种师(整编师),我所在的一营的编制由3个连队(1连、3连、机炮连)扩编为1、2、3连、机枪连、炮连。我和其他新兵并不知道要准备打仗,在元旦的前两天到达部队,立刻感受到战备的气氛。按照部队惯例,新兵换装要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后才能头戴五星,配戴领章。部队接到作战命令,容不得墨守成规,新兵到军营直接分下连队,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的操枪习炮训练。当年营属炮兵连的主要武器是82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承担支援步兵打坦克、打火力点的任务。简编状态下的机炮连,只有3门迫击炮,3门无后座力炮,3挺重机枪,扩编后的炮兵连是6门迫击炮、4门无座力炮,兵员显然不足。新兵到连队立刻担任了主要炮手,训练刻苦、热情高涨,毕竟时间太短,科目太多,有的新兵打枪瞄准射击都还不及格,手榴弹也掷不出30米(还没有扔出炸不到自己的距离),军号已经响起,我们开赴了前线。从到达部队,至2月17日凌晨反击战枪炮打响,算上部队从河南驻地向广西开进,时间才一个多月。

    我们这批新兵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一辈。很多人是响应党的号召,最后一批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批兵与当年政府调整知青政策有关),年龄均在十八、九岁,最小的刚满十六岁。我们接受能力很强,素质也很高,满腔热血。我们敬仰老红军、抗日英雄,时常遗憾没能赶上打老蒋年代。在《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事迹的熏陶中成长,热爱我们的祖国。而今即将上阵杀敌,个个士气高昂。在全团誓师大会上,团长第一个摘下帽子,台上台下一片光头和握紧的钢枪。也正是:流血牺牲无所畏,报效祖国三春晖。

    54军是中央军委的预备队,参加过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反击战,由于是机动部队,有的步兵团按山地作战配置,炮连编配骡马用于驮炮,奇怪的是要出境作战了,骡马却留在了广西境内,由驭手班的老兵看守(三营炮连的一匹驮炮骡马在国内行进中因山路狭窄失蹄,连炮带马跌入了水库)。武器只有靠我们肩扛人背。一门八二迫击炮重100多斤。分解后由一、二、三,三个新兵炮手操带。均件38斤。老兵背炮弹。加上配备的干粮、挂包、水壶、雨衣、手榴弹、防毒面具等,负重比步兵多约20斤。每人还发了几个罐头,战士们基本上都是自愿少领两个罐头,而要多带些手榴弹。部队出境前再次轻装,指导员给我们通报前线战况和作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我们轻装的地点是在凭祥市乡下名叫拉南的山村,越南打的冷炮就在我们不远处爆炸。

    傍晚时分,我们从友谊关15号界碑处进入越南。战士们都在此撒了泡尿后又急忙地赶路了。路上我们看到了汽车从前方运回牺牲战友的遗体。走在山顶上我们还看到了从我军炮阵地发出的一串串怒火。山高“路”窄,月黑林密,根本就看不见脚下。脚下是否有地雷或敌人埋下的竹尖桩就只有靠运气了。没有经过野营拉练训练,个别新兵体能素质跟不上,急行军的时候有人掉队,指导员和连长发现后会立即派班长接应,始终保持连队的战斗力。指导员和班长们不时还主动地帮助新兵炮手背一背炮身、炮架或炮盘。我们靠一手拉住前面的背带,一脚跟进一脚地往前走。加之连日在国内的翻山越岭地行军,疲困使我们似睡非睡地边睡边走。此时我们才领悟到军人老前辈们走路也能睡觉的硬功夫。不知爬了几座山,也不知走了多远,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在一个山沟里待命。天刚粉白,向脱浪县的攻击开始了。步兵冲击后,我们也随之开进,刚爬上一个山梁,枪声响起,子弹几乎从我们头皮上飞过,所有官兵和配属我连运送炮弹的广西民兵就地卧倒(有一广西民兵就在我附近中弹牺牲)。而后就听到连长和指导员的怒喊声:赶快架炮!炮手们反应快速,不到两分钟按指定方位各炮架炮完毕(由于是山上,平时架炮不到一分钟)。此时只见前面山坡下一片树叶摆动,我步兵连开始反击,枪声大作。一会儿就看不到对面山上的动静,敌人被打跑了。我们心中有种'妈的,我还没有出手'的叹息。

    部队继续向前推进。中午我们攻克了敌高机连阵地。缴获了不少高机子弹,我们因负重太大,留给了民兵作纪念。上山用力,下山同样要用力。特别是一、二炮手,因一只手必须扶着炮身或炮架,只能用另一只手抓树枝。一脚不慎就会摔下山去,同时还会砸倒下面一串串的战友。《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金小柱是在翻山越岭中累牺牲的。那时我们谁都不怕被敌人打死,却曾想过自己有可能被累死。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地又爬上了一座高山后一个个都累倒下了,心里想走,再也走不动了。但是稍作一会休息后,我们又跟随步兵向前推进了。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掉队意味着什么。

    我们炮连紧随营部(营长吴巍薇)边打边进。战前应急训练出来的专业军事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配合一连攻打敌头山时,先用八二迫击炮火力轰炸,后用八二无后座力炮开路,对着敌人的火力点和工事一炮打掉一个。因是攻山,82无座力炮需要仰射,摧毁敌人火力点和工事时,炮手只有简便射击,不用炮架,把82无座力炮架在自己的肩上打。一机枪连排长翟刚(河南开封人)原是机炮连我的班长,战时扩编升任一机枪连排长。某次进攻,翟刚带人潜入敌前沿阵地,八二迫击炮弹就在他的前面不远爆炸。回国后他对我们说;自己是迫击炮炮手出身,从来还没有听过自己亲手操过炮的炮弹爆炸是那么震耳欲聋。

    下午消息传来,脱浪县被我们481团和483团从两侧进攻拿下来。

    晚上在4号公路(脱浪通往凉山的唯一通道)边的山上露宿。山上一些直径约4、50公分的大树被我军炮弹炸成两瓣。天也开始不断的下起细雨。我们就在敌人挖的壕沟里,将雨布支起,“睡”了第一个觉。是夜,指导员查哨一再叮嘱:千万不要打瞌睡,防止敌人偷袭。每个岗哨一明一暗(即:明问口令,暗备开枪。)在三天三夜的行军打仗中,我们全靠一壶水和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几乎汗水流尽、没有过大小便。雨水和潮气让我们很多士兵患上了关节神经痛病。

    在而后的清剿残敌中,时常有搜查山洞的任务,为防止越军伏击,往往让我们先用八二无后座力炮对准洞口射击,只听炮声一响,就见从洞内冒出滚滚浓烟,烟散后然后才由步兵进去搜查。一天夜里,营部通报,一连尖兵侦察发现附近山沟有越军的火力点,连长和指导员把我们全连带到另一个阵地,按地图标示,对敌进行了一次连射击。打完后我们随即撒出阵地,防止敌人炮火反击。

    战场上炮声隆隆,我们每一名炮兵都能在炮声中听辨出指挥员的下达命令,快速地按照标尺、方向锁定后。打!

    在我们临时扎住下来后,后勤食品也跟了上来,送来很多军用罐头。连续几天都是在雨中露宿,没有喝过热水,吃过热饭,为了保证大家的体能,连长要求各班做饭、烧水。没有锅,直接给罐头加热,树枝太湿,司务长弄来火焰喷射器用的固体汽油浇在树枝上将火点燃。好在罐头都是熟的,加热后就可以吃,有的战友将各种肉、菜罐头搅在一起,放在火上烧,也不管生的糊的,热气腾腾,吃的很香,这种吃法在战时情况下,别有一番风味。山上宿营,打水要跑山下,任务也非常危险,也很容易遭遇越军散兵游勇的袭击。我向班长主动请求任务(一炮手一般不需去做),带着冲锋枪和另一名新兵从山下背来了溪水。机枪连的一名新兵清晨下山打水的时候,没有按规定路线行进,误触我军夜间设置的警戒雷(用酒瓶制作),身上留下几十块玻璃碎片。

    撤军的时候我们看到,四号公路上电杆被我军炸倒作为路障,路边油库油罐也被我军炸毁。难怪有人说:号称美国都攻不破的越南凉山,被中国的炮火扒掉了几层皮,骨头则被中国的将士嚼碎。

    战争是残酷的,和我一起入伍的同学中,有人在这场战争中为国牺牲了。

    凯旋回国后进行了战评,步兵连的兄弟们向我们炮兵竖起大拇指,我们一炮连有三个班获三等功,国人对所有参战的将士,予以齐名抗美援朝军人前辈称号--“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