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对抗“枭龙”!亚美尼亚向印度购买苏-30
www.wforum.com | 2025-10-30 16:26:59  大观国研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0月底,亚美尼亚防务体系又一次被迫重启警戒。根据《防务快讯》披露,亚美尼亚正与印度就采购8至12架升级型苏-30MKI战斗机展开深入谈判,预计金额高达25至30亿美元,合同已处于最终敲定阶段。不同于往常,此次采购并未通过俄罗斯官方系统,而是转向印度制造版本,并将装备最新一代印度国产雷达与空空导弹。

促使亚美尼亚下这一决心的直接动因,是阿塞拜疆近期加快引进JF-17C“枭龙”第三批次战斗机,并与巴基斯坦空军在飞控与飞行培训上实现高度整合。与此同时,阿塞拜疆还在与土耳其联合演训中不断强化对边境空域的掌控,使亚美尼亚陷入“空压态势”之中。

更值得警惕的是,JF-17C的采购计划很可能并非孤立操作。外媒情报显示,阿塞拜疆有意在获得战机的同时,引进配套的国产远程空空导弹平台。这意味着,阿塞拜疆的空中力量未来不仅具备反舰与对地攻击能力,还能在边境空域对亚美尼亚战斗机形成主动打击。

面对这一局面,亚美尼亚空军不得不寻求更强火力的压制型战斗平台以维持最基本的空域主权,而苏-30MKI则成为为数不多、短期内可对JF-17C形成代差优势的选项之一。

亚美尼亚为何选择印度制造?

这批苏-30战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俄罗斯原装出口型”,而是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制造、集成印度国产雷达、电子战系统与导弹武器的混合型号。作为俄罗斯授权生产的衍生版本,苏-30MKI具备高达4.5代的战斗能力,其升级型号已集成多项本土模块,成为印度出口潜力最大的战斗平台之一。

对于亚美尼亚而言,选择印度制造背后其实是一种“战略绕道”。自2020年第二次纳卡冲突结束以来,亚美尼亚国内对俄罗斯安全承诺的信任度持续下降。在俄罗斯分身乏术、无法有效介入高加索安全的背景下,埃里温不得不调整其武器采购依赖,以避免陷入一边倒的政治牵制。

印度提供的“俄罗斯技术外壳+印度交付渠道”正好成为亚美尼亚绕过莫斯科制衡体系的操作通道。通过这条路径,亚美尼亚既保留了与现有俄式空军体系的兼容性,又避免在合同、结算、交付等环节落入俄方全面主导的被动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印方此类军售也正是新德里近年“防务出口战略”重点推动的成果。借亚美尼亚需求,印度成功打入非传统军售市场,为其“自主国防”政策争取到实际出口订单与外交杠杆。

“国产化”的伪象:印制苏-30的实际主控权在谁手里?

尽管这批战机标注为“印度制造”,但所谓“国产化”更接近一种政治宣传而非实质性独立。根据印媒此前披露,苏-30MKI升级版所使用的AL-31FP矢量推力发动机、主机体结构、飞控系统及雷达组件仍需依赖俄罗斯原厂零件供货。

印度确实对雷达、电子战系统与部分火控设备实现了国产替代。例如,“乌塔姆”AESA雷达成为苏-30MKI升级的核心标志,具备中程探测与导弹制导能力,取代了俄罗斯原版Bars雷达;此外,印度自主研发的“阿斯特拉”MK-1与MK-2空空导弹,也首次实现了国产导弹在重型战斗机平台上的实装部署。

但这些国产替代并不构成全面自主。HAL的装配能力仍然离不开俄方提供的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发动机维护与中期翻修部分,仍需通过俄印间技术转包协议完成。简单来说,这是一款“有印度皮、有俄罗斯骨”的混血平台。

这对亚美尼亚而言意味着,一旦俄罗斯因政治或战略考量中断零部件供应,该批战机的保障链条仍面临潜在断裂风险。尽管印度可承担整机交付,但其难以对深度维修与系统更换独立负责,使得这场军购始终无法真正摆脱俄罗斯的影子。

图片

交付卡位战:2027能否及时形成“空中拦截链”?

根据当前披露的交付进度,这批苏-30战斗机将在2027年开始交付,2029年完成。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早在2024年便签署了“第三批JF-17”交付协议,首批战机预计在2026年前后完成部署。

这场“交付卡位战”极具实战意义。对亚美尼亚来说,只有在阿塞拜疆完成战力部署前完成战斗机换代,才能构建真正有效的空中遏制屏障。若交付延误或训练体系不到位,苏-30战斗机虽具性能优势,但实际战备水平与飞行效率可能滞后,使其无法形成有效战力对冲。

技术上看,苏-30MKI在载弹量、航程、作战半径、飞行高度上全面压制JF-17C,尤其在执行跨区域空战与边境巡航任务中具备显著优势。但苏-30对后勤保障要求更高、飞行维护成本更大,也要求飞行员具备更高的战术素养。这对亚美尼亚小规模空军提出了更高训练与保障门槛。

因此,2027-2029这一交付窗口,不仅是技术装备的竞速,更是战略稳定机制的“最后窗口”。亚美尼亚此时下注,实则是在争取三年战略缝隙期内构建新的空域拦截体系。

印度为什么硬要试飞一台失败的发动机?

与这批战机交易同时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技术动态:印度计划将“卡维里”(Kaveri)发动机安装在苏-30平台上进行飞行测试。这一方案由印度燃气涡轮研究机构(GTRE)提出,并已获得初步试飞许可。

“卡维里”发动机原本是印度20世纪末启动的国产中推力发动机项目,计划用于“光辉”战斗机。但由于推力不足、震动问题严重,最终被搁置,并在2020年后转向新型隐形无人攻击机“加塔克”的辅助动力平台。此类平台对推重比要求较低,可容忍非理想动力输出。

如今,印度却计划将其“重新拉上天”装在苏-30这类重量级战斗机上进行测试,明显违背常规技术逻辑。多数军事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更具象征意义:在“自主国防”口号推动下,印度希望通过将失败项目“飞起来”来展示工程体系的持续性与“技术韧性”。

对亚美尼亚军购而言,这项测试未必构成直接风险。印度此次对亚供战机未搭载该款发动机,仍采用AL-31FP标准型号。但这一测试反映出印度试图在每一次军售中“挂靠试验项目”的战略意图:把军购平台当成研发试验田,既展示能力,也寻求外方承担试错成本。

这对未来印度与其他军购国的关系构成挑战:当军售平台开始承载“政治技术工程”的功能,其可靠性、稳定性与客户利益之间的边界也愈加模糊。

一场并不彻底的“防务去俄化”

亚美尼亚此次采购苏-30MKI,看似抛开了对俄罗斯的直接依赖,但实则仍处于“系统性主导”下的有限自主。印度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通道,而非完全替代。

在“枭龙”压境、“集安组织”日趋失效、北约不提供直接庇护的背景下,亚美尼亚所作出的,是一场不得不做的选择——用高昂代价购买一个“可操作的战略缓冲期”。但三年后,这批战机是否真能让亚美尼亚空军回到威慑态势,仍有太多问号未解。

而对俄罗斯而言,即使不签字、也能赚钱;对印度而言,即使发动机未能入役,也能试飞展示。在这场看似对抗的交易背后,真正主导者,从未退出。只是换了一个更隐蔽的位置,继续缝合他国的边境焦虑与战略孤立。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
央视罕见曝光 中国机载激光炮现身歼-11B
空军司令也栽了? 曝中共高层震荡 传他被查
中国卫星看光台湾!分辨率以厘米为单位
第二架“歼-36”亮相 整体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乌阵亡遗体交换比1:37,为何如此悬殊?
央视罕见曝光 中国机载激光炮现身歼-11B
空军司令也栽了? 曝中共高层震荡 传他被查
中国卫星看光台湾!分辨率以厘米为单位
第二架“歼-36”亮相 整体设计进行重大调整
川普将中国踢出局 东盟被迫妥协
公开解放军抢滩登陆影像,意思非常明了
中国建造2万吨级巨舰的必要性
初速每秒2300米?日本“电磁炮”舰上实测
乌军击溃水库大坝 淹没了俄军战壕与防空洞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