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无人机怎么打?美军展示最新方案 | |
www.wforum.com | 2025-10-18 16:09:3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美国Leonardo DRS公司的工程师团队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分析从乌克兰传回的实战数据。过去四年,他们部署在乌克兰的反无人机系统积累了大量战场信息,什么型号的无人机最常出现,在什么高度飞行,用什么频段通信,集群攻击时采用怎样的战术。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产品设计。 乌克兰战场给出的教训是:无人机威胁已经从零星骚扰演变为持续性、大规模的空中攻势。俄军一夜之间能派出数百架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迫使乌军必须建立覆盖大片区域的多层防御网。传统防空系统主要针对固定翼飞机和导弹设计,面对低速、低空、小体积的无人机往往力不从心。 美国陆军面临类似问题。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既有传统的空中威胁,又有新兴的无人机集群;既需要保护重要设施,又要为机动部队提供防护。客户提出的需求是:能不能用同一套系统,既防传统空中威胁,又反无人机,而且要装在轻型平台上,方便快速部署呢? Leonardo DRS的工程师团队给出的答案是模块化集成。 雷达系统负责远距离预警。 光电红外系统提供可视化确认。 电子战模块通过干扰控制信号或GPS导航,让无人机失去控制或偏离航线。 动能拦截器是最后一道防线。当电子战无法奏效,比如遇到采用光纤通信的无人机时,就需要用导弹或炮弹物理摧毁目标。 这四种手段单独使用效果有限,但整合到一个系统里,就能形成"探测-识别-决策-拦截"的完整杀伤链。它们将协同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战。 很多人理解的模块化,就是把不同设备拼在一起。但Leonardo DRS强调的模块化,是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有清晰定义的接口标准。 硬件接口标准化,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载荷。今天装雷达和电子战设备应对无人机威胁,明天可以换成防空导弹应对直升机威胁,不需要对车辆进行大规模改装。这种灵活性在战场上价值巨大,前线指挥官能根据实时情报,在几小时内调整防御配置。 软件接口开放,让新技术能快速集成。当研发出性能更好的探测算法或新型干扰技术时,不需要推倒重来,只需要通过软件升级就能部署到现有系统。这种"即插即用"能力,让装备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跨平台可移植性。同一套任务设备包,既能装在轻型战术车上,也能装在重型装甲车上,甚至可以部署在固定阵地。这种通用性大幅降低了后勤保障难度和训练成本。 最近一两年,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新麻烦:光纤制导无人机。这类无人机不依赖无线电通信,而是通过细如发丝的光纤与操作员保持连接。光纤通信几乎不产生电磁辐射,传统的电子战系统对它完全失效。 这个问题在中东和乌克兰战场都已经出现。防御方发现,即使部署了最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某些无人机依然能准确命中目标。事后分析才发现,这些无人机采用了光纤通信。 Leonardo DRS的应对方案是强化被动探测和动能拦截能力。被动探测不依赖主动发射电磁波,而是通过接收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或声波来发现目标,不会暴露自己位置。动能拦截器则是"物理学解决方案",不管你用什么通信方式,导弹或炮弹直接打过去! 公司还在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利用AI分析无人机的飞行模式和战术特征,预判其攻击意图,提前部署拦截手段。在高强度对抗中,人类操作员面对海量信息往往反应不过来,AI能大幅提升决策速度。 Leonardo DRS在反无人机领域积累了相当深厚的项目经验。公司自2017年起就是美国陆军,机动式低慢小无人机综合防御系统项目的主承包商,已经生产并交付了大批系统。 最近,公司开始交付M-LIDS 2.0改进型,明年还将交付单车版M-LIDS 2.1。在另一个名为"移动式短程防空系统"的项目中,Leonardo DRS负责任务设备包的集成工作,已向通用动力公司交付超过180套系统,其中大部分已经部署到部队。 Leonardo DRS正在推动一种分层防御理念:外层用远程雷达预警和电子战压制,尽可能在远距离消耗敌方无人机;内层部署动能拦截器,作为最后防线确保关键目标安全。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既保证防御效果,又控制了成本。 美国陆军联合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办公室的评估也证实,相比单一系统,这种"系统之系统"的综合方案更有效。 |
|
|
|
![]() |
![]() |
对手非常不满 解放军刚刚迈出前所未有一 |
![]() |
原来如此!印尼采购J-10C的更多细节曝光 |
![]() |
印尼购买歼-10战机,创造了三个新纪录 |
![]() |
B21可自由进出中国 根本拦不住? |
![]() |
多图:直20凌空“画凤凰”精彩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