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潜艇逼近法国 北约空喊“掌控海上进场” | |
www.wforum.com | 2025-10-13 14:16:26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10月13日,法国西部布列塔尼海岸外海,一艘法国海军护卫舰在巡逻任务中“发现”一艘俄罗斯潜艇。北约方面随后发布通报,声称“我们掌控了海上进场,并已准备好在受到威胁时保护盟国”。然而,这番表态听上去更像是事后补丁,而非有效应对。 这片海域并非敏感冲突区,而是法国西部最重要的战略节点之一。布列塔尼不仅临近大西洋航道,还是法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核心基地所在地——布雷斯特军港(Brest Naval Base)。作为法国“海上威慑三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环,该基地长期承担着战略核潜艇的战备与巡逻任务,地位等同于英国的法斯兰核基地。 在这样一个敏感区附近出现俄军潜艇,本应触发高级别预警机制。但事实却是:被发现后没有拦截,没有驱逐,也没有动员海空力量展开强制侦察。北约发布的声明强调“掌控”,却没有一句话提到“应对”或“处置”。一艘俄罗斯潜艇接近法国战略腹地,西方的“海上控制力”只剩语言。 这场“发现”事件,表面上是一次战术接触,更深层则是一次被动承认:俄军能够靠近西欧核心水域,而北约对此无能为力。 10月13日,法国海军护卫舰在布列塔尼外海执行巡逻任务时,监测到一艘俄罗斯潜艇在北约海上通道附近活动,引发高度警戒。 为何没能拦截?这一反应的消极并非偶然。 同月,北约正于高北地区GIUK-N(格陵兰–冰岛–英国走廊)举行“动态海盾-2025”(Dynamic Mongoose 2025)联合演训,主打反潜作战,法、英、美三国共出动多艘军舰、反潜直升机与P-8A巡逻机。但讽刺的是,演训刚刚结束,现实中就有俄潜艇悄然接近布列塔尼,却没有任何演训部队介入。 法国国防部的沉默更加说明问题。法国近年来虽然宣称加强海军现代化,但布雷斯特基地2025年上半年刚经历为期9个月的港区基础设施升级,战备部署尚未完全恢复。新型“苏弗朗级”核潜艇尚未形成完整轮值体系,反潜舰队也长期面临维护资源不足的困境。 此外,法国年度国防预算虽然不断增加,但公开资料中未单独列出反潜作战拨款细目,外界普遍认为该领域建设相对滞后。法国现役主力反潜平台为升级后的“猎户座”ATL2标准6型海上巡逻机,具备一定反潜能力,但其平台老旧、数量有限,难以覆盖复杂近岸环境。 北约的“掌控海上进场”,不过是象征性巡逻与情报共享的结果。真正的问题在于:布列塔尼岸边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俄军试探,而法军已无法单独完成“拦截与威慑”的全流程。 水下灰色战区这艘俄罗斯潜艇的出现,不只是一次战术出动,更是俄军近年来“灰区水下战术”系统化部署的一环。自2023年起,俄罗斯海军便将水下力量重新分配,从黑海战区逐步向大西洋推进。 这一转向背后有深层军事与地缘逻辑: 首先,克里米亚方向的俄黑海舰队已大幅受限。2024年乌军借助西方水面无人艇重创黑海港口设施,俄海军为规避正面冲突,开始将部分“基洛级”与新型“拉达级”常规潜艇部署至北方舰队体系,并加强从摩尔曼斯克出发的跨大西洋远程巡航。 其次,俄方在波罗的海与北极线方向受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影响,常规出动空间收缩,大西洋反倒成为一个“空隙地带”——北约虽有声呐系统,但常态巡逻密度低,尤其在布列塔尼–爱尔兰通道之间,形成“低感知走廊”。 基洛级潜艇以静音著称,特别是在以柴油推进方式下,可在近岸浅水区长期潜伏,极难被主动探测。在战术层面,它们既可扮演信息收集者,又可作为“存在信号制造者”——有意让敌方发现,却又不引发军事冲突。这正是所谓“灰区水下战”:制造不安,迫使对手高频部署,消耗其军事与心理资源。 这一战略的关键不在是否击沉目标,而在“让你知道我来过、你却奈我何”。 欧洲的“下限测试”已经开始北约此番反应迟缓,与其内部对“潜艇行为反应边界”缺乏共识密切相关。 在北约成员中,美国与英国倾向于强势反应,主张对靠近本土或盟国关键节点的俄军潜艇进行主动识别与压迫跟踪。但法、德等欧陆国家则强调“降温”,避免无意擦枪走火。 这种分歧导致北约在制定潜艇接近应对标准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当俄方反复进行类似行动而未受到实质惩戒时,这种“默认不追责”的现实,其实正逐步重设对抗临界点。 也就是说,俄罗斯并不在寻找破口,而是在一点一点抬高试探的底线。而北约,正在慢慢习惯这种“可以容忍”的存在。 北约的水下战力并未丧失,法国的战略防御体系也并非崩塌。但这次布列塔尼事件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面对克里姆林宫“无声压迫式”的水下战术,西方仍在用公开声明与模糊战略应对。 语言替代不了威慑,表态遮掩不了迟钝。潜艇逼近本土,并不等于宣战,但却是最具侦察价值、心理震慑力的行为之一。俄罗斯知道这一点,并正在运用它。 而北约,尤其是法国,若继续“看见了、知道了、但不回应”,不仅战略信誉将被削弱,其水下安全机制也将逐步丧失可信度。 海上进场,谁掌控,谁放行,答案从来不在公告里,而在行动中。 |
|
|
|
![]()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
![]() |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
![]() |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
![]() |
朝鲜大阅兵,为什么专门选在深夜? |
![]() |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
![]() |
朝鲜阅兵,中方的访朝阵容远超预料 |
![]() |
中国卫星升空3小时 直拍俄罗斯腹地重镇 |
![]() |
卫星图像曝光 中国进入“准作战状态” |
![]() |
解放军诡秘新技术曝光 1架外国侦察机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