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核潜艇互相隐身,然后撞上了? | |
www.wforum.com | 2025-10-09 23:24:4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有时候,潜艇过分追求安静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2009年2月的一个深夜,发生了一件离谱的事,英国"前卫号"核潜艇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在海域相撞。更离谱的是,法国潜艇在碰撞后竟然毫无察觉,直到几天后收到英方通报才知道发生了事故。两艘都搭载着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核弹,船员们却谁都没发现对方。事后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两艇在潜航中可能主要使用了被动声呐,并没有使用主动声呐,因此在极低噪声条件下确有探测困难的可能性。所以它们都太安静了,彼此都没探测到对方的存在。 从水面下突然升起的导弹可以打到地球上任何角落,这让潜艇成为各国军队最致命的武器之一。但这份致命性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前提上:不被发现。一旦暴露,这艘水下幽灵就变成了靶子。所以各国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潜艇的声学特征。 每艘潜艇都有自己独特的"声纹",引擎、螺旋桨、内部设备运转产生的声音组合。这就是为什么潜艇螺旋桨在维修时要严密遮盖,防止对手根据形状推算出声学数据。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巡航时产生的噪音约90到95分贝,基本与海洋洋流和海洋生物活动的音量相当。这意味着一群觅食的鱼就能为潜艇提供天然掩护。但在生物稀少或水流平静的海域,船员必须进入"静默航行"模式,走路声、说话声都可能成为破绽。 被认为是当代噪音最小的核潜艇,能以20节速度悄无声息地在水下航行。听起来很理想,但现实比想象复杂。潜艇外壳覆盖的消声瓦,最早可追溯到二战末期。当时德国海军在部分潜艇外壳上加装名为"阿里贝里奇"的合成橡胶防声材料,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潜艇的消声瓦。现代消声瓦的工作原理像录音棚的隔音泡沫:吸收外部主动声呐的声波防止反射,同时阻止内部噪音"泄露"。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潜艇在海洋生物密集或洋流强劲的区域航行时,消声瓦会吸收周围大部分声波,在喧闹的环境中制造出一片异常安静的区域,专业术语叫"声学空洞"。训练有素的声呐员很容易察觉:一片嘈杂的海域中突然出现一块过分安静的空间,那里八成藏着潜艇。这个悖论在2009年的碰撞事故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两艘配备最先进水下传感器的核潜艇,因为彼此都太安静,在大西洋里直接相撞。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各国海军会把己方潜艇的声学特征存入数据库,让友军舰艇能够识别特定频率,不用担心误伤。但这些"声学指纹"也成了情报机构眼中的宝贝。 除了声音,热量也会出卖潜艇的位置。潜艇的热量信号可被安装在直升机和卫星上的敏感红外传感器探测。在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域,潜艇可以游得稍浅一些;但在北极寒冷水域,即使最轻微的热信号也容易被捕捉,必须潜得更深。聪明的指挥官会利用海洋的"温跃层",表层温水和深层冷水之间的过渡层。躲在温跃层下方,潜艇产生的热量会在到达海面前消散。麻烦在于温跃层深度一直在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把自己暴露给头顶的侦察机。 那些反潜飞机还会往海里扔声呐浮标。别看这些东西像一次性用品,落水后会展开水听器,把水下的一切声音活动通过无线电传回飞机。可以说,现代潜艇面对的是一张从海面到深海、从声学到热学的立体监控网。 一旦被发现,现代鱼雷就成了潜艇最大的威胁。这些武器配备先进传感系统,能追踪声呐信号、磁场特征,甚至螺旋桨产生的尾流,还能分辨真潜艇和假诱饵。潜艇为了速度和隐蔽性放弃了厚重装甲,看着结实,其实相当脆弱。鱼雷可以从直升机、水面舰艇甚至其他潜艇发射,几乎防不胜防。 真正让人头疼的是智能水雷。"卡普托"MK60水雷是美国从60年代研制的鱼雷水雷,能够探测、识别、攻击敌潜艇目标,而在水面舰艇通过雷区时不会启动。新一代Hammerhead水雷拥有被动声呐瞄准系统,可区分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以及友方潜艇。它安静地锚定在海床上,一旦探测到不该出现的潜艇,就发射鱼雷。这种武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 海洋深处能提供掩护,但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几乎无法通信。水面舰艇使用的高频信号无法穿透水面。潜艇只能使用低频通信,但那样容易被监听,所以非必要不使用。最极端的是"极低频"通信,能深入水下约100米传输,但信息量极少。美国的ELF系统每分钟只能发射一个比特,5分钟才能发射一个字符,15分钟才能发射一个3字符的指令。 这种通信基本只用于一个目的:发射核武器。在美国的TACAMO计划中,一旦决定发动核打击,E-6水星飞机会在核潜艇巡逻路径上空飞行,通过ELF频段传输发射数据。飞机拖曳着约10公里长的天线,以小半径圆圈连续飞行。潜艇会拖出长天线接收这些长波信号。这些信息是单向的,一旦收到发射指令,潜艇就开始对预设目标的打击程序。好在这只是最坏的情况,如今潜艇更多从事侦察、水下电缆切断和战略威慑工作。 中国正在重点地区部署先进的水声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通过太阳能浮标连续向卫星发送数据,为反潜作战力量提供第一手资料。俄罗斯的"和谐"探测网络同样在不断完善。各国都在这场水下博弈中投入巨资,一边提升己方潜艇的隐身能力,一边强化对敌方潜艇的探测能力。 |
|
|
|
![]() |
![]() |
怪不得金正恩派兵援俄 普京给的条件太好了 |
![]() |
网突传习近平中风被急救 就看李强是否被召 |
![]() |
一只鸟能惹多大祸?战斗机破坏过程全记录 |
![]() |
30天造出60架?歼35产量火力全开反超F-35 |
![]() |
第二国出兵援俄 战争正变成“全球代理战” |
![]() |
怪不得金正恩派兵援俄 普京给的条件太好了 |
![]() |
网突传习近平中风被急救 就看李强是否被召 |
![]() |
一只鸟能惹多大祸?战斗机破坏过程全记录 |
![]() |
30天造出60架?歼35产量火力全开反超F-35 |
![]() |
第二国出兵援俄 战争正变成“全球代理战” |
![]() |
老哈马斯还没消灭,新哈马斯已出现 |
![]() |
191步枪的一些新细节首次公开 |
![]() |
伊朗不选歼10C未必是坏事 |
![]() |
红军城接连惨败 俄军16万打不下4万乌军 |
![]() |
乌克兰“火烈鸟”工厂地址外泄 被俄军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