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堵枪眼、炸碉堡?朝鲜公开援俄事迹 | |
www.wforum.com | 2025-08-27 00:51:5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左传》里有句老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朝鲜大大方方的证实了派兵说法;而后又大大方方的开始褒奖立功官兵。并且通过官方电视台和网络传遍全国,甚至是全球。 不久前,金正恩亲自出席了朝鲜人民军海外作战部队指战员国家表彰大会。 仪式上,他和受勋的朝鲜军人紧紧拥抱。 向烈士遗属诚恳鞠躬,蹲下身子亲切慰问烈士遗孤。 面对烈士遗照墙,他单膝跪下,仔细的为军人遗照戴上勋章。 这方面咱们不得不承认,将军作为一国元首,情感表达上确实是成熟且有效的。 这么大一排照片,他真的是逐个跪过去的。最下面一排有37位烈士,金正恩就这样跪了37次。 从评论中可以看出来,大部分网友对金正恩的此番政治动作都是十分赞赏的——这很符合东方政治美学逻辑的领导人行为。 关于遗照墙上的101张照片,朝鲜方面并未提及这是援俄作战中的全部阵亡官兵。 联系仪式的内容和朝鲜官方报道,其实也不难发现,这次大会表彰的是援俄海外作战中的“共和国英雄”。而照片上的101人则是被追授了朝鲜最高军事荣誉——“共和国英雄”的阵亡烈士。 活下来的有幸被伟大领袖亲自颁授。阵亡人员则由烈士家属代领。 这好比,据截至今年7月,俄罗斯一共追授了250名在俄乌战争中阵亡的官兵俄联邦最高军事荣誉——“俄罗斯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今日俄罗斯》报道数据)。 但这并不等于俄军只阵亡了250人。 真实的朝军阵亡数据,估计会长期保持机密状态。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没啥大不了的。你看人家苏联二战时代的一些战役伤亡数据,到如今苏联都不在了,还没揭秘呢。 当然,俄朝军大概率也不止仅仅战死了101人。但无论怎么说,乌克兰给出的那个6000余人的数字,依旧太夸张。 根据朝俄给出的那些数据,可以大致推测,朝鲜援俄的人数远不及之前传说的什么“八万之众”,也就是一万人左右,两个旅的规模。 试想,如果直接死掉了6000多,损伤过半,朝俄双方肯定会心照不宣的进行低调处理,而非如今这般大力宣传歌颂。 毕竟,朝、俄心中都各自有杆秤。 4月底的时候,为了证明朝鲜军人的战斗力,俄罗斯国防部曾经公开发布了几段朝军在俄的训练,以及朝军和俄军并肩作战的视频。 从视频中咱们可以看到,朝鲜官兵穿的都是俄军迷彩,用的是俄制武器。朝鲜军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训练前,他们用朝鲜语歌唱喀秋莎;收兵的时候,齐声高唱当代朝鲜“主体思想颂歌”《亲切的父亲》。 他们的虽然个子小点(其中也有几个比俄军高的),但体格都很精壮,长相也周正,并非是一些刻板印象中的那种满脸菜色、羸弱干瘪的样子。 他们的装备使用和战术配合都很熟练。而且,镜头还专门给了一个朝军用霰弹枪对空射击的细节。 这方面,连那边的乌自己都承认过,朝军的枪法很硬,他们被朝鲜士兵直接用枪打掉了不少无人机。 可以说,这些视频,确实打破了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傲慢与偏见”。 毕竟,除了换取俄罗斯方面提供的更大力度的能源、粮食和药品方面的支援。在协助盟友作战的同时,朝鲜军人更是来练兵和获取经验的——库尔斯克战役是个非常难得的观察实践北约装备与俄制武器攻防、研究现代战争战术的机会。 正因如此,伟大领袖还需要他们回去提升朝军战斗力呢,怎么能不重视单兵生命,任其埋没东欧大地当肥料呢? 并且,朝鲜也非常想借着这次机会,在俄乌战场上打出自己的威名,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目前看起来,朝鲜的这个目标,完成度还是挺高的。 朝鲜的这次出兵,作为来自东亚的军队在蒙古西征后1000年后第一次踏足欧洲,光是象征意义,就已经很大了。 更何况,朝俄之间原本就有共同防御条约。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州,战火烧到了俄罗斯本土,这自然也就触发了相关条约。 今年4月底,库尔斯克地区被俄罗斯收复后,北朝鲜也随之撤回了援俄的战斗人员。算是尽到了盟友的义务。 毕竟,并不是哪个国家都像美国那样,光说不练专坑盟友的。 打破外界有关战斗力的“刻板印象”之后,朝鲜的这次表彰大会,又高度宣传了自家官兵的战斗意志。 讲话中,金正恩激动的说,在库尔斯克前线,朝鲜军人涌现出成百上千名的“堪比李寿福、姜虎英、赵君实的英雄”。 这三位烈士是70多年前朝鲜战争时期的“共和国英雄”,他们的名字近年来多次被将军在各种场合提起,他们的塑像均安放在祖国解放战争纪念馆的“共和国英雄馆”里。 接下来,咱们就简单说几个表彰大会重点提及的烈士事迹。 按年龄顺序,从大到小。 卢南石,41岁, 朝鲜劳动党党员。 为了摧毁乌军火力点,他毅然抱着手榴弹冲向乌军阵地,在接近目标时躯体和腿部中了16弹,但他仍坚持爬行向前,最终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金哲基,38岁,朝鲜劳动党党员。 他所在的作战小组遭遇无人机突袭,被打断了一只胳膊,但仍坚持战斗,为了保护战友,他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壮烈牺牲。 赵赫哲,35岁 ,朝鲜劳动党党员。 在被敌炮弹炸断一条腿的情况下,坚持爬行6小时,救助其他伤员。为了给另一名伤员包扎,他毅然解开缠在自己腿上的止血带,最终壮烈牺牲。 金学哲,32岁, 朝鲜劳动党党员。 他被乌军的无人机打伤倒地,血流不止,作为作战小组的指挥官,他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对着前来营救的战友们高喊“立即去完成中队的战斗任务”,随后用步枪自尽,壮烈牺牲。 李光恩,22岁 ,青年同盟团团员。 被无人机重伤后,眼看着前来救援自己的战友们被敌弹击倒,情急之下,他决心自爆。 李光恩拉响手榴弹,但只炸掉了左臂;于是又用右手拿起手榴弹抵在头上,壮烈牺牲。 林弘南,20岁,青年同盟团团员。 接到开辟通路的紧急任务后,因时间太紧来不及排雷,毅然徒步冲向雷区以肉体排雷,壮烈牺牲。 朴忠国,18岁,青年同盟团团员。 跟李光恩的事迹类似,战斗冲锋中受重伤,看着前来救援自己的战友被敌人火力击倒。他高喊一声“不要过来!”,拉响手榴弹英勇自爆。 还有赵哲元小队长与他的11人战斗小组。 艰难打退乌军的6次进攻后,战斗小组弹尽粮绝。 他们通过无线电呼叫炮火“向我开炮”,然后全员自爆。 他们留下的最后诀别电文,内容翻译过来大致如下:
当然,以上这些壮烈事迹也不排除带着一定的宣传文味道。但你换个角度看,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底,打了那么长的时间,乌克兰方面一共就抓到了两个朝鲜俘虏。 他们一个是被炮火冲击波震晕过去了;一个是掏出光荣弹的时候被对面一枪打在胳膊上,手雷掉落。 两个旅的参战规模只有两人被俘虏,这还是挺说明问题的。 很明显,这批援俄朝军,并非是那种生产建设兵团性质的普通朝鲜人民军,而是朝军的精锐部队。他们单兵素质强,班组作战靠谱,思想政治过硬,对他们伟大领袖的忠诚度,更是不在话下。 另外,咱们从中也能看出来,很多朝军的减员,都跟无人机有关。 按照俄军那边的评述,朝鲜人民军步兵班组战术动作娴熟,射击水平极高,作战勇敢坚决,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善于利用地形和天气作战,喜欢用轻步兵小组渗透,并在实战中摸索出来了一套对付无人机的战法。 只是,这个战法过于残酷。 一旦遇到无人机,被盯上的人要负责吸引飞手注意力,尽量让无人机轨迹稳定,以给其他战友创造射击窗口——做诱饵的那个人,真的就在拿命当活靶子! 你看,这是乌军在阵亡人民军身上搜到的应对无人机的战术笔记。 其实,换个角度看,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这个战法还真能够让小组生还率尽量做到最高。机会好的话,诱饵也不一定非得死。 但如果一见到无人机来袭就到处乱窜,那必然会产生伤亡——人腿肯定跑不过飞的。 最后多讲两句。 大家或许还有印象,去年传出朝鲜派兵去库尔斯克援俄后,曾有韩国人开玩笑说,只要给朝军提供肉汤饼和大米干饭,管饱就能让他们倒戈而降... 现在看起来,难道乌克兰还是太穷了,肉饼汤和大米干饭都管不起? 对了,要说韩国军队,他们自己似乎也没能顿顿都吃上肉饼汤吧。 你看,是韩国现役军人的饮食(从左上到右下——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军)。 也不照样吃的心满意足? |
|
|
|
![]() |
![]() |
断补90天,仁爱礁破船或被中国直接拖走? |
![]() |
中国硬壳艇加挂重机枪 仁爱礁进入实战? |
![]() |
胡锦涛流泪握紧习近平的双手 说出4个字 |
![]() |
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全面更新 重头戏是这个 |
![]() |
第四代坦克?中国阅兵直接亮底牌 |
![]() |
断补90天,仁爱礁破船或被中国直接拖走? |
![]() |
中国硬壳艇加挂重机枪 仁爱礁进入实战? |
![]() |
胡锦涛流泪握紧习近平的双手 说出4个字 |
![]() |
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全面更新 重头戏是这个 |
![]() |
美军B-2隐形轰炸机突然“无所遁形”? |
![]() |
第四代坦克?中国阅兵直接亮底牌 |
![]() |
要清场了吗?中国南拖185现身仁爱礁 |
![]() |
巨舰起火燃烧十二小时或报废 美军怎么了? |
![]() |
俄军向乌军纵深推进 川普立场重大转变 |
![]() |
“胡志明大炮”走红,网友:真能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