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组建摩托车突击队 有坦克装甲车不用? | |
www.wforum.com | 2025-08-12 14:20:58 熊熊讲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之前大家经常调侃印度军队的摩托车表演,而在俄乌战场上,摩托车突击不再成为表演,反倒是双方突击部队都认可一种作战方式,这也是很有意思现象。 在俄乌战场上,最早使用摩托车突击的是俄军,自2024年以来的俄军突击作战中,经常可以看到摩托车突击兵的身影。 当然,这里所说的身影包含两种场面: 其一:俄军方面发布的摩托车集结、突击,以及成功结算的画面;其二:乌军视角发布的地雷、无人机、炮火炸掉摩托车突击兵的“收割”战果画面。 由于双方宣传的侧重不同,所以表达的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毕竟要是俄军重点发自己的摩托车队被打爆的场面,而乌军则专门发俄军突击得手的场景,这才叫不正常对吧? 所以我们将双方的不同视角拼在一起,再结合客观的战线变动和自己的思考,就不难得出些结论了。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摩托车突击这种作战形式? 毕竟摩托车已经诞生多年,其在军队中的使用也是历史悠久;但在已有大量装甲车辆的情况下,单独组建摩托车队突击,又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这是俄乌战场上的无奈现实。 因为俄乌战事是长期对垒的阵地战,双方的阵前均布设有大量的地雷以及各种障碍工事。 常规编队组织进攻作战,自然有流程可走,但偏偏俄乌战场又出现了无人机“井喷式”使用的情况。 这就使得双方的出击编队在天上有无人机,地面有地雷,中间还夹杂炮火的状态下,往往在冲击阶段就损失惨重;大量宝贵的装甲载具折损于路途后,散兵也会遭到因暴露在野外空旷地带而遭到无人机和炮火的持续杀伤。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俄乌两军的进攻作战,其实大部分折损都是出现在攻击的路途当中。 因此对双方来讲,如何以可接受的代价,将突击兵力有效地投送到对方阵地,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俄国人搞出了“乌龟坦克”、“电战坦克”等,指望通过叠甲、软对抗手段、加装扫雷套件等,来“免疫”地雷和无人机,这属于重装应对方案。 这种“重装”方案在实战中起到了一定效用,但并非万能;因为在乌军重点守备的区域,即便是“乌龟坦克”也扛不住轮番的猛攻,而这样的改装又是牺牲了坦克的部分性能,在面对敌方装甲部队反击时,还有吃亏的可能。 所以就目前来看,“重装”方案在对付乌军守备资源比较薄弱的区域较为有效。 而乌军方面因为重装资源有限,所以想出的方案是“轻装”化的,即通过编组大量的高机动轮式装甲车,以排级建制对俄方阵地发起多批次的轮番冲击,如果俄军的火力和工事密度不够,那乌军是可以以一定的代价破防成功的。 但这种方案也非万能,因为俄军的防御往往比乌军设想的要更严密;另外乌军的这种突破很难持续下去,前期所耗费的代价过大,会导致后续相持战斗的力量不足。 因为无论俄军还是乌军,其载具资源都是比较宝贵的,谁也没到拿坦克、装甲车,甚至即便是防地雷反伏击车不当回事的地步。 所以到了后期,俄乌两军的进攻作战都积极使用了人力突击的方式。 当然,这种步兵徒步冲击不宜理解为是“人海战术”,因为就俄乌两军的动员兵力和战线长度而言,双方谁都没有如此富余的人力。 其步兵突击战术往往是使用小编组作战,甚至一个班都要分成两三个小组,分批次出击;这些突击小组在无人机的直接支援下,拣选对方防御薄弱的林线展开渗透突击。 一旦站稳某个点位后,再逐步加码向前推进,直到进入定居点并展开巷战,到最后谁能撑得住,谁就插旗控制。 这一过程会有伤亡吗?会!但为什么还要这么打?毕竟轻步兵比起装甲车来似乎更容易被杀伤啊? 实际上比较反常识的是,装甲车队因为受制于雷区和无人机,很容易被集火,而且因为突击兵力集中在车内,被团灭的情况也不鲜见。 而步兵的使用相对灵活, 关键是其单次投入的步兵数量并不多,队形又拉得很散,这就使得炮击和无人机的杀伤,不至于太多。 但步兵突击也有缺点,那就是太慢了,再加上单兵的负重有限,所带的弹药也不会很多,极度依赖无人机的支援。 在这种背景下,把摩托车加强给突击步兵,既可以解决速度问题,所带的装备也可以更多些,还可以节约步兵的体力;同时雷区对摩托车的限制也相对少些,无人机打高速摩托也更困难些。 甚至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摩托车被干掉了,因为它的造价远没有装甲车辆那么高,而车上搭载得也就是一两个步兵,所以对进攻方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这很残酷,但这就是战争的现实。 所以我们在乌军的无人机视角下,不难发现有相当的俄军摩托车突击队折损,乌方的宣传部门为此没少嘲讽俄军现在竟然都到了用摩托车来作战的地步了。 但是,在这些镜头之外,乌军必然也拍到了大量俄军摩托车突击队得手的画面;甚至乌军自己也感受到了在实战中对付摩托车的难点,以及被其打上门来,赶出阵地的苦果。 因此,宣传部门嘲讽归嘲讽,作战部队却老老实实地组建了摩托车突击连——比如乌军目前头等的进攻尖刀——第425突击团。 在该团对库尔斯克的作战中,就使用了这种摩托车突击战术,而且自我评价很高。 所以这玩意是谁用谁知道,毕竟是从实战经验中摸索出来的。 但是,大家请注意这个但是——摩托车突击只是当前俄乌战争中被证明有效的一种作战方式而已,它同样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地形限制、对车手要求高、无法投送大量兵力等。 就双方的实战状况来说,摩托车突击最好是用于突然袭击,将己方尖兵以最快的速度,出其不意地投放到敌军阵地,并打下立足点。 而后续的作战,要结合战场的具体形式,选择投入装甲梯队、步兵突击队等,总之这只是进攻手段之一,战争中要综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战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