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补窟窿” 苏-34轰炸机执行侦察任务 | |
www.wforum.com | 2025-07-13 17:54:29 讲武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7月10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宣布,俄罗斯空天军正式赋予苏-34战斗轰炸机新的作战任务,除了主要的对地攻击任务之外,还将执行战术侦察任务。 同时,该集团宣布,旗下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向前线战术航空部队交付新一批苏-34战斗轰炸机。这次交付是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订单进行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表示计划在年内提高苏-34的生产速度。 二战期间,战斗机就一直被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例如,P-51“野马”高速战斗机取消固定武器,安装照相机后,就改装成为F6C侦察机,对敌方前沿阵地进行拍照侦察,同时依靠速度和高度规避敌方战斗机的拦截。 冷战期间,出现了专用于侦察的战斗机衍生型,包括RF-101“巫毒”、RF-4“鬼怪”II和米格-21R。这些战术侦察机保留了原型的气动设计和性能,但白光和红外摄影设备、电子情报收集传感器组件取代了大部分或全部武器。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各国空军越来越多地将模块化侦察吊舱配备到多用途战斗机上,让F-16、“狂风”、苏-24等战术飞机无需专用机身即可用于执行侦察任务。随着数字化传感器和GPS导航设备的逐步列装,这种方式得到了发扬光大,实现了更精确的情报收集效果,同时简化了空军机队的后勤,减轻了维持独立侦察部队的负担。 现代战斗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与传统专用侦察机相比,具有多项优势。战斗机的高亚音速、超音速飞行能力,可以让它在争议地区进行侦察,并在被发现或交火前撤离,从而减少暴露在敌方防空系统面前的时间。与大型情报、监视与侦察(ISR)飞机相比,战斗机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够在不同高度和飞行剖面下飞行,使敌方更难拦截,从而获得更大的任务灵活性。 当现代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时,通常配备机载自卫系统,包括雷达告警器、电子对抗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挂载空空导弹,这提高了它们在任务空域的生存能力。通过携带外部吊舱,从而拥有光电系统、合成孔径雷达、无线电情报模块,让战斗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还具备作战的能力。这种双重任务能力可以实现高效的任务执行、更高的战术响应能力,并减少空军对专业侦察机队的依赖,尤其是在无法掌握任务空域制空权、无法获得战略侦察机支持的情况下。 苏-34是一款苏联时代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战斗轰炸机,由苏-27改进而来。1986年6月开始设计,编号为T-10V,1990年4月13日原型机首飞。设计目标是取代苏-24,在有争议空域执行远程对地打击任务。2005年,以“契卡洛夫”命名的新西伯利亚航空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苏-34战斗轰炸机,2006年开始装备俄罗斯空天军。 苏-34机长23.3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飞重量45000千克。配备两台AL-31F-M1涡扇发动机,最高飞行速度19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机内燃油)4500千米,挂载副油箱并进行空中加油后,最大航程可达7000千米。作战升限14650~17000米。 苏-34战斗轰炸机的12个外挂点可以携带重达12000千克的弹药,能够使用各种弹药攻击地面、海上和空中目标。可以携带和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包括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Kh-29、Kh-59和Kh-35导弹,以及R-73和R-77等空空导弹。同时,还能通过配备普拉坦电光瞄准系统或泰雷兹公司授权研制的达摩克利斯吊舱,从而使用北约标准的精确制导弹药。 苏-34配备的Sh-141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和地面测绘能力,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50千米,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90千米。苏-34可以同时跟踪1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4个进行攻击。最初计划在尾椎内安装N012后视雷达,但批量生产时改为辅助动力装置。现代化改进型苏-34M在尾椎内安装Kopyo-DL雷达,终于获得了对后方威胁的探测能力。 苏-34配备了Sych通用侦察吊舱系统,可执行战术侦察任务。该系统有三种型号,分别用于无线电技术、雷达和光学监视。挂载Sych吊舱后,使苏-34在保持打击能力的同时收集实时情报。苏-34还配备了“希比内”(L-175V)和“索尔布齐亚-S”(L005-S)等电子战系统,显著降低其遭受雷达制导防空系统攻击的风险。 这些系统可与Kh-58、Kh-31P等反辐射导弹配合使用,射程120~250千米。协同作战效果在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2015年开始的叙利亚内战,以及2022年爆发的俄乌武装冲突中得到了检验。在叙利亚内战期间,苏-34战斗轰炸机被部署到赫梅明空军基地,并临时部署至伊朗哈马丹空军基地。 俄乌武装冲突爆发后,苏-34战斗轰炸机积极参战,从防区外对固定目标发射精确制导弹药和非制导弹药。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至少有30架苏-34损失,在这些确认损失中,多架被“毒刺”肩扛式防空导弹和中远程防空导弹击落。 2025年6月27日,乌克兰无人机袭击马里诺夫卡空军基地,摧毁两架苏-34战机,另有两架受损。其他的苏-34损失是由于技术故障和训练飞行中的碰撞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17日,一架苏-34战机在起飞时发动机起火,撞上叶伊斯克的一栋居民楼,导致15名平民死亡,19人受伤。2023年4月20日,在别尔哥罗德上空一架苏-34机炮“走火”,造成地面设施损坏、平民伤亡。 苏-34驾驶舱由重达1480千克的钛合金装甲保护,厚度17mm。飞行员与武器操作员并排位于驾驶舱内,舱内设有增压装置,机组可以在不佩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在10000米高度飞行。驾驶舱内还配备卫生间、用于加热口粮的厨房和足以机组站立的空间,这都改善了机组在执行长时间任务时的条件。 苏-34配备K-36DM弹射座椅,可以在任何飞行条件下紧急使用。该机采用前三点起落架,主起落架为双轮小车式,以承受较大的机身重量。苏-34的起落架结构进行了加强,能够在野战机场起降,并配备泡沫填充油箱的自动灭火系统。机载燃油储存在多个机身油箱内,机头左侧还有可伸缩受油杆,可以由伊尔-78加油机对接。 目前,俄罗斯空天军已接收苏-34战斗轰炸机超过150架,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按照与俄罗斯国防部签署的几份合同进行交付:2005年交付5架,2008年合同交付32架,2012年合同交付92架,2020年合同交付24架。截至2024年,俄罗斯空天军拥有102架标准型苏-34和约22架苏-34M。装备苏-34的部队包括第47轰炸机团(沃罗涅日)、第277轰炸机团(哈巴罗夫斯克)和第559轰炸机团(罗斯托夫),另外还有苏-34分配给利佩茨克训练中心和阿赫图宾斯克飞行测试中心。2019年,阿尔及利亚签署了采购14架苏-34的合同。2025年4月18日,联合飞机制造公司宣布将再交付两架苏-34,并表示这是正在进行的采购计划的一部分。 俄罗斯空天军将侦察任务分配给苏-34战斗轰炸机,反映了俄罗斯军事航空规划的调整,这可能是由于其他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机型的损失或退役导致的结果。图-214R和伊尔-20M等用于收集电子情报的战略侦察机仍在服役,但数量有限,并在前线空域内的生存能力令人担忧。 苏-24MR是由苏-24战斗轰炸机发展而来的战术侦察机,俄罗斯空天军仍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但其老化的系统和有限的传感器性能限制了其在现代冲突中的作战效能。像米亚西舍夫M-55这样的高空侦察机可以执行远距离战略侦察任务,但它们很少起飞,也不适合快节奏的战场。安-30等运输机改装的专用飞机可以执行航拍和测绘任务,但大多数只能执行次要和风险较低的任务。 此外,俄罗斯还改装了几架多用途战斗机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以满足作战需要。苏-30SM配备先进的雷达和航电设备,可以通过挂载吊舱的方式执行雷达测绘、激光指示和战术电子侦察等任务。由于采用双座驾驶舱,后座武器操作员可以专注于执行侦察任务。据观察,苏-35S单座空中优势战斗机也可以执行雷达侦察任务,充当前方传感器平台,将探测到的敌方防空系统坐标发送给攻击机。 据报道,俄罗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苏-57也可以执行纵深侦察和压制敌方防空系统的任务,利用隐形能力和传感器融合技术,渗透敌方防空区并收集情报数据,同时降低被拦截的风险。 综上所述,以后见到苏-34战斗轰炸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它是去投铁炸弹的,也许,它是去执行侦察任务的。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7艘准航母?美国的对手早已不是中俄 |
![]() |
继印尼后,哥伦比亚也拒买 歼-10C差在哪? |
![]() |
中国巨舰一字排开“屁股”靠岸 有何讲究? |
![]() |
俄罗斯的凄凉:告别最后一艘航母 |
![]() |
歼轰-7A战力被低估 反舰对地攻击极强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