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再陷纷争!“未来空战系统”陷入停滞 | |
www.wforum.com | 2025-07-08 12:39:32 寰球战略解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欧洲大陆尽管有欧盟来团结一致,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冲突,因此被中国网友称为“散装欧洲”——由达索、空客和因德拉几大财团之间的争端导致欧洲“未来空战系统”(FCAS)第二阶段延迟已经非常危急,威胁到欧洲下一代隐形战斗机研发,更影响关乎北约优势与欧洲防务自主性。 项目概况与当前困境欧洲“未来空战系统”(FCAS)计划旨在2040年前推出第六代战斗机及先进无人机网络,以替换法、德、西三国老化的“阵风”“欧洲台风”等战机。该计划核心是“新一代战斗机”(NGF),将与自主无人机通过“作战云”实现实时数据共享,构建整合空、地、海、太空及网络资产的“系统之系统”。 然而,2025年7月,法国达索、德国空客、西班牙因德拉因领导权、工作分配及技术共享爆发争端,导致关键的第二阶段合同迟迟未敲定。该阶段原计划2026年年中启动,将资助技术验证机建造及2028-2029年的试飞,是项目推进的核心环节。 争端焦点在于:达索以“阵风”“幻影”研发经验为由,坚持主导NGF开发,甚至要求法国占80%份额否则退出;空客代表德国和西班牙诉求,争取更大话语权,尤其在隐形技术与“作战云”领域;因德拉则聚焦传感器系统,却在与两大巨头协调中遇阻。法国政府支持达索,空客工会则称其“合作不良”,分歧根源是国家利益与产业竞争。 技术雄心与核心设计NGF作为FCAS核心,定位为双引擎隐形战机,目标超越美F-35、俄苏-57等五代机: 性能突破:融合人工智能、增强型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与无人机无缝协同,采用低可探测技术规避雷达,适配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 推进系统:由法赛峰与德MTU合资研发,初期用“阵风”的M88发动机,最终将支持超音速巡航(无需加力燃烧室),减少红外信号并供能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拦截系统)。 传感器与网络:因德拉主导的传感器套件借AI处理多源数据,实现实时态势感知;“作战云”整合各领域数据,搭配空客研发的“忠诚僚机”无人机(可从A400M发射,执行侦察、电子战等任务),形成力量倍增效应。 与美国“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英-意-日“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相比,FCAS强调欧洲技术自主,避免依赖受美《国际武器贸易条例》限制的技术。 历史挑战与当前风险欧洲防务合作向来波折:早年“欧洲台风”战机因各国分歧延迟超支,空客A400M运输机也因管理问题迟迟难服役。FCAS争议也并非首次,2021年德国防部曾批评其偏袒法国,2022年虽达成协议推进1B阶段(耗资32亿欧元技术开发),但2025年争端再起,暴露深层矛盾。 当前风险严峻 时间线危机:技术验证机试飞目标2028-2029年,2040年形成初始战力,但若延迟或推至2050年代,届时美NGAD(2027年试飞)、英GCAP(2029年试飞)已领先,俄苏-57、中歼-20/35持续升级,欧洲技术差距将拉大。 战略自主受损:FCAS是欧盟减少对美依赖的核心,延迟可能迫使欧洲增购“阵风”或F-35,削弱防务自主性。 经济压力:项目总成本超1000亿欧元,Phase 2的45亿欧元资金若因合同未决延迟,将冲击技术验证机建造,加剧各国财政负担(尤其德2025年大选后或重审预算)。 未来出路与影响破局需各方妥协:或明确分工(达索主导NGF,空客、因德拉侧重“作战云”与无人机),或拆分Phase 2为小目标(如优先传感器整合)。欧洲军用发动机团队(EUMET)的成功合作(赛峰、MTU、西班牙ITP联合研发发动机)可作参考。 其影响远超技术:成功将强化欧洲防务产业、创造高技能岗位、推动军民技术创新;失败则可能让美、中主导下一代空战技术,削弱欧洲全球话语权。 当前,FCAS的命运不仅关乎一款战机,更考验欧洲在大国竞争中能否实现战略自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