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警告叙利亚后 驻叙俄军基地遭袭 | |
www.wforum.com | 2025-05-25 16:52:39 兵器世界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叙利亚政局近期再次迎来戏剧性转折。 据环球网报道,本月中旬,美国总统川普在沙特首都,公开接见叙利亚过渡政府领导人沙拉,明确表态支持沙拉政府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这一罕见外交举动后,美国迅速宣布全面解除对叙经济制裁。 紧随其后,欧盟也宣布解除大部分制裁,但保留对前总统阿萨德及其核心圈子的针对性措施。 这种“分步走”策略背后,是美欧试图通过经济杠杆撬动叙利亚政治格局的野心,通过承认沙拉过渡政府合法性,彻底瓦解阿萨德时代的亲俄亲伊阵营,将其拉入美国阵营。 然而,沙拉当局表面的政治胜利,难掩叙利亚的深层危机。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在国会听证会上发出警告:叙利亚可能在数周内爆发"史诗级全面内战",甚至面临国家分裂风险。 他将此次危机归咎于阿萨德势力残余与民族矛盾,同时抛出"支持过渡政府"的解决方案,试图为川普政府近期对叙政策辩护。 然而,就在鲁比奥发出警告几小时后,俄罗斯驻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遭遇武装分子袭击。 据称,4至5名乌兹别克斯坦籍武装人员凌晨向基地内俄军开火,交火持续近一小时,最终袭击者被全部击毙。 消息称,袭击者来自叙利亚国防军第84师,该部队主要由被收编的极端组织"HTS"外籍成员构成,名义上隶属朱拉尼政府,实则不受控。 而这场突袭事件也暴露出叙利亚局势的三大致命伤。 首先是过渡政府的控制力存疑。尽管沙拉在川普支持下获得国际承认,但其对境内武装派系的掌控远未达到阿萨德时期的水平。 第84师这类"听调不听宣"的武装力量,随时可能成为外部势力搅动局势的棋子。 其次是俄伊的进退维谷。 虽然俄军仍保留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两大战略支点,但乌克兰战场的消耗严重制约其在叙利亚的军事投入。 更棘手的是伊朗因素的弱化——这个曾经与俄罗斯并肩支持阿萨德的地区强国,如今因核问题僵局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威胁自顾不暇,已经明显减少了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 同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也为叙利亚局势再添变数。 鲁比奥在国会听证中透露,美方对以军近期持续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深表关切"。尽管官方理由仍是"清除伊朗军事存在",但观察家发现空袭频率较往年激增。 更耐人寻味的是鲁比奥的辩解辞令: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美化为"创造叙利亚稳定"的必要手段。 这赤裸裸的双标逻辑背后,是以色列试图趁乱扩大安全缓冲区的野心,也暴露出中东问题的残酷现实——小国的命运往往被大国博弈所裹挟。 就像叙利亚政治学者阿卜杜勒所言:"我们的国土上每天都在上演代理人战争,但从来没人问过叙利亚人民想要什么。" 也是因为俄伊在叙实力的衰弱,让美国嗅到了机会。 叙利亚作为俄罗斯插足地中海的关键跳板,过去十年间通过"什叶派之弧"战略极大增强了莫斯科在中东的影响力。 如今随着阿萨德时代落幕,华盛顿正试图通过扶持过渡政府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所以,这场蹊跷的袭击时间点,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情报部门是否在幕后操纵,意图激化俄叙矛盾。 毕竟,对深陷俄乌战争的俄罗斯而言,叙利亚驻军已捉襟见肘。 川普政府一面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对HTS组织的制裁,一面又抢先解除对叙经济封锁;既公开谴责恐怖主义,又暗中纵容第84师这类"灰色武装"的存在。 这种"既建设又破坏"的双轨策略,本质上是为了维持叙利亚的"可控混乱"——既要确保亲美政权上台,又要防止俄罗斯完全撤出后出现权力真空。 这种矛盾政策背后,也折射出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逻辑——国家利益永远高于道德准则。 说白了,只要符合战略需要,昨天的恐怖分子今天就能变成白宫的座上宾。 但是,尽管美国抢先解除制裁,中国仍坚持要求HTS清退外国恐怖分子作为解除安理会1267委员会制裁的前提。 2011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向叙利亚提供超8亿美元人道援助,并推动大马士革电网修复等基建项目。 商务部数据显示,受安全局势影响,中国在叙3个重建项目被迫延期,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仍在艰难推进。中国在安理会十几次反对单边制裁的投票记录,更凸显了反对外部干涉的一贯立场。 当前叙利亚局势最危险的症结在于经济解封与政治清算的错位。 美欧解除制裁本应助力经济重建,却因过渡政府缺乏权威性,反而刺激各派系争夺利益。 第84师袭击俄军基地事件很可能只是开端——这些被收编的极端武装既不满权力格局变动,又担心未来遭政治清算,极可能主动制造事端以求自保。 更复杂的变量来自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始终对库尔德武装保持高压态势,随时可能以"反恐"名义越境行动。 说到底,美式“民主改造”未能弥合教派裂痕,反而催生地方军阀割据。如今,阿萨德时代的经济制裁虽部分解除,但朱拉尼政府能否整合HTS等极端势力仍是未知数。 历史的教训总是惊人相似。从阿富汗到伊拉克,西方主导的政权更迭往往以长期动荡收场。 如今叙利亚正站在相似的十字路口:过渡政府若不能有效整编各派武装、平衡大国利益,所谓的"政治过渡"终将沦为又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闹剧。 叙利亚人民的苦难从未因政权更迭而终结。联合国2024年统计显示,持续13年的战争已造成35万人死亡、1200万人流离失所。 普通叙利亚人面对的,仍是满目疮痍的家园与不知终点的战争。当大国将小国视为棋盘时,和平永远是奢侈的幻想。 鲁比奥口中的“史诗级内战”若成真,始作俑者绝非叙利亚人民,而是那些在幕后分配利益、制造冲突的操盘手。 而中国在这场乱局中展现出独特的调解者角色。不同于美俄的代理人模式,中方始终坚持“叙利亚人主导”的政治和解路径,提议将话语权交还给叙利亚人自己,这或许也就成为了叙利亚仅存不多的曙光。 毕竟,真正的和平从不诞生于枪炮,而源于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印记者:印空军击落巴军4架枭龙和8架F16? |
![]() |
美国为何不敢像制裁中企一样,制裁北斗? |
![]() |
冲突过后,巴基斯坦有些变化 |
![]() |
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印度占了6.8万? |
![]() |
歼10C出口“井喷”?埃及40架订单官方已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