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达瓦里希”:当代俄军,还在互称“同志”?
www.wforum.com | 2025-05-10 16:48:1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的胜利日莫斯科红场阅兵,搞的十分隆重,相当壮观。

图片

如果你看了比较完整的视频,就会发现,有个词出现的相当频繁——达瓦里希。

开场,俄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乘坐检阅车准时从克里姆林宫驶出,阅兵总指挥俄联邦武装力量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乘坐另一辆检阅车上前迎接。

图片

紧接着,当阅兵总指挥向国防部长敬礼、汇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同志,莫斯科卫戍区庆祝胜利xx周年阅兵部队集结完毕,阅兵总指挥萨柳科夫”。

然后,两人笔直的站在车上,检阅车一前一后开进红场。

图片

接下来,大家会频繁地听到“达瓦里希”一词。

途中,检阅车会停下至少10次,别洛乌索夫每到达一个俄联邦武装力量方阵,就会对着受检阅的军警们问候“同志们好!”

参阅官兵回应:

“国防部长同志好!”

别洛乌索夫再次问候:“祝同志们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快乐!”

参阅官兵回以三声高昂的——“乌拉!”.....

图片

因为穿西装的别洛乌索夫属于文官国防部长,没有军衔,所以他并未敬军礼。

图片

要是换做他的前任谢尔盖·绍伊古大将,不仅要笔直的站在车上,对着每一个方阵的“达瓦里希”们致以节日问候的同时,还得频繁的抬胳膊行军礼,确实很考验体力。

图片

至于为啥别洛乌索夫没有军衔,但同样没当过兵的绍伊古却能做大将。简单来说,这两人的工作履历还是很不一样的。

其实,绍伊古虽然是搞建筑出身的,只有苏军预备役的经历,但他从90年代开始,曾经当了18年的俄联邦紧急情况部部长。

俄联邦紧急情况部可并非就是个搞抢险救援的民政部门,它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急武装力量,其中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协助社会维稳和反恐。

你看,红场阅兵中的这个橙色贝雷帽方队就是俄联邦紧急情况部武装力量代表。不知道的,一定会认为他们就是现役俄军。

图片

图片

所以,当俄联邦紧急情况部部长的时候,绍伊古就有军衔,做了国防部长后,又被晋升为了大将。

而别洛乌索夫则是个计划经济学家,而且还是学霸,一路读到了经济学博士,属于俄罗斯免除兵役的对象。后来也一直从事经济工作。

因此,别洛乌索夫在当国防部长前,没有任何军事履历,自然也就不会直接拿到军衔,穿军装、行军礼了。

况且,文官制的国防部长搞跨界去主管国防工作,放在全球其实也很常见。

(你看,别洛乌索夫就是穿了迷彩,也不会戴肩章,没有任何军衔标志)

图片

好了,咱们还是说回“达瓦里希”。

在检阅完每个受阅方队后,别洛乌索夫部长登上观礼台,向俄联邦总统汇报。

两人之间同样也是互称同志: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同志,莫斯科卫戍区庆祝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受阅部队列队完毕....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同志....

图片

阅兵结束后,当普京总统去慰问外国仪仗队代表的时候,他也亲切的称对方军人为“达瓦里希”。

而且,那些来自能说俄语的国家的军人代表们,比如白俄罗斯和中亚几个斯坦,以及蒙古国,他们在向普京表达祝福的时候,大多数也用了“达瓦里希”。

图片

事实上,虽然一提到“达瓦里希”,大家想到的,都是满满的红色苏维埃元素,似乎已经远离了当代俄罗斯人的生活。但这个词汇的诞生,却明显要早于苏联的建立;

而且,苏联垮掉之后,俄罗斯,甚至是一些前苏联国家的的特定岗位和职业,依旧在互称“同志”。

图片

好了,咱们先把时间线拉长。

从历史上看,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位最高装备最好的沙俄海军逐渐形成了互称“达瓦里希”的习惯。

比如,沙俄海军军歌《瓦良格号巡洋舰之歌》歌词里面,就反复出现过“达瓦里希”这一称呼。

《瓦良格号巡洋舰之歌》,源自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的仁川海上决战。当时俄帝瓦良格号巡洋舰遭重创,丧失了战斗能力。最后关头,全员官兵划着十字架高声背诵《圣经》,毅然自沉。

图片

这里多说一句,《瓦良格号巡洋舰之歌》曲调和歌词十分悲壮。而且...冥冥之中,甚至还成了俄军/苏军绝境中的一种殉国意志的表达。

1955年,苏联黑海舰队的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发生爆炸沉没,被困舱底的海军官兵就唱着这首歌,和军舰一同沉入海底。

1989年,苏联海军的第三代核潜艇共青团号在挪威北部国际公海发生火灾。因为涉及到苏联二次核打击能力的高度军事机密,艇上的官兵们并没有马上发出遇难信号,而是硬拖着浓烟在海浪中颠簸了好几个小时,确认已经到达安全海域后,才向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发报求救。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共青团号严重倾斜下沉,苏联红海军们唱着《瓦良格号巡洋舰之歌》,毅然跳海。

最终,共青团号事故只有27人生还,其余45人全部丧生。遇难者中除4人当场死于火灾外,全都是跳水后冻死、淹死或心力衰竭而亡的。

图片

好了,咱们还是接着说“达瓦里希”。

在沙俄时代,军人们互称的“达瓦里希”,虽然表达的也是“同袍”、战友的意思,但却带着鲜明的阶级性。

在苏俄内战和苏联建立的过程中,“达瓦里希”才被逐渐赋予了红色的布尔什维克含义,并且最终成了苏联人日常最基本的称呼——同事之间,战友之间,普通人当中,只要能被叫作“达瓦里希”,说明你就是个守法的好公民;否则,那就很可能属于阶级敌人了。

同志,那就是有共同红色理想的人了。

这时候,“达瓦里希”既有同志的意思,也有乡亲们、朋友们之意,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人们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称呼。

图片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再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普通的前苏联地区人民,就逐渐的不愿意再互称“达瓦里希”了。

除了一些怀旧的老人家和左翼人士,俄罗斯的普通80、90、00后们,日常都很少接触和使用到这个词汇。

但这也并不就意味着,“达瓦里希”已经被埋没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一些职业群体和特定场合,依旧会不断响起“达瓦里希”。

比如,俄军和一些前苏联地区国家的军警等强力部门、救援部门和俄军军事院校,仍在沿用“达瓦里希”。通常都是“军衔+同志”、或者是“职业+同志”、“名字+同志”。

你看,这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某潜艇演习时的场景。

图片

特别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军队,有专门条例规定,军人之间互相以同志相称,不论军衔职务高低(当然,之前肯定要加上军衔/职务了,例如上校同志,中尉同志等等),包括作为俄罗斯全军统帅的普京总统也是如此(咱们开头说的那一幕)。

所以,这类特殊人员互称“达瓦里希”,属于强制性的要求。也并不是说只有布尔什维克情怀,才去这么去称呼。

还有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大多也延续了苏联时代的习惯,他们称呼军警等强力部门的人员,一般叫——xx(军衔/官衔/职务)同志。不过,这个只是一种约定俗成了,不存在什么硬性要求。

上述用法,跟咱们这儿还是挺像的,诸如——解放军同志、警察同志、消防队员同志等等(60岁的老人家总不能冲着20多岁的小伙叫“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吧?)

图片

另外,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虽然也在默默的搞去苏联化,但由于受到前苏联影响实在太深,他们的军事系统相关部门,至今仍然存在这样的称呼。

比如,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基地(苏联解体后俄方继续租用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同样会互称“达瓦里希”。

图片

甚至是如今连“5.9胜利日”都换成了“5.8欧洲解放日”的乌克兰,在2016年军改之前,也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一样,军事系统人员被要求互称“达瓦里希”。

即便是当下的乌军,包括作战指挥口令在内的大部分军事用语,他们依旧也在用俄语。

因为,乌克兰语使用面较窄,很多现代的东西都难以精准的表达出来,而俄语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通用语言。

在俄乌战场上,很多乌军中的外籍雇佣兵也都能说俄语。典型的就是格鲁吉亚人和车臣流亡叛军武装。

这两种人打仗极为卖力,对俄军下手比乌克兰人还要猛烈,展现出了极端的狠辣和决绝。

图片

这导致,很多投降的乌军为了避免被误判成格鲁吉亚人和车臣叛军,往往会主动朝着俄军大喊“达瓦里希”。

别说,这样叫声“同志”,还真就一下子巧妙弥合了那满满的敌意,甚至莫名的生出了一种信任感。

靠着“达瓦里希”拉关系,实用性还是很强的。

图片

而且,除了战场上保命,很多国际外交场合,“达瓦里希”依旧焕发着活力。

比如,2018年,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当普京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时候,他感谢演讲的开头,就用了“达瓦里希”,而非通常的“女士们、先生们”。

台下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衰....普京的演讲这才仅仅说了一句,气氛就上来了。

图片

还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当天,普京向乌克兰军人隔空发表讲话,也曾多次使用“达瓦里希”一词。

毕竟,这也是俩东斯拉夫兄弟共同的记忆。其所代表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内涵,至今仍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更何况,正如前面说得那样,2016年乌克兰军改前,乌克兰强力机关人员原本也是延续苏联旧制,互称“达瓦里希”的。

你看,这是2010年,乌克兰基辅举行卫国战争59胜利日的阅兵。现场解说是俄语,也曾响起了很多次的“达瓦里希”。

你看,基辅胜利广场上,数百名乌军士兵身着苏联军服高举苏军战旗接受检阅。

图片

乌克兰总统卫队和俄第45特战旅组成的俄乌两军联合方阵并肩走过主席台,以彰显两国两军的手足之情。

图片

整个阅兵现场,乌军全部俄式大盖帽和军服,走俄式正步。各项安排,几乎就是在复刻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阅兵。

比如,打着前苏联部队的番号入场。

图片

还原历史的安排。

图片

当然,那时候的乌克兰总统是亲俄的亚努科维奇。

但你说只凭一个国家领导人就能改变整个国家的爱恨和立场,似乎还是有点夸张了。

图片

讲了这么多,最后还是总结一下。

1.“达瓦里希”诞生于沙俄时代,是苏联将其赋予了布尔什维克色彩;

2. 如今的俄语词汇“达瓦里希”,早就不是社会主义同志的“专用”词了;

3.“达瓦里希”依旧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军警等强力部门的专属称呼。

4. 虽然“达瓦里希”的使用范围不比苏联时代,但在一些前苏联地区和社会主义圈子里,仍旧能引发共鸣。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补课?俄军炮兵开始效仿解放军的做法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歼16出手,击退7架美菲军机?
热门专题
1土耳其政变2ISIS3叙利亚局势
4朝鲜局势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