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前,普京发出终局信号 | |
www.wforum.com | 2025-05-04 21:21:46 大观国研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5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部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纪念其执政25周年纪录片中表示,俄罗斯拥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将继续推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直至实现“俄方所需的结果”。 普京的表态,出现在乌克兰战事持续第三年、前线僵局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自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以来,战争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地面冲突,同时也是冷战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最剧烈的对抗节点。 面对有关核武使用可能性的提问,普京回应称:“目前没有必要使用这些武器,我希望将来也不需要使用。”他表示,西方国家的行动意图在于“激怒俄罗斯”,试图令其“犯下战略性错误”,但俄方并未被引导进入此类路径。 这一说法并未明确排除核选项,只在“希望”层面表达克制态度。 该语境之下,俄罗斯的核政策仍保持高度战略模糊性,既未作出放弃承诺,也未划下使用门槛。 美俄分歧拉大,战争谈判路径依旧模糊美国总统川普近几周多次公开呼吁结束俄乌战争,称这场冲突是“血腥的代理人战争”,并对莫斯科与基辅迟迟未达成和平协议表达不满。川普政府的立场强调“快速止战”,以遏制冲突外溢与资源消耗。 然而,克里姆林宫方面则反复强调,战争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远非“短期操作”可以终结。普京在此次讲话中表明,俄罗斯所追求的是“逻辑终点”,这一表述明显区别于华盛顿倡导的“妥协终点”。 普京再次重申乌克兰战争定义是俄罗斯对西方战略压力的回应。 他表示,自柏林墙倒塌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推动北约东扩,逐步侵蚀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边界”。在这一叙事中,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被描述为国家主权与地缘安全的防御反应。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欧盟和乌克兰方面普遍将俄方行动定性为“侵略”与“领土扩张”,并强调必须通过军事手段削弱俄军控制区域。 目前,俄罗斯军队控制乌克兰大约五分之一领土,战争焦点已从“攻占”转向“稳控”与“再谈判”。 稳定与威权并存的双重镜像纪录片同时披露了普京作为领导人的私人一面。 他在克里姆林宫厨房接受采访时,回忆了2002年“诺德-奥斯特”剧院人质危机,并表示那是其“首次跪地祷告”。他强调,自己“并不觉得是个政治人物,而是一名与普通民众呼吸相同空气的人”。 据俄罗斯国家级民调显示,普京目前支持率保持在85%以上。但在境外舆论中,普京治下的政治系统被批评为“高度集中、缺乏制衡”,对异议者的司法打压与传媒管控也长期存在。 权力结构的双重解读,折射出当前俄罗斯社会与国际舆论在政治合法性问题上的深层分裂。 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瑟比加日前在最高拉达演讲中,列出五项底线:不承认失地、不裁军、不中立、不终止外援、不接受非军事化。此外,他重申乌克兰不会放弃加入北约。 这些表态与俄罗斯方面所定义的“最终结果”存在本质冲突,几乎堵死了短期内展开有实质意义谈判的可能性。 外界普遍认为,除非一方战略形势显著变化,否则俄乌谈判路径将继续围绕战场局势消耗。 未见退场意愿,战略僵局仍将持续普京的最新表态,表面克制、实则强硬,显示克宫对当前战局并未失控,也未打算接受外部压力所提出的时间表。以“逻辑终点”为说法,其实质是在再次划定由俄方决定的战事收官标准。 尽管当前局势未出现明显升级迹象,但俄罗斯未作弃核承诺、乌克兰坚持主权红线、美国继续施压促谈,三方结构性的矛盾决定了,这场战争不会轻易“收场”,也不会轻易“翻篇”。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
![]() |
点名中国!泽连斯基喊话各国别去红场阅兵 |
![]() |
中日飞机对峙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
![]() |
印度加入GCAP 被歼-36/50压的招架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