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上全是污点,政治上全是顶点 | |
www.wforum.com | 2025-08-28 12:58:44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明穆宗朱载坖,他很好色,请注意我用的这个很字,不是说他一般好色,是很好色。 这古代的皇帝,基本上就没有不好色的,唐玄宗佳丽数千,晋武帝羊车望幸,三妻四妾那太普遍不过了。 当然也有痴情的,比如明孝宗,一生就张皇后一个发妻,是古代帝王中一夫一妻制的坚实践行者。 那我们说穆宗很好色,主要好色在哪里呢? 公元1567年皇帝登基,继位两年半不到,光是有编制的妃子,他就封了十三个,那些没有编制的嫔以下的,被皇帝临幸过的,那就不计其数了,根本数不过来。 为了选秀女,为充实后宫,穆宗多次在民间搞海选,一次至少也要选个三百人左右,而且,他口味还刁呢,专挑十一到十六的女子,搁今天话说就是未成年啊,是违法犯罪。 您看皇帝老是从民间汲取女子入宫,搞的大家伙都很恐慌。 所谓: 玉人尽在画桥东,越水吴姝第一州。 哪儿的美女多?自然是江南美女多。 因为穆宗太好色,江南地区还闹出过一桩怪事。
也不知道是谁特别无聊,他就在江南散布了一个谣言,说皇帝马上就要在咱们江南选秀女了,而且这回选的更多,只要是身家清白的女子,没成婚的,管你好看不好看呢,一并掳走,好看的做妃嫔,不好看的做宫女。 可能会有一些人认为,在古代一个普通百姓之家的女子能进宫,能获得位份,成为皇帝的女人,那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这就代表了身份地位的提升,代表了吃穿不愁,荣华富贵,怎么可能还会恐慌呢? 这就是典型的把历史给审美化了,实际上,这并不能算是好事,不仅不是好事,简直是不幸。 后宫之中,女子众多,能真正的做到你想象到的那个宠冠六宫的地位的,只有那么一个两个人而已,实际上大部分普通百姓家的女子选到宫里,最终的命运都是做宫女。 宫女,这俩词听起来好像还挺清新的,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宫廷奴仆,吃饭和太监坐一桌的。
不为人父母,不知道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女儿被选走,无论祸福荣辱,都意味着他们永远的失去了这个孩子,孩子成了皇家的私产,成了被物化的“东西”。 深宫的险恶,寂寞,失去自由的痛苦,几个人能承担? 所以说,不要对封建时代充满太多美好的想象,有一些历史爱好者,男同志呢,幻想自己如果穿越回古代,要么封王拜相,要么一代明君,实际上回到过去,只是一个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平民,甚至是游民。 女同志呢,比如说幻想穿越明朝,总是会把自己代入到万贵妃,郑贵妃的身上,殊不知真要是魂穿历史,可能连个婢女都坐不上。 当然了,这只是指一小部分对历史研究处于十分幼稚阶段的人,相信大多数人看待历史的心态都是健康的。 接着说刚才的谣言。 谣言四起之后,江南百姓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里受罪,但皇命难违,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选秀之前,把自己的女儿给嫁出去。 问题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婚姻是头等大事,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隆重的事情,要门当户对,要两情相悦,要说媒,要双方家长见面,要订婚,要结婚,一整个结婚的流程也繁杂冗长,所以这结婚啊,不是说你今天想结,它明天就能结的。 但是,就在一夜之间,江南的地区的老百姓,竟然真的就把女儿都嫁出去了。 谈的合适的,直接成婚,没有对象的,在大街上随便拉个男的问愿不愿意喜结良缘,娶我女儿,只要愿意,立刻成亲。 可以说当时那也算是盛况如云,大街上全都是去接新娘子的轿夫,有钱的人家还能派个轿夫,没钱的人家,干脆让女儿徒步去夫家。 这场拉郎配一开始还只是在民间肆虐,后来地方官员也坐不住了,一看情况不妙,也赶紧把女儿都嫁了出去。 想一下,这个谣言其实很荒谬,皇帝就算是再贪婪,怎么可能把整个江南的女子全都掳到宫里呢? 之所以这么一个离谱的谣言大家都纷纷上当,还是因为穆宗好色的这个印象啊,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了。
作者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里翻到这么一个记载,真假有待商榷,发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嘉靖间,诸佞幸进方最多……至穆宗以壮龄御宇,亦为内官所蛊,循用此等药物,致损圣体,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 隆庆的父亲是嘉靖,嘉靖我们都知道,喜欢炼制丹药,这些丹药托名有延年益寿之效,但实际上它们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催情助兴,也就是所谓的壮阳药。 嘉靖死了之后,宫里就遗留下很多这种丹药,那我们知道,这明朝的皇帝啊,除了高皇帝朱元璋之外,基本上都宠信宦官,宣宗啊,英宗啊,宪宗啊,武宗啊,熹宗啊等等吧,他们在位的时候,大明天下,宦官政治大行其道,非常严重。 穆宗一朝虽然没有养出过什么权宦,但是他也信任宦官。 那有几个跟皇帝关系处的还不错小宦官就怂恿皇帝,说先帝留下的丹药,非常好,一粒提神醒脑,两粒永不疲劳,三粒长生不老,反正效果很棒,建议您也服用。 穆宗实际上他知道这些丹药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他没有拒绝,而是全盘接手,照常服用。 不吃还好,一吃坏了,这些丹药,药性太过猛烈,吃完之后导致他那个部位长期处于亢奋的状态,非常的不雅观,比如说今天晚上吃的,隔了一夜,药效竟然还在发挥作用,搞得穆宗连朝都没法上了。 沈德符自己还在书中回忆,说小的时候,还曾经在亲戚家里看到隆庆年间官窑烧制出的瓷器,是穆宗下令督造的,这批瓷器上绘制了什么呢?绘制的是男女私亵的图案。 因为长期沉溺于女色,穆宗的身体情况非常不好,他体态消瘦,精神萎靡,手上还有热疮,每天上朝,皇帝很没精气神,大臣们说十句话,皇帝也未必说一句,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让人怀疑皇帝是不是自闭了。 事实上这位好色之君的存在感也很低,因为纵欲过度,直接影响了他的健康,他的在位时间很短,公元1567年即位,公元1572年就驾崩了,您想想明朝二百多年,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区区四年就如恒河沙数,实在算不得什么。 而且,隆庆“出现”的时机也不是很好,他上边,是嘉靖皇帝,堪称一代神剧(非贬义)的《大明王朝1566》让这位皇帝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而在隆庆的后边,是万历,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隆庆夹在这两个人中间,他很没有存在感。 那综上所述,您对隆庆的印象,可能就很差,认为这就是一个轻浮孟浪之辈,骄奢淫逸之徒,是一个十分糟糕的封建帝王。 但事实,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偏差,说隆庆糟糕,似乎他也没那么糟糕。
隆庆一朝,政治非常清明,文有高拱,张居正,武有戚继光,大家各司其职,各出其力,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才干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经济上,朝廷开始清丈土地,并且试行了一条鞭法,客观上这为后来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变法打好了基础。 我们知道,嘉靖年间的明朝,在疆域上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沿海地区,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倭寇频频滋扰,北部边境,自从蒙古各部落统一之后,他们也屡屡叩边,搞的边境百姓鸡犬不宁,嘉靖年间甚至蒙古人都打到了京师,堪称奇闻。 一南一北,称之为南倭北虏。 这里有一点还很值得一提,倭寇来自蕞尔小国,本不足为惧,之所以难以剿灭,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和倭寇勾结,他们狼狈为奸,所以才极难对付。 只能说,任何时代都不缺少汉奸和卖国贼。 很多人说嘉靖很聪明,很有能力,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超高智商的皇帝,说他富于权术,帝王之道玩的飞起,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却没能解决南倭北虏的问题,反而是在隆庆的时代,通过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使倭寇和胡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 隆庆的时代,还涌现出了海瑞这样的名臣,余外,当时水利兴修,水灾得到了充分的治理,民族关系发展良好,整个大明朝可以说欣欣向荣,焕然一新。 没有隆庆,明朝就难以走出嘉靖时代的混乱局面,没有隆庆,恐怕也没有后来张居正变法的大刀阔斧,力挽狂澜。 所以我们可以说,隆庆年间的明朝,发展不错,整体还行,成就更多,明显优于之前几代皇帝和之后几代皇帝执政时期。 垂裳天下治功成,谁识宸枢隐洞明? 叹息深宫无圣主,江河自有巨川擎。 可偏偏,这么多的事业,这么多的功绩,竟然全都不是朱载坖干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