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军事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www.wforum.com | 2025-08-07 12:07:15  最爱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张煌言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宁波,是以一名被俘罪犯的身份。父老乡亲听到消息,纷纷出城观看,希望目睹这名坚持抗清近20年的孤胆英雄最后的模样。

脑袋后面已经拖着长辫的民众,看见他头戴方巾,身穿葛布长衫,一身明朝衣冠,恍如隔世。大家不禁潸然泪下。

浙江提督张杰,此前为了抓捕张煌言费尽心机,此刻他在衙署里“接见”张煌言,第一句话就是“等你等得很久了”。

张煌言神色从容,立马接话说:

“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从1645年参加浙东的抗清运动开始,近20年里,他从未怕过死,他一直在等待死亡,等一个恰当的时候。

现在,是时候了。

图片

张煌言被捕,根子在五年前就埋下了。

那是1659年的夏天,他与郑成功联合北征,逆长江而上,一直打一直打,打下了芜湖。这是多年来张煌言数次攻打长江最大的一次胜利。他后来回忆这一仗的凶险,说是“两岸炮声如雷,弹如雨……骨飞而肉舞”。

血腥的场面,因为胜利,而被他写出了音乐般的欢快。

这一刻的张煌言,一度以为光复故国有望。临近的州府,一看他的势头,也纷纷改旗易帜,最高峰时,长江两岸有30余座城池处在他的掌控之下。

图片

▲张煌言(1620—1664),号苍水,浙江宁波人。

然而,胜利来得快,去得更快。

张煌言的三千水军能够拿下这么多城池,得益于郑成功的主力部队在南京城外牵制住了清军主力。但郑成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打下南京如囊中探物,因此迟迟不发兵攻城,一次次延误战机。

等到清军援兵赶到,郑成功却打不过了,不得已仓促退兵。留下张煌言孤悬长江中游,没有进路,也没有退路。

此时清军重占长江,上下游音信断绝。张煌言请一僧人密藏书信,经小路急送郑成功大营,信中苦劝郑成功千万别撤退,天下事尚可图。信还未送到,郑成功已将沿岸数百里舟师以及驻军撤了,全军逃返福建。

深感绝望的张煌言在清军夹击下,退入崇山峻岭间打游击。

经过残酷的搏斗,他的军队牺牲的牺牲,溃散的溃散,最终仅剩一个随从携印陪着他突围,在善良民众的掩护下,一路往东,徒步两千余里,退回了海上。

这次失败之后,张煌言再难发起有力的进攻。他的被捕,只是时间问题了。

图片

图片

不过,先于张煌言被抓的,是他的至亲。

得知张煌言生还浙东的消息后,两江总督郎廷佐忍无可忍,派兵抄没了他在宁波的老家,拘禁了他的妻子董氏和唯一的儿子张万祺,企图用人质逼迫张煌言投降。

张煌言不为所动。十几年的抗清生涯,早练就了他的“铁石心肠”:至亲可以怀念,但不可以成为谈判的条件。

他的妻子董氏,知道自己嫁给一个英雄,知道聚少离多,但没想到会聚得这么少。他们共同的儿子出生后,张煌言就离家抗清去了。直到三年后,他终于满身风尘出现在家门口。来不及诉说思念,丈夫就说他是来辞别的,钱塘江防线已破,他要随鲁王到海上征战了。

为了缓解妻子的不安,张煌言和董氏打了个赌:投掷骰子,让老天决定他是走是留。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张煌言的愧疚,是天意要他走的,不是他自己想走的。

那天之后,他终生再未与妻儿见面。

1652年,他的父亲张圭章去世。

张煌言幼年丧母,少年时代随父亲出外,他的人生观基本是父亲影响和塑造出来的。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他悲痛万分,但是,仍然没有回家奔丧。

张煌言被捕前两年,隐居在舟山附近一座荒岛上。一个部将要他纳妾,并把战死的将领陈木叔的女儿献给他,张煌言严词拒绝:

“小姑娘是忠臣之后,怎么可以遭受如此对待?何况我的妻子为我身陷大牢,怎么可以如此对待她?”

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能做的就是独自面对漫漫长夜,以此弥补对妻子的亏欠。

图片

图片

清廷官员在与张煌言交战的近20年间,无数次对他进行诱降或劝降。但不难理解,一个抛妻弃子在所不惜的硬汉,又怎会对敌人许诺的荣华富贵动心呢?他对各种劝降信,都不屑一顾,回信也总说自己是“明室孤臣,有死无贰”。

但事实上,1644年清军入关时,25岁的张煌言仅是一个举人,而非明朝的官员。

明亡之后,一些士人精英选择了投奔新主,一些选择了抗争,一些选择了隐居。每个人都经受了生死的道德拷问,而张煌言则成了最有道德洁癖的那个人。他一定要选择抗清,不抗争就毋宁死。

到底是什么塑造了他如此孤高的道德感呢?

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在历史上找到了他的精神原型,一个他希望对标的灵魂偶像——文天祥。他后来的临难诗中,有这么两句:

“叠山迟死文山早,青史他年任是非。”

谢枋得(号叠山)当年未在元灭宋之日即死,尽管他在元朝建立之后不应征召绝食而死,张煌言也要拿他与文天祥(号文山)互较高下,叹其死得迟了。那些投降的,如留梦炎之流,更要被他骂祖宗十八代了。

一个清廷官员给他写信劝降,张煌言毫不客气地回信:“不孝未便以文文山自况,执事正不必以留梦炎辈自居耳!”意思是,我自己不方便说我想做文天祥,但你也不用让天下人都知道你想做留梦炎吧?一句话,怼得这名劝降者羞愧不已。

南明先后存在好几个政权,但每个政权都藏污纳垢,内部争正统、争权力的劲头,比打清军大多了。各种互相出卖,内讧诋毁,投降变节,几乎每天都在轮番上演,底线越来越低。

张煌言与那些醉心利禄、腐败透顶的南明官吏有天壤之别,他纯粹得几乎完美,眼里只有忠义,没有其他。

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完美的道德主义者,如果没有对于偶像的死心模仿,没有对于抗清的高度紧张,他一定会对他卖命的小朝廷感到崩溃的。

所以,张煌言的后半生,都在自我暗示中度过。

他在给友人、给敌人、给自己的话语或诗歌中,无处不在强化一个感觉——我是文天祥。哪怕在最郁闷的日子里,他也会通过一次次的战斗,来转移他焦灼的心绪。

文天祥最后从容就义,实现了青史留名。张煌言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只是迟早的问题。

图片

图片

这一天,终于来了。

1661年至1662年,顺治、康熙两任皇帝接替的这两年间,南明反清阵营厄运连连:永历帝朱由榔被绞杀,郑成功在台湾去世,鲁王朱以海病逝……

郑成功之子郑经全线撤退到台湾本岛,东南的抗清武装,仅张煌言一支独存。

清朝统治者不断调整对汉人的政策,变得越来越汉化,举目望去,天下早已不是1645年的那个天下。心力交瘁的张煌言,抗争下去已无意义,他最终遣散了部队,仅留几个死忠在身边,隐避在舟山一个海岛上。

从此时起,他已经预想了无数遍被捕就义的情景。

这一天,终于来了。两名伪装的僧人,抓到了出岛换米的随从,浙江提督张杰因而获悉张煌言藏身的小岛。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二十日,趁着夜色,一队清军从山后突入张煌言的住处。

当时去逮捕张煌言的一个士兵后来回忆说,张煌言的床下都是书,旁边有一副棺材,床头悬着一柄利剑,张煌言想去取剑,不幸被床帐绊倒了,所以来不及自杀。

三天后,他被带到宁波城,一生中最后一次返回故乡,以一个被俘罪犯的身份。

又十天,劝降失败的张杰,派人将张煌言押送杭州。

在杭州的监狱内,张煌言绝食相抗,仍旧不降。后来体恤狱卒会被上头处罚,勉强以水果维持生命。

杭州市民跟追星一样,追到监狱里。他们买通狱卒,以一见张煌言为荣,或请他题诗留念。那些日子里,张煌言从一个带剑的诗人,变成了一个写书法的囚徒,在监狱里恣情挥毫,忙得不亦乐乎。

写的什么?一张一张,写的都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九月初七,张煌言被押赴刑场,看到太阳照在凤凰山头,他吼了一声:好山色!

行刑官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随口吟出了早已打好腹稿的四句短诗:

“我年适五九(指45岁),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现场文书当即用笔记录了下来。

行刑的时刻到了。张煌言拒绝下跪,昂首挺胸,就义于刀下。对他而言,一个张煌言死了,又一个“文天祥”活了。

此前数日,他的妻儿,已在镇江被害。没有人告诉他这个悲伤的消息。

数年后,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史家,一字一字地写下:

“煌言死而明亡。”

一个朝代,从它被宣布灭亡起,整整残喘了20年。而张煌言,是这20年最后的孤胆英雄,最后那个坚毅而悲伤的句号。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火力居然是边防部队?越南士兵表情复杂
全球第一!中国为何打造庞大的护卫舰群?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054B护卫舰全球第一?其实差距不小
中国最新隐形战机又曝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这火力居然是边防部队?越南士兵表情复杂
全球第一!中国为何打造庞大的护卫舰群?
在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军舰 不可能拖走了
054B护卫舰全球第一?其实差距不小
中国最新隐形战机又曝光
没苦硬吃?越南女兵戴着防晒面罩排练阅兵
瞒不住了!中国最新型“东风快递”频繁亮相
五艘小型055黄海集结 中国“下饺子”神舰
普京真不想打了 12万平方公里换停火?
中国军方罕见一幕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