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际,群妖乱舞 | |
www.wforum.com | 2025-07-17 12:42:36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赵德均想在契丹人的扶持之下做皇帝,但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并不买他的账。 既然做不成皇帝,那其实可以不投降,但是问题是,赵德均把多年家资已经给了契丹人,自己的王牌部队银鞍契丹直,也在耶律德光的授意之下被消灭,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没办法,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投降契丹,在契丹做个武将。 到了契丹之后,赵德均决定,不能就这么放弃,至少要保证自己下半辈子衣食无忧,所以他要为自己找个靠山。 找谁呢,思来想去,赵德均决定投靠当时的契丹太后述律平,也就是耶律德光的母亲。 述律平耆德硕老,在契丹很有地位,如能拜入述律平门下,那下半辈子就算是有保障了。 只是,赵德均从来都是智商不高,他哪儿知道,述律平虽然老,但是并不糊涂,不仅不糊涂,甚至比耶律德光心思还要缜密,还要有手段。这位大辽皇后,太后的传奇人生,在历史上简直是独一档的。 我们知道,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公元926年死于远征渤海国返回的路上,老皇帝一死,新皇帝的选拔和继承工作,就由从皇后升级为太后的述律平来主持,出于种种考量,述律平放弃了长子耶律倍,而选择了次子耶律德光即位,只是这种行为,必然会招致大臣们的普遍反对,尤其是契丹国家中的那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汉臣,所以为了消灭反对声音,述律平开始对朝廷的文官武将们进行大肆的清洗和屠杀。
但是我们想,就算述律平是统治阶级,她也很难说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把大量的臣子都杀掉,这会激起恐慌,引起成片的反抗,所以为了杀人,她找了个理由,那就是: 为我达语于先帝。 我杀你们,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因为你们都是先帝身边的近臣爱将,如今先帝西去,在另外一个世界好不孤单,我把你们杀掉,不过是为了让你们早日见到先帝,可以陪伴在先帝的身边。 有个叫做赵思温的大臣,述律平如法炮制,也要把他杀掉,让他去陪伴先帝,结果赵思温反唇相讥,他说: 太后是先帝的妻子,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先帝如果想我们有一分,那想太后您就有十分,既然如此,如果您能做到从容就死,去陪伴先帝,那我这做臣子的也一定也能做到。
赵思温十分巧妙的使用了归谬法,也就是反证,他的反唇相讥,他的反问,其实本质是在通过接受对方理论的前提上,推导出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再次推翻对方的理论,这一招那就很厉害了。 不过,述律平丝毫不慌,赵思温说完,述律平的回答是: 我并非不想要追随先帝于地下,只是因为皇子们尚且年幼,需要人照顾,新帝又刚刚登基,难以独自处理国事,所以我还不能赴死。 这话,说的非常牵强,很难强而有力的还击赵思温,但是接下来,述律平做了一个十分惊人的举动,她突然捡起一柄快刀,手起刀落,直接把自己的左手给砍了下来,然后命人放进了耶律阿保机的墓中。 意思是,虽然我不能自裁,不能亲自去陪伴先帝,但是我把一只手砍下来放到先帝墓中,以手代身。 断手,或者我们说是断腕,其实是一种物理自残,述律平通过这样的行为,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还转移了矛盾的焦点。 怎么着?我手都断了,你赵思温还有什么话说?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有一位女法老,名字叫做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埃及艳后,述律平的断腕,正好和埃及艳后之死形成了奇妙的镜像,西方女主以毒蛇终结屈辱,东方女主以肉身还以颜色,她们的存在,共同揭示了女性统治者在男权世界的残酷生存法则。 可以说,述律平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赵德均这样的宵小之辈,她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赵德均拜见了述律平之后,述律平问他,你本来驻扎在河北,为什么却带兵到了山西一带。 赵德均说,此前奉了后唐皇帝的命令,要征讨石敬瑭,同时还要抵抗契丹的军队。 述律平是一声冷笑,说你胡说八道,你这种不忠不义的人,根本就没想过要报效国家,你只是想要投降我们契丹罢了,你能欺骗你的主君,你能欺骗我们的契丹皇帝,甚至你能欺骗我,但是你能欺骗你自己的心吗?
述律平是越说越生气,他痛斥赵德均不仁义,不仗义,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主公,说他没有气节,说他趁着家国内乱,想要趁火打劫,说他干出这样的丑事来,怎么还有脸面,还好意思活在这个世界上? 想一下,事实上自从唐末五代战乱以来,中原汉地,投诚于契丹人的文官武将并不少,很多汉人官员,汉人将领甚至都成为了契丹国家的中坚力量,这说明契丹统治者对于中原而来的士子和武人并不排斥,那为什么述律平会对赵德均如此的厌恶,如此的嗤之以鼻呢? 原因在于,很多在契丹任职的汉人,他们之所以会来到契丹,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战乱流离,无处可去,或者是在政治中的失败者,失意者,为了求生,他们才来到了北方,他们远离故国的理由不一定完全合理,但是肯定要比赵德均合理。 赵德均镇守幽州多年,他早不投契丹,晚不投契丹,没有在契丹微弱的时候就投奔,而是在契丹大军压境,后唐式微之际才选择倒戈相向,在契丹人看来,他的投诚非常没有诚意。 而且,赵德均既没有彻彻底底的尽忠于后唐,也没有像石敬瑭那样孤注一掷的投靠契丹,而只想要在夹缝中获得渔翁之利,所以赵德均在述律平的眼中,不是像石敬瑭那种带来巨大利益,拥有明确立场的投靠者,也不是韩延徽那种带着忠诚和力量来归附的建设者,这个赵德均,实则混到这一步,他是一个走投无路,毫无价值,只配被唾弃的失败投机者。 因此,述律平对他的鄙视和厌恶,远超过对一般敌人或普通降将的态度,这是一种基于其行为本质的,深刻的道德和价值判断上的否定。 面对述律平的质问和批评,赵德均无话可说,他惶惶告退,回到家之后羞愧不已,不久后就病死了。 朱门车马卷红尘,蚁阵附炎来往频。 槐下衣冠争腐鼠,不知皆是弈枰人。 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北平王,如今落到这一步,历史只会送给赵德均四个字: 咎由自取。 赵德均失败退场,石敬瑭终于放心了,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山西太原称帝,成为了后晋的开国皇帝,不久之后他带兵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李从珂自焚,其实也只仅仅是烧了一个玄武楼,洛阳的城建大部分都还在,而且洛阳一直以来的发展就不错,石敬瑭完全可以继承后唐的城市遗产,将后晋的都城建立在洛阳,但是石敬瑭没有这么做,他很快就把都城迁徙到了开封。 这个迁都的举动,不太好评价。 开封在汴河和黄河的交汇处,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节点,通过汴河,可以快速便捷的连接江淮地区,江南的粮食啊,物资啊,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中原来。 洛阳就不一样了,洛阳虽然也有洛水,可是漕运需要通过三门峡这道险关,运输的效率很低不说,风险还比较大。 因为五代就是不断的战乱嘛,打仗很频繁,在这种环境中,一个政权的都城需要稳定的物资供应,开封依托运河网络,就可以更好的获取江南地区的财富。 其实上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石敬瑭是在契丹人的扶持下称帝的,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之后,整个中原就会直面契丹骑兵的威胁,我们说既然有威胁,那就应该离的越远越好,正常来说,开封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又离契丹更近,选哪里做都城也不会选开封做都城,但是石敬瑭偏偏迁都开封,他直接就把自己暴露在了契丹的攻击范围内,这其实体现出了石敬瑭的一种心态,那就是他建立后晋之后,他是没有意图,也没有心思和契丹把关系变成敌对状态,他也认为契丹绝对不会攻打他。 在石敬瑭的意识里,后晋的存亡完全取决于契丹的态度,如果契丹有一天想要灭晋,别说躲到洛阳了,就算是躲到长安也难逃一劫,既然如此,还不如主动示弱,换取契丹的支持和信任。 又何况,自己割地称臣,引狼入室灭亡后唐的行为,并不能得到前朝公卿百官士大夫的积极支持,就算是为了避开后唐的旧势力,迁都也是势在必行。 对于他这样的行为,作者无话可说,也懒得再说。 赵德均在契丹身败名裂了,石敬瑭虽然在开封登基,做了皇帝,但是他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失去了中原的屏障,两人同以屈膝换权位,所以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当石敬瑭稳坐开封城放眼天下之时,他以为尘埃落地,却不知道,棋盘远未终局。 屈膝贿祸,终噬脐膺,失道寡助,天道好还。 乱世如熔炉,淬炼英雄,更焚尽宵小,昨日引火烧身的是他李从珂,谁知道今日明日后日,是不是就轮到你河东石郎了呢? |
|
|
|
![]() |
![]() |
中国军队新战法曝光 冲滩部队全是机器人 |
![]() |
新爆料:秦刚最终没能熬过… |
![]() |
印军无人机跨境突袭 150架战机空降藏南 |
![]() |
莫迪亲自推销被拒 为何巴西也放弃了红旗? |
![]() |
70米地底爆破!中国钻地弹如何碾压美国? |
![]() |
中国军队新战法曝光 冲滩部队全是机器人 |
![]() |
新爆料:秦刚最终没能熬过… |
![]() |
印军无人机跨境突袭 150架战机空降藏南 |
![]() |
莫迪亲自推销被拒 为何巴西也放弃了红旗? |
![]() |
70米地底爆破!中国钻地弹如何碾压美国? |
![]() |
歼-15T安装国产发动机 高清尾喷口,纤毫毕 |
![]() |
30国或向乌出兵?普京:俄被西方欺骗了 |
![]() |
一张照片证明李强真实地位 |
![]() |
“福建”舰的舰徽曝光 主打一个新质战斗力 |
![]() |
伊朗购买40架歼10C的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