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生前战神,身后奸佞
www.wforum.com | 2025-01-15 16:34:46  最爱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大唐贞元五年(789年)九月,太极宫凌烟阁。

自从上次会见了讨平泾乱的名将李晟和马燧后,唐德宗李适便有了扩建凌烟阁,为两位股肱之臣图形的想法。此番前来凌烟阁,唐德宗就是为了缅怀英烈们的光辉事迹。

随着唐德宗步入凌烟阁,阁中名臣猛将的画像映入眼帘:除了唐初二十四功臣的画像,中宗、肃宗、代宗等皇帝也曾命人将国之重臣绘像于此,永世怀念。

看着凌烟阁满墙的功臣勋贵,唐德宗不免有些怅然若失。难道真的无法恢复大唐曾经的荣光与强盛吗?

唐德宗没有答案。

但他知道,先祖设立凌烟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世铭记大唐荣耀。

为了那股不服输的大唐精神,唐德宗下令,除绘制李晟、马燧两人的画像外,另补设25名前朝功臣勋贵绘像于凌烟阁,共受万年香火。

在这组被史学界称为“凌烟阁二十七功臣”的名单中,出现了苏定方的名字。

作为曾先后灭三国、建立不世功勋的初唐将领,苏定方被图形凌烟阁,实属众望所归。但这一幕,苏定方无缘看见。

更悲哀的是,这名大唐猛将生前被误解,死后则长期被“丑化”。但求历史给个公平足矣。

1

想当年,苏定方也曾是令人艳羡的少年英雄。

苏定方,本名苏烈,表字定方。年及弱冠,出身冀州豪强的他便拿起武器,与父亲苏邕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事力量,在隋末的乱世中讨伐流寇,保境安民。

那时,冀州一带烽烟四起,势力最强的流寇,当属清河郡张金称的队伍。

出身农民阶层的张金称,是隋末山东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早期起兵之时,他尚抱有一丝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善心。可到后来,引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这个表述可能有正统王朝对张金称一伙的贬低之意,但无法否认,这个时候的张金称已为祸一方。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令太仆杨义臣自辽东回师,全权负责山东一带剿匪事宜。作为当地有名的民间保安力量,苏定方的队伍也加入了此次清剿行动中。在杨义臣与苏定方的密切配合下,张金称最终兵败身死,早早退出争霸天下的征途。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苏定方代领其众,继续维护着地方的和平与稳定。然而,逐渐席卷天下的隋末农民起义,还是将他推入了时代的浪潮之中。

经过一番兼并攻伐,河北、山东一带纷纷归附窦建德。

窦建德为人豪义,喜侠节,在十里八乡中威望甚高。与苏定方一样,窦建德起兵的理想也是为了保境安民。在共同理想的驱使下,两人走到了一起,为百姓共谋福利。

在窦建德军中,苏定方颇受赏识。窦建德麾下大将高雅贤将其收为养子,好生培养。之后,跟随着义父高雅贤和首领窦建德的步伐,苏定方迅速在隋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员骁将。

可惜时运不济,在与唐朝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窦建德兵败虎牢关。苏定方只能追随义父高雅贤,投身刘黑闼军中,再举义旗。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宣布继承窦建德遗志,力讨大唐。

刘黑闼其人正如《隋唐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狡诈蛮横,嗜好赌博。罗士信(罗成的原型)、徐世绩、薛万均兄弟等皆曾折辱于其手,堪称大唐名将的噩梦。

不过,在唐朝大军持续进攻下,刘黑闼大军折损十之七八,高雅贤也死于罗艺之手,以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势力彻底败亡。

尽管在刘黑闼手下的大部分时间,出于使命的要求,苏定方一直与唐朝军队为敌。但刘黑闼败亡后,李唐方面并没有怪罪于他。

此时,因感念高雅贤的提携之恩,小有名气的苏定方甘为一介平民,回家种地。

2

许是因为个人名气,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苏定方被唐朝征用。至迟于贞观初年,他出任大唐匡道府折冲(官阶正五品下),效力军前。

彼时,李世民已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谋得皇位。解决完内部矛盾后,他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北方草原,那里是东突厥汗国的天下。隋末天下争雄之际,东突厥汗国曾是各路诸侯想尽办法巴结的“大佬”,唐朝也不例外。

在东突厥可汗的帮助下,唐军相继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并最终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只是,当中原天下渐定之时,如此强大的东突厥汗国未免将成为唐朝未来扩张的重大威胁。

双方必有一战!

贞观三年(629年),腾出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狂躁的内心,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兵发六路,消灭东突厥汗国。作为唐军将领,苏定方被主帅李靖选为先锋官,统帅部分骑兵参与战斗。

经过数月战斗,唐军逐渐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部队驱赶到了阴山一带。在战场形势愈发明朗的情况下,颉利可汗提出求和,希望通过缓兵之计,为自己争得救命时间。

此时为麻痹颉利可汗,李世民一边命莒国公、礼部尚书唐俭全权负责与东突厥商定归顺事宜,一边急令李靖整军备战——千钧一发之际,心领神会的李靖率领大军压上,并命苏定方以麾下200骑兵先头攻击颉利可汗。

在月色和大雾的掩护下,凭借以往的作战经验,苏定方等人很快摸到了颉利可汗大帐。

苏定方及其麾下骑兵大开杀戒,不多时,颉利可汗牙帐前已血流成河。慌乱间,颉利可汗翻身上马,凭借少数护卫的奋力冲杀,逃出了战场。

自此,在唐军的合围下,东突厥大军全线溃败。大唐帝国占据了阴山以北的大片土地,并从诸部首领那儿获得至高无上的“天可汗”荣耀。

此战后,苏定方以功升左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成为大唐帝国内一名中级军官。

3

正所谓“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就在苏定方满怀信心要为大唐再立新功之际,他的仕途却似乎戛然而止了。

从贞观四年开始,往后25年内,苏定方别说攒功升官,就连唐太宗朝数次对外作战中,也难觅此员大将身影。

作为与之有相似经历的初唐将领,程名振早年间也曾供职于窦建德军中。贞观年间唐太宗讨伐高句丽时,程名振随军出战,屡建战功,颇受唐太宗嘉许。唯独,同出窦建德麾下的苏定方,史书上只字未提。

对于这一奇怪现象,有学者指出,这可能跟唐朝文、武两班大臣的倾轧有关。

在灭东突厥一战中,唐俭曾作为使者“诱饵”只身前往敌营,试图骗取颉利可汗的信任。当李靖准备出兵之际,唐俭还未得知唐军即将进攻的信息,仍卖力地为大唐与东突厥友好往来尽心竭力。直到苏定方神兵天降,唐俭才如梦初醒,仅以身还。

可想而知,唐俭逃出生天后对李靖、苏定方等人的怨恨到底有多深。

于是,史料中便出现了御史大夫温彦博、尚书右仆射萧瑀等朝廷重臣弹劾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的记载。

乍一看,这段文字是李靖、苏定方纵兵劫掠的“罪证”。实际上,“虏中奇宝”当指颉利可汗。匪首跑了,身为主要责任人的李靖只能“无所辩,顿首谢”,相当于默认了在这次战斗中,自己指挥上的严重错误。

但具备资深军旅阅历的唐太宗,又怎愿让这位“大唐战神”就此沉沦呢?关键时刻,唐太宗站出来为李靖解了围,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赏赐绸缎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户。”

李靖安全了,苏定方只能倒霉。但问题终归是唐太宗自己弄出来的,苏定方背锅也不好一撸到底,唯有不升不降,才算对文官集团有所交代。

那时,苏定方正值壮年,是一个将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黄金时段。当其他将领奋战四方,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之时,身为一个武人,苏定方被强行按下“暂停键”,坐起了冷板凳。在平淡的日子中,荒废了25年时光。

好在,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大唐帝国,征战四方之心尚未熄灭,被遗忘多时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天可汗”李世民驾崩。继任者为其第九子唐高宗李治。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李治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背景板”,其性格懦弱无能,堪称“一代昏君”。实则,大唐帝国在李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疆域面积也达到史上最大。

为了拓展大唐疆域,李治除了提携年轻将领在军中建功立业,也在老将中物色尚能骑马作战者,帮带新人,完成军力传输。

而此时,当年看不惯苏定方的大唐初代文臣多已谢世,对苏定方苦大仇深的莒国公唐俭也卧病在床,苟延残喘,苏定方终于成为唐高宗李治眼中的“至宝”。

4

永徽六年(655年),被“雪藏”多年的苏定方,终得唐高宗召唤,与营州都督程名振共同讨伐高句丽。

虽然离开战场多时,年逾花甲的苏定方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与老伙计程名振的搭档进攻中,苏定方开启了“犁庭扫穴”模式,大败高句丽联军,焚其外城、村落,杀俘千余人而归。他再次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捷报传回朝廷,唐高宗大喜,下令晋升苏定方为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大胜高句丽后,苏定方又获令,追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攻击西突厥。

此次西征军主帅程知节,即大名鼎鼎的的程咬金。虽不擅长“三板斧”,但通过历历战绩,在大唐军队中积累了崇高声望。正因如此,唐高宗才擢升程知节任主帅。

与二十多年前进攻东突厥一样,苏定方也被主帅任命为前军总管,作为大军首席先锋官,主管先头部队进攻事宜。

大唐西征军与西突厥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谷,大破之,斩首千余人。尔后,副总管周智度又率大军屠灭西突厥三万余锐士。

西征军的首战告捷,引起了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高度重视。经其整合,西突厥两万精锐在鹰娑川与唐军展开恶战。

关键时刻,苏定方再率五百精锐骑兵直捣敌营,重现当年斩首东突厥可汗的辉煌时刻。也正因苏定方的及时出现,西突厥军队大败,唐军“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余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

此战,苏定方功不可没。

但人红是非多。苏定方一介老将尚在阵前挣命,后方副大总管王文度却搞起了“小动作”。王文度向程知节报告称:“贼虽走,军死伤者众,今当结辎重阵间,被甲而趋,贼来即战,是谓万全。”

若采纳王文度的保守提议,无疑将严重影响唐军的进攻势头,故程知节并未当场答应。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王文度竟然擅自下令,要求诸军即刻回营,再行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

很明显,剿灭西突厥才是唐军作战的终极目标,这有什么好商量的?于是,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苏定方从前线撤下来后,疾奔程知节营中,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出师欲以讨贼,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贼必败。懦怯如此,何以立功!”

与此同时,苏定方提出自己的建议:“请囚文度,飞表以闻。”

大将无能,累死三军。苏定方的愤怒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底层将士根本做不到主帅运筹帷幄的层面,主帅的一句话,很可能就让全军将士累死累活,士气大减。况且,像王文度这样不进反退,除了容易打乱原先的战斗部署,自乱阵脚,还容易给敌方留出破绽,白白让唐军丢了性命。

对于苏定方的以下犯上,程知节既没有当面责罚他,也没有听从苏定方的建议,继续先前的作战计划,而是转战怛笃城。

听闻唐朝大军将至,识相的怛笃城人赶紧开门投降。但怛笃城人的投降并未换来他们想要的活命,在王文度的诬告下,怛笃城人最终尽成了唐军刀下鬼。

屠城,劫掠,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仗打到这儿,西征军出师之名尽毁。战争已没有任何必要再进行下去。

作为西征军高层,程知节被调回长安,坐罪免官;王文度下狱判死,加恩贬为平民。

而苏定方因功,暂管西征军军务。

5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正式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以燕然都护任雅相和回纥王子药罗葛·婆闰为副将再赴西突厥作战。

从此次作战的阵容上看,唐高宗对苏定方寄予厚望。而效力唐军多年,苏定方也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鉴于先前程知节大军在西突厥的烧杀抢掠,唐高宗决定刚柔并施,除派苏定方为主力进攻西突厥外,还设立了流沙道安抚大使,由原西突厥贵族阿史那步真兄弟俩负责沿路招抚西突厥部众,配合主力部队攻击。

在阿史那步真等人的密切配合下,苏定方听从右领军郎将薛仁贵的建议,借突厥泥孰部与阿史那·贺鲁之间的矛盾,联合他们一起进攻西突厥。

然而,阿史那·贺鲁大军在人数上仍胜唐军十倍,且此时正值寒冬,滴水成冰,对唐军甚是不友好。

就在众将及敌方均认为唐军应延缓作战时,苏定方却力排众议,令全军将士冒雪进攻阿史那·贺鲁大军。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方式,最终令贺鲁大军全线溃败,贺鲁只得率众西逃。唐军乘胜追击,在中亚石国(今塔什干),贺鲁众叛亲离,无路可去,举手投降。

至此,苏定方凭其非凡的战绩,将大唐国境线向西推进至中亚西海(今咸海)一带,成就了与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同等的军事传奇。

战后,苏定方命令军队妥善安置原西突厥部众,划分牧场,恢复原先草原上的畜牧秩序。他亲自押着西突厥头目阿史那·贺鲁献俘长安,以昭显大唐军威。

看到年迈的老将苏定方意气风发,唐高宗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下旨,册封苏定方为邢国公,擢升左骁卫大将军,其子苏庆节也被封为武邑县公。皇恩浩荡,宠冠诸军。

像苏定方这样的老将,在建功立业后理应安享晚年。可命运还是不愿放过苏定方,壮年之时未曾马革裹尸,晚年却还得奔波沙场。

献俘后不久,苏定方又接到了另一项任务:安抚西域。

苏定方攻灭西突厥期间,吐蕃正一步步吞噬着西域的吐谷浑。为此,吐蕃宰相禄东赞还曾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先例,向大唐求娶公主,以结秦晋之好,为吐蕃在西域开拓疆土提供便利。但在唐军军威日盛的时代,唐高宗已经不需要向吐蕃低头。对禄东赞的提议,唐高宗断然拒绝。

如此,在吐蕃的支持下,世居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都曼率其所部及其余三国,开始扰乱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虽然唐朝在西域早已设置了安西四镇,但驻军常要从内地调拨。都曼联军利用这一点,很快便突破了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而擅于发动闪电斩首战役的苏定方,沿用先前对付东、西突厥的招数,以少胜多,先灭了前来督战的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再以少量骑兵急行军攻打都曼,使对方仓促应战,惨败告终。

之后,苏定方再以同样的方式,献俘洛阳,将自己在军中的声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而后,随着大唐战线的东移,作为唐高宗深为倚重的大将,苏定方又来到了朝鲜半岛。

6

显庆五年(660年),趁朝鲜半岛三国战争打得正酣,苏定方正式出任熊津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人进攻百济。

唐朝大军借助水军优势,发动两栖登陆作战,长驱直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破百济都城。

为守住百济的最后一片国土,百济王子泰率众在城中巷战死守。可泰不是百济王扶余义慈的继承人,所以在人心惶惶的环境下,还有一部分百济贵族选择了趁早投降唐军,结束战斗。苏定方命士兵在城中各处插上大唐军旗,草木皆兵间,留给泰的,只有投降一条路。

苏定方连战连捷,前后灭三国,功勋卓著。但在同僚眼中,苏定方还是如此粗鄙。这固然有早年间得罪文官集团的旧仇,但也有苏定方交友不慎的“新怨”。

作为一名武将,苏定方智勇双全,为人耿直。身为武人却爱结交文士,这本是一个可以洗刷自身风评的机会,可在苏定方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的知交同僚名单中却有一个不大合时宜的人:许敬宗。

许敬宗是隋朝吏部尚书许善心的儿子,“幼善属文”,因文采出众,归唐后即被唐太宗李世民纳为帐下十八学士之一。到了唐高宗时期,许敬宗开始兼修国史。可许敬宗这人品德太坏,与他关系不佳的人,休想在他的史笔下出现一个好词儿。

唐朝名相封德彝早年间在隋朝任官时,恰好见证了虞世基和许善心共同殒命于宇文化及刀下的场景。据封德彝回忆,“虞世基被诛杀,虞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但到了许善心受死时,许敬宗却想尽办法求生”。为了抹掉这段黑历史,许敬宗在给封德彝写史时,大肆增添封德彝“黑料”,硬生生将一位智识过人的卿相,写成了佞臣。

许敬宗在朝中胡乱编修国史,引起众臣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谁叫人家擅于曲意迎合,有拥戴武后之功呢?

对于前后灭三国且皆生擒其主的苏定方,许敬宗的史笔是这样评价的:“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其下。”

庞孝泰是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英雄,一生爱民如子,一身正气。但在追随苏定方出征高句丽时,却被打得大败。即便如此,在许敬宗笔下,也成了猛将。朝中大臣难免会将恶意的矛头指向苏定方。

于是,在苏定方最后的岁月中,尽管他一路兢兢业业“升级打怪”,出任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保境安民,却依旧得不到朝臣们的谅解。甚至其在前线病逝的消息,唐高宗也是过了很久才在别人口中得知。

对于老将的去世,唐高宗无比哀伤,称“苏定方于国有功”,匆忙下旨褒奖追赠,极尽哀荣。

只是这一切,像头老牛般辛苦耕耘的苏定方看不着了。

7

更要命的是,伴随着唐衰宋兴,扬文抑武的社会风气蔓延开来。像苏定方这种在唐朝熠熠生辉的名将,在宋代被按下不表,英名逐渐埋没。

到了明清时代,家喻户晓的《隋唐演义》《兴唐全传》风靡一时,这股隋唐英雄风的兴起,更让苏定方“无力翻身”。

在众多隋唐英雄中,以“三板斧绝技”著称的程咬金,正是苏定方当年西征时的老领导程知节。这员“福将”虽不似秦琼、罗成般骁勇善战,但其正面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而演义中的程咬金与历史上出师无果、杀降纳财的程知节相去甚远,这就导致演义作者必须寻求一个“替死鬼”来充当挡箭牌。

很不幸,那个早年间替唐太宗背锅、顶撞程咬金、结交奸佞许敬宗的苏定方恰好符合作者的反派三观。于是,在演义中,一个反复无常、残害忠良的“苏定方”正式面世了。

尽管时代与大众对其不公,但正史终究还是为苏定方留下了洗刷冤屈的草蛇灰线。

继唐德宗将其图形凌烟阁后,苏定方又受历代君王推崇追封。在武将普遍抬不起头的宋代,宋徽宗将其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将之列,成为世所敬仰的名臣良将。

历史的归历史,演义的归演义。

始终要相信,一个被误解了千年的猛将,会得到公正的看待。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