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大军,为何守不住天京一座城? | |
www.wforum.com | 2024-12-19 18:00:02 燃烧的岛群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01 安庆保卫战于1861年9月结束,而湘军直到1862年3月才向天京进发。期间半年时间,湘军一直在清扫外围,稳步推进。 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给予了曾国藩极大的信任,让其总管四省军务,全权负责对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战。对于天京的进攻,曾国藩制定了三面出击、四路进攻的作战计划。
很显然,湘军是攻天京的主力,曾国藩对湘军的部署如下:
此时,太平军的主力就是李秀成、李世贤兄弟的两大军团。他们在浙江、皖南取得极大的战果,也成为太平天国中坚力量。 02 乘李秀成主力尚在江浙一带,湘军四路出兵,攻向天京。战斗力最强的曾国荃部进展迅速,在彭玉麟水军的配合下,势如破竹,直接进驻雨花台,距离天京仅4里之遥。 多隆阿攻陷泸州之后,因为与曾氏兄弟矛盾,自请率军入陕。此时太平军陈得才部正在陕西纵横驰骋,多隆阿的请求被清廷批准。 鲍超部的进攻受阻于宁国府,杨辅清大军10万在此守卫,鲍超部一时难以攻克。 鲍超部不到万人,竟然敢攻打太平军10万大军,太平军战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此时的太平军,大多为新招士兵,战斗力与前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就这样,四路大军大军进攻的计划,最后让曾国荃成为了一支孤军。 此时天京城下的湘军有三部分;一是曾国荃的9000人,这是湘军的绝对主力;二是彭玉麟的水军约9000人负责长江航道,曾贞干5000人负责保护粮道。此时,长江航道为湘军所独占,安庆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 曾国荃深知自己的处境,拼命地修筑防御工事,层层防御。
洪秀全为何不派军立即对湘军进行进攻呢?攻击一直在持续,但数次进攻都被湘军击退。宁国府失守之后,杨辅清、洪仁玕等人亦率军回援天京,又被曾国荃一一击败。 根据曾国藩记载:
显然,太平军的攻击力量并不强,二个月时间,让湘军在天京城下修筑了坚固的防守工事。 此时的太平军主力就是李秀成的部队,洪秀全严令李秀成入卫天京。 李秀成长期经营江浙,对于解围的事并没有那么尽力,在天王的急招之下,集合队伍,率大军20万入援天京,期间,竟然耗时达三个月之久。 03 李秀成大军未到,湘军这边自己出问题了。 9月,江南发生了大瘟疫。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年年战乱,尸横遍野,出现瘟疫并不奇怪。 瘟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宁国的鲍超军病达6670人,死者数千。
而曾国荃部亦没有能躲过瘟疫的袭击。
湘军因为瘟疫,死伤无数,使湘军兵力大减,战斗力衰弱,军事形势急转直下。这场瘟疫有多严重呢?湘军在天京一战中共损失大约19000人,其中病死约1万人,战死才9000人。 这对太平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10月,李秀成的大军终于抵达雨花台,军队连绵不绝,营垒数十里。 李秀成的部队在江浙作战多年,有与洋枪队作战的经验,军队中有洋枪超2万杆,并配有多门克虏伯后膛开花大炮,实力很强。以至于曾国藩惊呼:“贼之火器精利于我者百倍之多”,这虽然是曾国藩的夸大之词,但也侧面看出李秀成的部队装备精良。 面对此情况,曾国藩紧急调军入援,但各战场相互牵制,真正到雨花台下的湘军援军并不多,湘军在雨花台的总兵力不足3万。 一场20万太平军对决3万湘军的决战,在雨花台就此拉开。 13、14日,李秀成试探性攻击。 15日,李秀成兵分两路,直接打湘军水陆两军的结合部,想要断湘军粮道。湘军拼死抵抗,太平军连战三日,无果。 断粮道不行,李秀成改变方向,主攻湘军大营。而此时李世贤也带4万援军而来,加上城内守军,此时太平军在前线作战兵力近30万,十倍于曾国荃部。 太平军集中兵力对湘军大营的攻击,虽然火力凶猛,却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 李秀成又转为挖地道的方式向湘军阵营突进,挖地道本就是湘军的长项,在九江、安庆作战中早已使用,太平军自然又是无功而返。 经过46天的大战,李秀成无力剿灭湘军,只得撤围而去,退入天京。 雨花台一战,湘军伤亡5000余人,曾国荃也受轻伤,但李秀成十倍围之,竟不能胜。其实,太平军损失不到万人,完全有能力再战,属实可惜。 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先生谈到这段历史时说:
此一战之后,太平天国自然是更加危险。 04 雨花台一战后,曾国荃虽得到了人员上的补足,但也没有能力能围攻天京,专心进一步构筑工事。 洪秀全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还是当年攻破江南大营所用的“围魏救赵”,派重兵进入皖、赣境内,调动湘军,减轻天京的军事压力。 此动作一出,立即被曾国藩识破,曾国藩说:
其实不要说曾国藩,稍有常识之人都明白太平军的意图。这是太平军用了无数次的战法,破江南大营、陈玉成解救安庆,无不是用此法。 曾国藩迅速调整兵力部署,一方面让曾国荃按兵不动,围扎天京城下,一方面调派机动兵力,分兵驻守要城,致使太平军难以突破湘军的防御纵深。 而此时太平军的后勤补给已经十分困难,根本无力攻击大城,而主将李秀成又挂念着他的苏州,从苏州返回之后,才带主力向西进发,而一路上,湘军固守城池,实行坚壁清野,李秀成根本无法攻下一座坚城,而又缺粮。 此时,湘军又不断增兵天京,洪秀全又令李秀成返回天京解围。 李秀成在转战三个月之后,只得退回天京。 如果说李秀成只是无功而返,倒还给太平天国留有一丝希望,但其军此时已经严重缺粮,饿死者不计其数。大军在渡江之时,又遭到了湘军水陆两军的猛击,溺死者达数万人之多。最终,李秀成20万大军,仅仅只有1.5万人回到天京,几乎是全军覆没。 05 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危在旦夕。 而李秀成闻李鸿章攻打苏州,于6月28日离开天京,去往苏州解围,7月7日才到苏州,又接到洪秀全的严令,让其返回天京指挥城防作战。 8月,江浙战场更加危急,李秀成请求前往,洪秀全不准。李秀成再三请求,洪秀全给了他40天时间,不久又再次急令李秀成返回天京。 李秀成心在自己的大本营苏州,洪秀全一心保卫天京,最高决策者之间的意见相左,让本就支离破碎的太平天国更加不可收拾。 而此时,湘军不停的向天京增兵,已达5万之众,并逐步扫清外围,形成合围之势。 李秀成此时建议洪秀全舍弃天京,转战外围,洪秀全坚决不同意。 而此时曾国藩想的是要稳扎稳打,困死天京守军。
但其弟曾国荃哪里肯听,攻下天京,可是剿灭太平天国第一功,故而日夜攻城。 到了6月1日,洪秀全自杀,临死前两天还下了一道旨:
7月19日,湘军用火药轰塌了天京城墙,天京城破,李秀成在突围之后三天,被俘,不久被杀。 太平天国为保卫天京,前后调动的军队,不下50万,却最终败于湘军之手。 天京城破之后,散落在外的太平军仍在20万以上,由李世贤、汪海洋率领,但不久即被清廷逐步扫清。 |
|
|
|
![]() |
![]() |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
![]() |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
![]() |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
![]() |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
![]() |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