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汉最强外挂霍去病,牛在哪里?
www.wforum.com | 2024-12-18 18:06:31  天才简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历史上总有那么些军事天才的存在,常常让人忍不住怀疑这真的是人类能做到的事吗?2016年,电视剧《霍去病》开拍,主创们试图给他的传奇人生进行一些合理化的改编,这膨胀的创作欲最后收获了不得上映的结果。的确,霍去病真实的一生,还真有些“爽文男主都不敢这么编”的意味在里面。从18岁(虚岁)在历史舞台初亮相,直到24岁病逝谢幕,不过短短六载。霍去病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甚至只来得及留下四场战役的大胜。但他逆天的战绩之下,是一颗灼灼的少年之心。

霍去病虽然和他的大将军舅舅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的出身,从小跟着母亲讨生活。但霍去病出生的第二年,他的姨妈卫子夫就入宫承宠。彼时的汉武帝刘彻,已经开始着手试图摆脱窦太后和陈皇后的控制,他急需组建一支依附于自己的新势力。卫子夫和她身后的卫氏一族成为了汉武帝最好的选择。就这样,在汉武帝的不懈努力下,霍去病所在的卫氏一族也非常争气地迅速成长为长安城里最有权势的外戚。

然而在汉武帝眼皮子底下长大的霍去病,却始终志在大漠。“灭匈奴,定边疆”不仅是汉武帝的心愿,也是霍去病最想做的事情。他作为最擅骑射的年轻一代,汉武帝和卫青都对霍去病寄予了厚望,刘彻还甚至还亲自教他兵法。可惜霍去病拒绝了刘彻的好意,他认为打仗靠的是灵活应变而不是古人的兵法。事实上他也用他的从无败绩的军事生涯,佐证了他对战争的顶级理解。

汉初的刘邦从打仗打得千疮百孔的国土上,硬生生凑出了以30万大军抗击匈奴,差点被困死在拜登山。此后,汉朝一心发展国力,完全不敢对前来挑衅的匈奴擅动兵戈。汉武帝手中的大汉王朝,在经过了文景之治的长期休养生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几代明君的励精图治,汉武帝终于攒够了可以和匈奴一决高下的资本。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汉武帝泼了一大盆冷水。精心准备的马邑之战无功而返,先后派遣了韩安国、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等多位将领几波出征皆铩羽而归。汉军这才意识到,茫茫沙漠不仅是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最熟悉的主场,千里的纵深更是他们的随心纵横的退路。几次征战,唯有卫青通过包抄迂回的战略阻断了匈奴的退路,击溃了盘踞在河南地区的楼烦王和白羊王的匈奴势力,汉武帝才艰难地迈出了反击匈奴的第一步。

让其他将领打匈奴,可谓凶多吉少,让卫青一个人打匈奴,又不太现实。面对巨额的军费,难缠的敌人,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民间都已经对于打垮匈奴的目标失去了信心,只有刘彻仍然在苦苦坚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彻向历史交出了最完美的答卷:一个宛如BUG一般存在的少年——霍去病。

第一战少年成名:漠南之战

公元前123年的春天,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十八岁的霍去病因为出众的骑射能力被汉武帝提拔为天子侍中,两次随卫青出征,卫青奉刘彻之命拨给了霍去病八百名将士。对于第一次放霍去病上战场,刘彻的想法并不难猜:让亲舅舅卫青给小霍保驾护航,安全地在实战中刷一波经验,露个脸攒点军功,所求的就是一个稳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尽管卫青谨慎地采取了分兵行进的方式,但是另一队三千余人的汉军骑兵还是迎面遭遇单于伊稚斜的主力,一番战斗下来战士们或死或降,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而此刻的霍去病已带着他仅有的八百人小分队孤军深入,一路奔袭数百里,直插匈奴后方。那些作为后备军的匈奴人到死都没有想明白,自己把汉军按头胖揍了几十年的必胜打法,居然被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用来端了自己的老窝。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犹如神兵天降,不仅一举冲杀了敌营首领——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还带走了两千零二十八名守军的项上人头,甚至他还成功俘虏了伊稚斜的姑父、匈奴相国等一大批高官。

换成现代的战争来说:被最高指挥官刘彻点名要重点保送的将二代霍去病,在主力军伤亡惨重的同时,在漫天沙漠里精确定位了敌方的指挥部,只凭八百兵力就把五千多守军的指挥部干掉了,带回了大批军备和俘虏。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带去的八百兵力几乎没有损耗。
霍去病的举动,不仅仅是通过斩首行动打赢了这一仗,他是直接把伊稚斜的老家连人带物给掏了个干净。匈奴可是从未在汉军手里吃过这么大的亏,伊稚斜可能上一秒还在疑惑霍去病是哪里冒出来的人,下一秒已经气到吐血。霍去病这一举动力挽狂澜,配合卫青生生扭转了这场漠南之战的颓势,彻底震撼了整个大汉王朝。

少年将军一战成名,最兴奋的人却是汉武帝。他封霍去病冠军侯。此后“冠军”一词,也有了特指第一名的含义。霍去病用他独树一帜的打法,以战绩证明了自己并非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现代有一部分人更愿意把霍去病的这个打法誉为“鹰击”,雄鹰千里翱翔,一击必中,却也恰如其分。

很难说霍去病此战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卫青,但不难看出霍去病身上已经具备了一个天生将星所需要许多品质:敏锐觉察战机军事嗅觉,全军突进的动员能力,深入敌后的必胜孤勇,精准找路的识人善断,以及自身强大的战斗能力……一战封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已经算是人生巅峰,这却仅仅只是18岁的霍去病在历史舞台的初次亮相而已。

第二战标准答案:河西之战

汉武帝凭借着几代皇帝的积累,大力培育优质马匹,职业化军队,以钞能力克服了军备上的战马和骑兵素质两个先决条件。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刘彻手里的汉军将领行打匈奴始终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方向,二是补给。这么些年的实战打下来,能力最强的卫青也会出现一些摸不着单于位置、支援不到友军的情况。

对此,霍去病向汉武帝给出了一个看似疯狂却又无比正确的答案:用匈奴人带路找方向,拿战利品补给自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以快打快,以战养战”的战法。虽然霍去病在漠南之战贡献巨大,但终究是小规模地在局部战争中运用,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打法还是受到了很多同僚的质疑,幸而汉武帝并没有因此动摇。

公元121年的初春,刘彻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战士,越过了乌鞘岭,势要拿下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凭着大汉最精悍的一万骑兵,霍去病只用了短短六天就荡平了盘踞于此的五个部落。他既有雷霆铁蹄的实力,也深谙战争心理战。他用恐怖的作战能力震慑了匈奴人,又以温和的投降待遇分化了这些零散的匈奴部落。霍去病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一场收获远超损耗的战斗。

但这样前所未有的大捷,都并没有让霍去病停下追击的脚步。他毫不犹豫地丢下了这些代表着军功的俘虏,一路风驰电掣,向单于们发起了最迅猛的追击。他此生所求,从来不为皇帝的封赏,他宁愿赌上自己的荣耀甚至性命,也要彻底断绝匈奴卷土重来的可能,他此行只为帮大汉帝国打通这河西走廊。

他带着战士们仿佛不知疲倦地千里奔袭,越过焉支山,和匈奴最后的精锐在皋兰山下短兵相接,决一死战。我们不知道那个少年是否也曾害怕过,他一心只想成为大汉帝国最好最强的刀,为大汉王朝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定边疆。

这一场生死战,霍去病率军歼灭了近万命殊死抵抗的匈奴军,诛杀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邪王的儿子和相国、都尉等一批高官,歼灭了近万命殊死抵抗的匈奴军。带回的大批物资中,甚至包括了休屠王一部的圣物——祭天金人。浑邪王和休屠王被霍去病一路撵着,一直逃窜到敦煌才保住了性命,霍去病的名字成功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如果说漠南之战只能算是小试牛刀,这一场战斗才真正完成了霍去病骑兵突袭战斗的全军运用。霍去病和汉武帝的战后复盘长谈,两人都对于匈奴残部被逃脱的两王带走的事耿耿于怀。两人一拍即合,马上开始筹备一场新的战役,把匈奴人彻底赶出河西走廊的战役。

第三战不负初心:二次河西之战

三个月后,霍去病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战场。

最擅长奇袭的他毫无悬念地被交予迂回绕后的任务。可是当霍去病率军成功绕过贺兰山,深入敌方腹地的时候才惊愕地发现:原计划负责正面迎敌的公孙敖居然迷失了方向,并没有在规定时间抵达。合围计划至此已经彻底宣告失败。霍去病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为了快速绕后,全军都是轻装奔袭,连箭矢武器都不太富余,若是不能一击必胜,他们只有全军覆没这一个结局。他只要能平安带回这批战士,为大汉帝国保住这批火种就已经算是大功一件。
可是这场精心筹备的战役,若是无功而返?还会有下一次吗?还能有下一次吗?春天的皋兰山下,埋下了那么多大汉将士的亡魂,只有让脚下这片土地回到大汉王朝的怀抱,这些战士的牺牲才算值得。

史书寥寥几笔,我们无从得知霍去病和将士们如何度过那个难忘的夜晚。但我们其实很清楚,在退与战之间,冠军侯霍去病从来都只会有一个选择。

霍去病带着将士们离开了居延泽,沿弱水抵达了小月氏,在祁连山向浑邪王和休屠王的侧背主动发起猛攻。对于刚在几个月差点取了他俩狗命的霍去病突然从自己大后方的沙漠里杀出来,上至两个单于王下至每一个和霍去病交锋过的匈奴兵,每个人心里都没底。仓促应战的匈奴兵被从天而降的霍去病部队吓破了胆,怎么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应战编队,只能任由霍去病来去如风,击溃他们的最后的兵力。

这一战,霍去病再一次书写了新的历史:斩杀敌人三万二百人,俘虏酋涂王和两千五百匈奴兵,生擒匈奴五个小王,五小王的母亲,单于妻子、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一批高官共六十三人。除了霍去病,英勇作战的部下们也顺利升职加薪,走上了人生巅峰。贡献最突出的几位将领,甚至得到了汉武帝封侯的待遇:鹰击司马赵破奴获封从骠侯,校尉句王高不识获封宜冠侯,校尉仆多封为煇渠侯。
霍去病能在漫天黄沙中,如同带了导航一样自如来去,还真的离不开这几位得力干将。这几员封侯大将,即使是汉人也都是在匈奴地区长大的,对这一带可谓了如指掌。所以霍去病带兵的时候,无论怎么迂回绕后都从未迷失方向,连找敌方指挥部都像回家一样轻车熟路。

尽管霍去病的找路秘诀汉军人尽皆知,但其他将领却都是不敢效仿的。卫青麾下的匈奴降将领赵信再度叛回匈奴一事,始终令大家心有戚戚。而战神霍去病的自信,不仅仅是战场上骁勇善战,更在于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优待俘虏,对双方将领一视同仁的态度加上不争军功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匈奴的投诚。霍去病的去世之后,是匈奴归降而来的属国军为他送葬,足见他深得军人们的爱戴。

司马迁在《史记》这段战功记载之后,颇有些不服气地点评道:“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司马迁认为霍去病总拿着全军最好的军备和战马,也从未遭遇绝境,是老将们没有好的战机。不得不说司马迁这段评价有些酸溜溜的意味。毕竟霍去病的战法,本来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对自信,他的部队擅长于轻装突袭,胜则缴获敌人的物资喝酒吃肉,败则难以为继活着都成问题。别说他考虑友军的支援,毕竟除了他自己,其他友军时不时就会找不到北,根本指望不上其他人的后勤供给。

同年秋天,浑邪王和休屠王向汉武帝表示投诚。霍去病奉命再次率军一万又来到了河西,然而汉武帝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浑邪王抢先杀掉了休屠王,尝试反抗。四万匈奴人当前,霍去病也依然无所畏惧,他当机立断率军直接杀进敌方阵营,直接就地斩杀了八千多名企图诈降的匈奴人,震慑了整个投诚队伍,这才顺利把数万人带回了长安接受汉武帝的封赏。真也许只有霍去病彪悍的心理素质和战神之姿,才能让汉军毫发无损地顺利带回这号称十万的匈奴人。

这一战,为大汉帝国打开了影响西域诸国的通路,也为饱受匈奴人抢掠之苦的西部各城带来了安定发展的机会。

第四战封狼居胥: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两年积极筹备,派卫青和霍去病远征匈奴老巢。这一次卫青穿行千里正面对战伊稚斜单于,歼敌人一万九千人。霍去病则是带着五万兵力,继续发挥他的优势打法,奔袭两千多里直击左贤王所在地,斩杀七万四百人,俘虏了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和八十三名高官。他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神山狼居胥山,率领大军在山上举行了大汉帝国的祭天仪式。他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匈奴,也更从精神上彻底打垮了匈奴人反抗汉朝决心。这一年,霍去病和卫青一起打赢了这场定国之战,时年22岁。

《史记》里关于霍去病的记载虽然肯定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但对对他的纨绔习气和不体恤军士颇有微词。以霍去病的出身,他本就可以在长安城里做个不谙战事的肆意少年。只是他心中的大汉帝国版图,不该拘于一隅。他的少年热血,只为这个国家而汩汩流动。他的体恤战士,是放下他的军功,全力减少将士伤亡损耗;是避开不必要的交战,千里鹰击,出手即绝杀;是殊死一战,只为让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魂,能够安息在属于大汉帝国的土地。

有人说:霍去病如果能多活几年,可能欧洲也能变成“自古以来”。还有人说:“霍去病就是上天派来挽救国运的,打完定国之战就赶紧修复bug把战神召回去了。”这些戏言又何尝不是对他的惋惜和肯定呢?正如王维的那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那个耀眼的少年用四场大战便改写了大汉王朝抗击匈奴的历史,让后世的君王一直都记得那是属于我们的领土。

数千年后,祁连山形状的墓前,开满了后人献给他的鲜花。当然,还有可爱的孩子们送给他的巧克力、奶茶和零食。孩子们说,霍将军一定会喜欢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