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留给大清的时间不多了
www.wforum.com | 2024-11-28 17:55:25  最爱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湘军大佬曾国藩患上了失眠症。他常常“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每次想到洋人纵横中原,却无以御之,便心生忧悸。

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湘军在长江沿岸与太平天国作战。和湖南老乡胡林翼一样,曾国藩亲眼目睹了“洋船上下长江,几如无日无天”的画面,深知中国落后的武器难以抵抗洋枪洋炮。为此,曾国藩多次购置西洋船炮,提升湘军的战斗力。

但是,洋商囤积居奇的野蛮行为,让曾国藩更加emo。洋商知道湘军造不了枪炮,一颗普通的12磅炮弹就要卖他们30两银子,还有一次,曾国藩命人购置一艘轮船,说好了要装5000斤火药运过来,可洋人只顾着装自己的茶叶,根本不肯装火药,还把曾国藩派来购船的人赶下船来。

面对洋人挟技自重的蛮横态度,曾国藩下定决心,“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1861年9月11日,安庆战事结束仅过6天,曾国藩就将他的大本营移至这座军事重镇。他一边将目光投向太平军的老巢天京(今江苏南京),一边着手开始他的洋务事业。

曾国藩进驻安庆后,一批对西学深有研究的中国知识分子集结到他的麾下。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曾国藩邀请“通几何算学”的华蘅芳与“修理器具技艺精巧闻名”的徐寿来到安庆,当他的“技术幕僚”。不久后,曾国藩上书保奏,请朝廷赐予他们官衔,以此拉拢更多知识分子。

精通数学的浙江海宁人李善兰(1811-1882),听说曾国藩在招募人才,也带着满腔抱负前往安庆。

作为西洋学冲击下的近代知识分子,李善兰的人生经历极具代表性。

李善兰自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翻阅其父亲书架上的汉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到自学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他“于算学用心极深”,擅长各类函数。后来,他用“垛积术”推出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

然而,在数学领域颇有造诣的李善兰始终放不下一件事,那就是,科举考试。李善兰一生多次应考,但屡战屡败,年过半百了也没混上一官半职。李善兰迫于生计,只能跟王韬等人一同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开始了和洋人合作翻译西方著作的职业生涯。

每次和好友王韬喝酒聊天,李善兰都要宣泄浪迹洋场的无奈之情,期盼着有一日求取功名,踏入士大夫的行列。当时,江苏巡抚徐有壬也是个数学达人,跟李善兰颇有交情。李善兰就对王韬说:“今君青先生(徐有壬)在此,予绝不干求,待其任满时,请其为予攒资报捐,得一州县官亦足矣。”后来,太平军攻下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被杀,李善兰的心愿也就无法达成。

像李善兰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时代并不少见。他虽致力于西学,在数学界著述颇丰,却仍以科举为正途,想要抱上达官显宦的大腿。为此,李善兰辗转来到了曾国藩的幕府。

求贤若渴的曾国藩对李善兰礼敬有加,于是,李善兰又向曾国藩推荐了熟谙洋务的张斯桂、张文虎等人。张斯桂到湘军后,也得到重用,奉命督造火药、训练洋枪炮队,接着,他和李善兰又举荐了他们在上海认识的一位朋友——中国留学生之父、广东香山人容闳(1828-1912)。

容闳是第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但回国后不受清廷重视,只能在洋行经营丝茶生意。太平军横行江南时,容闳一度把上进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跟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有过联系。当老友们写信邀请容闳到安庆与曾国藩会面时,容闳还以为是曾国藩得知他与太平军的关系,想要摆下鸿门宴,把他骗去杀掉。

容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安庆,却看到曾国藩礼贤下士,诚恳地请他襄赞洋务,帮忙出国采购机器。容闳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虽然他的丝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那毕竟不是他的志向所在,只有为曾国藩效力,才能真正地一展才学。因此,容闳自豪地说:“抵安庆之明日,为予初登政治舞台之第一日!”

此时,太平天国已近强弩之末,曾国藩的湘军高歌猛进。

在曾国藩驻扎安庆的4年间,一帮人才汇聚于此,志趣相投的他们时常一同研究西学,讨论洋务。时人回忆说:“此数人者,每相往来,屡次集会,所察得格致新事新理,共相倾谈,有不明者彼此印证。”

在蒙昧初开的年代,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不讨论孔孟之道,却大谈洋务运动,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场景。

广州人冯焌光(1830-1878),是这一时期来到安庆的西学人才之一,通晓地理、算学、制船制炮之法。有一次,他负责从广州购置一批“千里镜”运到安庆。

所谓“千里镜”,即望远镜,在战场上是刺探敌情的绝佳工具。曾国藩对这玩意儿充满好奇,他先称赞冯焌光“处置甚妥”,然后亲自验货,拿起一对“千里镜”到楼上眺望。

是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千里镜,在楼上试验,果为精绝,看半里许之人物如在户庭咫尺之间。其铜铁、树木等,一经洋人琢磨成器,遂亦精曜夺目。因思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余志学有年,而因循悠忽,回思十五年前之志识,今依然故我也,为之悚惕无已。

曾国藩从千里镜中看到的,不止是远处的景物,更是清朝与西方的现实差距。他对西洋科技充满了惊奇,又心生羡慕,更有甚者,是感到恐惧。曾国藩知道,研制新式武器,已经刻不容缓。

曾国藩网罗一大批西学人才,正是为了“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筹办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在战乱中应运而生。之所以称为“内军械所”,是指该厂产品主要提供湘军内部使用,同时,运营资金、技术人员等也来自湘军内部。作为近代中国新式工业的嚆矢,安庆内军械所“全用汉人,未雇洋匠”,其中有建造轮船的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以及仿造西式枪炮的冯焌光、龚之棠、丁道杰等。

安庆内军械所成立一年后,徐寿、华蘅芳等人成功造出第一台中国人自主制造的蒸汽机,因为这台蒸汽机主要是为了解决轮船的动力问题,故曾国藩在其日记中写作“火轮船之机”。

徐寿和华蘅芳都是江苏无锡人,也是较早为曾国藩擢用的近代科学家。徐寿是第一个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的中国人,而且率先为国人翻译了化学元素名;华蘅芳擅长数学,著有《行素轩算稿》。在造蒸汽机的过程中,华蘅芳负责测算数据、绘制图纸,徐寿负责研制机器,他们是用较为原始的手工方法,将蒸汽机需要的零件一一制造出来。

安庆内军械所的第一台蒸汽机发出响声后,曾国藩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之后,徐寿、华蘅芳继续研制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他们先是试造了一艘木壳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但它的时速只有13里。

经过两次尝试,徐、华二人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改暗轮为明轮,改低压蒸汽机为高压蒸汽机,提升了轮船的速度。新的轮船下水试航后,顺流时速为28里左右,逆流时速为16里左右,比初次试验时有所进步。曾国藩为其命名为“黄鹄”号。这艘轮船的全部器材,包括雌雄螺旋、螺丝钉、活塞、气压计等,均由徐寿及其子徐建寅亲自监制,共耗费8000两白银,可载重25吨。《字林西报》称,这是“显示中国人具有机器天才的惊人的一例”。

安庆内军械所不靠洋人的协助,仅靠一批西学人才就试制了轮船、西式枪炮,在生产上以手工仿制为主。它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比如造出的轮船“行驶迟钝,不甚得法”,而仿制的西式枪炮在投入使用后也频频发生事故。可以说,安庆内军械所在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中成效不大,但的确有首创之功。

1864年,湘军攻下南京后,内军械所迁往南京,改名为“金陵军械所”,后来因为缺乏新进展,于1866年并入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局。

同治元年(1862),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上海期间,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率领他创立的淮军抵沪,抵挡太平军。之后的两年内,李鸿章在上海相继设立了三个洋炮局,仿造西式枪炮,用于装备淮军,并聘请英、法教官训练淮军。据统计,这三个洋炮局,在两年间花费了淮军军饷拨用经费28.8万余两。

其中,位于上海松江城外的洋炮局,因聘请英国人马格里主持该局事务,又称“马格里洋炮局”。马格里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本来是参与对抗太平天国的“常胜军”成员,后来辞去常胜军职务,加入淮军,跟随李鸿章十多年,帮李鸿章督造炮弹、主持新式兵工厂,为了表示对清朝的亲近,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清臣。这所洋炮局先后迁至苏州、南京,即金陵机器局的前身。

在上海筹办洋炮局期间,李鸿章发现,当时中国的军事工业设备落后、生产技术低下、产品质量较差,尚未能学到西洋兵器的精髓。

同治三年(1864),李鸿章写了封信,寄给在北京主持洋务大局的恭亲王奕訢,信中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这是洋务运动时期一篇极具价值的文章。李鸿章在文章中号召士大夫改变传统观念,正视西洋科技的先进性,他还希望朝廷能率先推行变革,为“制器之人”专设一科取士,使更多知识分子转向西学,并获得富贵功名。

更难得的是,李鸿章在这篇《致总理衙门函》里不只提到了英、法等国的船坚炮利,还说到,日本区区海外小国,已经“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假以时日,恐怕他们会成为一个心腹大患。

在此背景下,1865年,李鸿章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派苏松太道道台丁日昌买下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合并了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另外两个洋炮局,并接收了曾国藩派容闳赴美采购的机器,随后于上海创办了比此前的兵工厂设备更精、规模更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筹办的军工企业,其领导一般由通商大臣或总督任命,为首的叫“总办”,副职称“会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任总办是李鸿章的亲信丁日昌(1823-1882),他曾在广州郊区燕塘设炮局,仿制西洋大炮和炮弹,后来到上海协助李鸿章筹办洋炮局,也是个老“洋务派”了,两名会办分别由沈保靖和冯焌光担任,前者长期为淮军采办军火,后者是曾国藩在安庆提拔的人才。此外,江南制造总局有别于安庆内军械所的一点是,技术工作由洋人负责(称为监工)。

江南制造总局创建的第一年,用于生产设备的经费就有25万两左右,这些经费主要来源于关税。

如此庞大的开支,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到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每天可生产毛瑟枪15支、12磅炮弹100发。1868年,第一艘中国制造的600吨位铁壳明轮船成功下水,驶至南京。尚未调任直隶的曾国藩亲自登船试航,为这艘船取名“恬吉”,取“四海波恬, 厂务安吉”之意,这艘轮船的速度和载重,都比安庆内军械所造的轮船有所突破,可装炮8尊。

在江南制造总局创建后的10年间,这座兵工厂已经可以制造来福枪、林明敦枪等西洋军械,制成了与“恬吉”号相仿的兵轮2艘,取名“操江”、“测海”,并在之后更进一步,制造排水量、马力、装炮数量更高的“威靖”、“海安”、“驭远”等船舰。

到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累计生产了5.2万支洋枪、408万磅火药、588尊炮和8艘兵船,另有枪弹、炮弹、鱼雷、铜引等不计其数。

但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劣势也很明显,它所能造的兵器和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兵器比较,仍有10年以上的差距。另外,江南制造总局的运营成本极高,到1894年,其累计经营总计达875万两,这其中一大部分要用于进口材料。有学者分析,江南制造总局所造轮船比在英国出售的类似轮船至少要贵一倍。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林明敦式后膛来复枪,造价高于进口,质量也不如进口武器。这就陷入了“造不如买”的尴尬处境。

曾国藩和李鸿章交出各自的答卷后,左宗棠也开始行动了。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奏请,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

顾名思义,福州船政局的主要目标是造船。这笔费用比制枪造炮更加巨大,因此,左宗棠筹办船政局之初,便提出了5年内需要300万两的经费预算,并且提出了短期内制造16艘轮船以及训练一批工匠、船员的规划。

为此,左宗棠找来了两个帮手——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

日意格和德克碑的来历跟前文提到的马格里比较相似,他们本是中法混合军“常捷军”的军官,参与对太平军的作战,跟左宗棠有不错的私交。常捷军解散后,他们由法国领事连署,签订“保约",加入福州船政局,担任监督。

得知左宗棠争取到法国支持时,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十分不满,认为此举将威胁到英国在华利益,于是从中挑拨,想将法国人踢出去。但日意格等人据理力争,甚至上书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阐明与清廷合作有助于法国的利益,才使法国政府没有放弃对中国办船厂的支持。此时,中法两国还想不到,十多年后,双方会在这里爆发一场海战,并让辛苦建立的福建水师几近覆没。

▲日意格(1835-1886)为福州船政局付出多年心血,中法战争期间,他不领薪水,继续留华照料船政学员。图源:网络

不过,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其实有极强的主权意识。他在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时说:“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

左宗棠认为,造船可以满足军用和民用两个用途,不仅可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避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洋人轮船直达天津的局面再度出现,还可以发展运输业和商贸业,增强与外商的竞争能力,商用的收入也可以反哺为船厂的经费(“以新造轮船运漕,而以雇沙船之价给之,漕务毕则听商雇,薄取其值,以为修造之费”;“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

左宗棠创立福州船政局后不久,就被调任陕甘总督,接替他的是原本丁忧在籍的江西巡抚沈葆桢。

作为洋务派官员,沈葆桢就任福建船政大臣后,积极投身于船厂事业。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福州船政局的工厂、仓库陆续建成。1869年,福州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这艘船排水量1450吨,马力150匹,可装炮6尊。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已经能在没有欧洲人员的帮助下制造轮船,并培养了数百名工匠,于是遣散了之前聘用的洋匠。截至这一年,福州船政局共计制造各式轮船15艘,基本完成了左宗棠的计划。

在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洋务派官员的推动下,洋务运动的军工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到1894年,先后出现了34个官办军工企业,遍及18个省,其中较为知名的还有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等。

为了培养适应洋务运动的新式人才,清政府设立了一些文化教育机构,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

京师同文馆起初只是一座“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后来转向多学科教学。为此,恭亲王奕訢上奏说:

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功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实用。

奕訢认为,要自己制造枪炮,一定需要懂科学的人才,所以要请外国人来教朝中的青年官吏。于是,同文馆专门划定了招生范围:凡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及五品以下,由进士出身之京外各官年龄在30岁以下者,可经考试录取后入馆学习。

朝中顽固派(保守派)得知同文馆要添设科学班,请外国人当老师,还要招收翰林院的士子做学生,认为此举是对祖宗之法的亵渎,甚至可能动摇国本,纷纷进行抨击。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理学家倭仁和恭亲王奕訢的论战就发生于此时。

因此,最初参加同文馆考试者仅有72人,考试后录取30名,翌年因学习不合格者再淘汰20名,洋务派在朝中遭受的抵制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因为倭仁在反对此事的奏折中说,不必请外国人当老师,中国也有很多科技人才,朝廷特意让倭仁设立一个只用中国教习的算学馆,倭仁这下囧大了,干脆称病不干。不过,后来洋务派还真的找了一位教算学的中国教习,他就是被调进京的李善兰。

李善兰一生都想求取功名,到同文馆后总算被“钦赐中书科中书”,从七品,他晚年在京,“名公钜卿,皆折节与之交,声誉益噪”,直到1882年去世前几个月,勤学不辍的李善兰还在撰写《级数勾股》二卷,堪称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先驱。

1869 年,美国人丁韪良继任总教习后,京师同文馆相继开设了汉文算学、洋文天文、洋文算学、格物测算、公法学、汉文化学和医学等课程。

顽固派的反扑依然凶猛。

1872年,内阁学士宋晋上书,声称制造船舰靡费多而成船少,应该让上海、福建两局暂停制造。宋晋是道光二十四年的进士,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祀典、礼仪之类的工作,对实干知之甚少。

因此,李鸿章对宋晋的观点予以驳斥。他说,国家各项费用都可节省,唯有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的费用“万不可省”,不然,“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对此,李鸿章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裁撤沿海、沿江各省的旧式船,节省下的费用用来造新式船;二是让上海、福建二局兼造商船,供华商使用,让华商自立公司,与洋商竞争。

李鸿章的主张是:“诚能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此等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计,殊有关系。”这便是洋务派除了自强之外的另一个口号——求富,洋务派此后兴办的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即这一主张的体现。

另一方面,各派势力的交锋,也预示着朝中的暗流涌动。

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对奕訢筹办洋务一直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慈禧太后可能认识到,“意识形态上的保守主义可以用来抑制恭亲王的政治势力”。二者的矛盾最终导致中法战争之后的“甲申易枢”,1884年,奕訢受弹劾后被迫下台,居家养疾,慈禧任命自己的妹夫、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改组军机处。

在地方,洋务派兴建的兵工厂内部,也存在腐化、僵化的情况。

在江南制造总局任职的英国翻译家傅兰雅发现,他为洋务运动翻译的书,只有制造局内几个部门可以使用,而且使用的次数极少,无法在社会上取得广泛的影响。沈葆桢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发现有一些职员是达官贵人的亲戚,难以管理,而且船政局的采办系统经常出现侵吞公款的现象,买来的木材、煤炭和金属材料质量堪忧。

在晚清的改良运动中,类似的新旧冲突屡见不鲜。

历史学者秦晖在《传统十论》中讲“西儒会融”的现代化之路,有一段论述:

历史进程中真正关键性的还是“社会思想”而不是“典籍思想”。并且这里所谓的社会思想,不仅是有别于精英的“民间思想”,也包括精英们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论著述表达的、往往对社会实际影响更大的那些思想。这主要就是指落实在制度设计与政策思维层面上的思想。心性义理之学只有落实到这一层面, 才有可能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洋务派任重而道远,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度开始拉闸断水 中美俄罕见反应一致
印度刚晒印巴装备差距 不料外界泼冷水
中国超轻型60mm迫击炮 钛合金打造?
1.2万朝军赴俄“血战”,换回了什么?
印度大坝开始蓄水 莫迪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风向突变!欧盟宣布…
损失惨重 美军终于承认了
乌军各级官兵,对朝军战力评价如何?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中国六代机恐用新型航发 推力比涡扇15更大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