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哪有什么“将相和”?真有就不会被揍了 | |
www.wforum.com | 2023-12-03 12:34:35 名将英雄两千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秦昭襄王和白起在打下楚国半壁江山后,决定见好就收,转回头来接着对付赵国。 可是如此一来就有个问题不好解决了,要知道,在两年前秦赵的渑池会上,秦昭襄王可是亲口答应了与赵之盟好的,现在却出尔反尔,不太好吧!更何况,如今赵国遵循的是“南守北攻”的克制策略,主要作战方向在齐国与三胡,轻易不与中原交兵,这可怎么办好呢? 秦昭襄王与白起一合计,决定先揍魏国,所谓三晋一体,等到魏国撑不住了,你赵国总是要帮忙的,到时是你先出手,那也就怪不得我破坏盟约了。 况且当年五国合纵伐齐大胜之后,魏国就近抢占了大梁以东大片富庶的原宋国地盘,并在这里设立了大宋和方与两个郡,实力有所复强。秦国也有必要把魏国的发展势头打下来。 于是在公元前276年,秦武安君白起伐魏,拔二城, 次年(公元前275年),穰侯魏冉又亲率大军攻魏,一直打到魏都大梁,韩国派了大将暴鸢来救,却被秦击败,斩首四万!暴鸢自从伊阙之战被白起击败后,就患上了严重的恐秦症,此次又被击败,便彻底折了心气,自此之后史册中再无他的记载。而韩国整个高层也再无与秦对抗之勇气,从此“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韩非子·存韩》)总之彻底做了秦的小弟。 至于魏安釐王,他虽然没有彻底降秦,但为今之计,也只好以土地换和平,献上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南)八座城池求和,魏冉退兵。 又一年(公元前274年),心有不甘的魏国联合齐国,想夺回失去的土地,秦相魏冉再次派出心腹大将客卿胡伤,攻陷魏国四城,再斩首四万。客卿胡伤也因此功升爵为中更(秦军功爵二十级中的第十三级,在秦军中仅次于白起),成为秦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这下子魏安釐王再也坐不住了,每年丢四座城四万人,他老魏家有几座城几万人好败!不行,得找赵国大哥帮忙才行,否则不出十年,魏国必将彻底玩犊子! 于是在公元前273年,魏安釐王认赵惠文王为大哥,寻求保护。 赵惠文王大哥很开心,这可真是正中下怀呀!渑池后这七年间秦国吞并了魏、楚大片地盘,可赵王也没闲着,他接连派出赵奢、廉颇、燕周等名将,陆续攻下齐国麦丘(今山东省商河县)、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等地,几乎将齐国的济西地区尽入囊中。后又派廉颇南下攻取了魏国北部重镇安阳,将赵国东北地盘连成了一片。 但也就到这儿了,再向东北方向发展就不明智了。因为赵国要继续蚕食齐济东之土地,其难度则徒然增加,战国时期造船业还不发达,渡河作战难度非常大。齐国都城临淄离济水并不远,故齐国在济水东岸沿线有重兵把守。 赵惠文王也并非庸主,他洞悉其中厉害,便将济西的高唐等部分城池还给齐国(注2),转而开始与齐国结盟,准备与秦国正式翻牌,争夺最后赢家。 战国两百余年,此时只剩下了最后五十年,随着赵、秦两国大交锋的到来,战国马上就要进入最璀璨、最惨烈的赵、秦大对决! 只不过,这时候赵国仍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如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赵国引爆。那就是将相不和。 没错,讲到这里,我们又要涉及到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了,大家小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将相和》。不过我要说的是,赵国的将相其实一直都不和,就算课文中的和好,也都只是表象而已。 那么赵国为何将相不和呢?按照课文或者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说廉颇是因为蔺相如资历战功出身都不如自己,却因口舌之才位列自己之上,所以心中不服,是蔺相如顾全大局,不予计较,宽大为怀,廉颇非常感动,所以负荆请罪,成就一段佳话。 但深入了解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表象,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政治原因。从廉颇后面的表现来看,此人脾气执拗,眼高于顶,绝不是一个轻易改变态度的人。三十多年后,赵王听信谗言,派廉颇的副手乐乘代替廉颇掌兵,廉颇竟然率兵攻打乐乘,同室操戈,导致乐乘和廉颇在赵国都混不下去,各自逃亡,而让赵国一下子损失了两位名将,只剩李牧一人独撑大局,左支右绌。廉颇三十年后都这么倔强冲动,很难想象他年轻时会那么轻易向蔺相如服软。 其实,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资历出身战功都是其次,主要还是政见不同的矛盾。蔺相如是坚定的合纵抗秦派,而廉颇是联秦吞齐的连横派。而二人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以廉颇负荆请罪而解决,其实是以蔺相如的妥协解决的。公元前271年,蔺相如亲自带兵攻打齐国,以实际行动表示与廉颇同一阵线,颇有顾全大局的意识。而廉颇见蔺相如服软了,这才负荆请罪,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好戏,同时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总之,经过一番波折,赵国高层算是暂时统一了对外战略,那就是与齐和好并助魏抗秦,毕竟,如果韩魏两个没用的继续被秦国蚕食,秦赵间的缓冲地带将越来越少,秦国总有一天要打到赵国的头上,与其在被动中等待那一天到来,不如抢先下手。 不过,鉴于秦赵间有渑池和议,赵惠文王决定先派兵攻打秦国的忠实小弟韩国。为了尽量不刺激秦国,赵国只派兵两万,与十三万魏军一同伐韩。主要目的是让韩厘王也来做他的小弟。如此三晋一体,可与秦国大战一场了! 另外,由于赵国抗秦、连横二派的矛盾仍然暗流涌动,大佬们都不愿蹚这趟浑水,赵惠文王只得以中立的将军贾偃为帅。赵王的这个战略总体没有问题,但其魄力实在让人摇头,只出两万兵再加一个普通将领,蔺相如、赵奢、廉颇等一干大佬都没来,就想让韩国轻易背叛主子,这实在是好笑。果然,韩国立刻派了使臣陈筮来到秦国求救。 秦相魏冉于是接见了陈筮,问他:“事急乎?公竟抱病而来。” 陈筮说:“不急,不急。” 魏冉大怒:“不急,不急你来个屁啊!” 陈筮说:“若真急,吾国投赵、魏之怀抱便是。正因不急,故使我这闲居病人前来。” 魏冉跳了起来,赶紧道:“好,我们立即发兵!不过敌军势大,武安君,这次还得请您亲自出马才行!” 白起笑:“好不容易才引了赵国这只老乌龟出来,本帅当然要亲自出马!嘿嘿,屈指算来,我与赵人已逾七年未有交手,我倒要看看,这些家伙有没有一点长进!” 事情现在已经很清楚了,此战若是让赵国得逞,达成三晋联合抗秦,秦国的东进将会变得非常棘手,而对于目前的紧急势态韩国使臣陈筮也暗示的十分有意思——咱们韩国不着急,你们不来救,大不了投降赵国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魏冉只能提前撕毁渑池协议,攻赵援韩。而在战术层面,这一仗秦军必须速战速决,否则,秦军若去晚了,韩国一投降,到时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可是速度二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适时,赵魏十七万大军已经攻破了韩国的军事重镇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离韩国都城郑城(今河南新郑)不到百里。可是白起他们现在还在咸阳,到华阳的航空距离就足足有800里,实际距离恐怕超过了一千里,且一路都是山道,古代又没有汽车,此千里之遥,光靠俩脚丫子,要跑到什么时候啊! 可是没办法,白起必须与时间赛跑,与赵魏联军赛跑,他一定要赶在赵魏联军打到韩都郑之前追上他们,将其尽数歼灭。 时不我待,白起立即征发十万步兵,轻装简从,以最快速度千里急行军,直奔华阳前线。 这是一次伟大的强急行军长途奔袭,白起可以说将孙武的“兵贵神速”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千里之遥,秦军竟不到八天,就在华阳城下集结完毕,并做好了战斗准备(注3)!五百年后,司马懿用八天时间奔袭一千两百里擒斩孟达,或能与其媲美,但司马懿只有两三万人,白起却发动了十万大军,难度倍增。 而这个时候,赵魏的乌龟联军才刚刚离开华阳城,慢悠悠的往韩都散步呢! 白起命令,全军放弃休整,立即攻打前面的魏军! 其实这十万秦军刚刚进行了八天的强急行军,已是强弩之末;而魏军足有十三万,拼力一搏,也不一定会输。至少可以撑到后方赵军来援。但魏军主帅芒卯见秦军神兵天降,一时惊慌失措,竟然丢下部队自己跑了。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这位先生其实只是一个凭借诈术而受重于魏王的策士,根本打不来硬仗,对魏国的忠诚度也有限,跑是很正常的。只是苦了那些魏国的小兵,还没交火领导就先跑了,他们也只好自己顾自己,四面突围,各自为战,只要能保住小命就好。 然而秦国“砍头族”们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些渴望已久的行走人头,他们刚跑完了“马拉松”,就立即投入战斗,居然同样悍似虎狼,如旋风一般,冲入魏阵之中,见人就杀,见头就砍。 结果,不到半日,华阳四野就躺满了横七竖八的无头尸体,白起数了数,一共才十三万,似乎少了点。那么接下来,就拿赵军开刀吧! 其实不等白起吩咐,秦十万“砍头族”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一个字,追! 此时赵国大将贾偃已掉过头准备回援魏军,行至半途,却发现魏军已全军覆没,知道再与秦军对战实属不智,于是令全军撤退。 这个错误的决定,直接要了两万赵军的命。秦军已经杀红了眼睛,转眼间就咬住了赵军尾巴。贾偃两万孤军只能拼死抵抗,但很快陷入了秦十万大军的重围之中。然而,这支孤军在强烈求生意志的支撑下,反击的十分勇猛,几次接触,双方都损失惨重。 白起长叹,果然是赵武灵王创建的铁军,此等战力,秦军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过如此,如果硬吃下来,秦军也会损失巨大,划不来。不如用计。 于是白起一挥手,命令全军在包围圈上留开一个缺口,引诱赵军从此突围。然后又三面竖起大盾,后设长矛,将赵军一点一点往黄河方向逼去。 赵军这时才发现了秦军的诡计,然而一切都晚了,如今身处绝境又寡不敌众,除了死亡没有选择。最后,在秦军集团方阵的强大冲击力下,赵国士兵一个个就像下饺子般被挤入滚滚的黄河之中,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被大水冲走,两万浮尸差点堵赛了黄河河道。 看来白起真的很喜欢用水攻这一招啊,人说水火无情,而白起的心比水火还要无情。 华阳一战大胜之后,白起还不停歇(真是一个永不疲惫的人啊),转过头来离开韩国,直接去攻打魏都大梁,他这是要直接灭掉魏国,把关东六国中间的脊梁骨给打断! 这一下全天下都疯了,魏国之前在伊阙一战就损兵十六万,接着又被魏冉斩首八万,而今白起又再次干掉它十三万,魏军的四十万主力至此已基本玩完儿了,武安君一战之下,魏势必不保。魏一不保,整个关东就被打成两瓣儿,再也无法合纵,如此天下危亦! 赵惠文王第一个坐不住了,他赶紧联合燕国,准备大举救魏。但偏偏此时塞外东胡部落勾结代地胡人叛乱,形势危急,赵国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前去平叛。魏国孤立无援,只得抱薪救火,将“南阳之地”献给秦国,以土地换取和平。所谓“南阳之地”,“南”为山之南,“阳”为水之北,“南阳”指的便是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与洛阳盆地隔河相望的这么一块太行山下三角形冲积扇地带(大约为今济源、焦作、新乡等地),也就是当年晋文公勤王之后,周天子送给晋国的这一块由晋南通往豫北中原争霸的重要战略通道。而通过这条通道,秦国亦可从河东挺进中原,与齐赵接地,而进一步实现“绝纵亲之腰”的战略目标。 秦昭襄王审时度势,决定见好就收,接受魏国南阳地后退兵,至此,韩魏又重新投入了秦国的怀抱,赵国三晋合纵计划破灭,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注1:为了让双方更加体面,赵惠文王对外号称这些城池是赵国为了得到齐国名将田单而付出的高额“转会费”。 注2:据宋代史籍记载,白起曾著有兵书《神妙行军法》,可惜此书已失传。不过按照秦简的记载,秦军奔赴前线的方法一般是,以各县据乡一级所报的户版进行征发,各地士兵便从不同各县奔赴至距前线最近的秦国城池,在此完成最终集结。这样先到的秦军就可以提前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待大军集结完毕便可立刻投入战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