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日本关东军始终在东三省 为何没有选择南下?
www.wforum.com | 2022-08-03 04:43:35  兵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当中,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便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关东军是日军实力最强,武器装备也最先进的部队,不过在抗战时期,关东军一直都是死磕在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说关东军没有大规模全建制的南下,不过日军也是没有停止过从关东军里抽调兵力。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便开始南下,发动了对热河以及长城的进攻,其主力便是关东军。后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军那所谓的蒙疆兵团,同样是由抽调的关东军组成的。

  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抽调的关东军也就更多了。所以,在抗战末期的时候,日本关东军的编制跟数量尽管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其中的精锐部队还有重武器差不多都已经被抽调一空了,日本关东军也是变得空前虚弱。这也是苏联红军在一九四五年进军东北的时候,能够势如破竹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话又说回来,日本关东军作为日本陆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在极盛时坐拥上百万兵力,更拥有最先进的装备。不过,这支日军所谓的“皇军之花”,并没有全建制大规模南下,始终都是驻扎在东北,直到日本全面投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日军当中一直都是存在着“北上”的想法的,企图去占据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在苏德战场极其危机的时候,斯大林都没有选择抽调苏联远东军区的兵力,反而还增兵远东,便是因为担心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会突然北上,跟德国一起夹击苏联。

  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日本也一直存有趁机进攻苏联,占据西伯利亚的野心以及计划。一九三九年五月,日本所挑起的诺门坎战役,其中未必没有日本关东军向苏联试探的因素。

  其次,日军为了维持占领东北三省,那资源丰富且工业发达的殖民地。东北三省属于世界上少有的黑土地之一,那里不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而且还是东北亚地区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跟资源匮乏,且处于海岛地域狭小的日本本土比起来,东北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所以,日本为了将这块他们最理想的殖民地牢牢占据,便一直都将其最精锐的关东军驻扎在那里。

  在面对苏联驻扎在远东地区的上百万军队以后,日本有着跟苏联一样的担忧。他们担心苏联的百万红军会突然南下,展开进攻。所以为了防止苏联可能的进攻,日军便驻扎了兵力相当的关东军进行防范。就这样,相互忌惮的日本跟苏联,便被迫在远东地区各自驻扎了百万规模的兵力进行对峙。

  再次,在抗战十四年里面,日本关东军不是每个时期都是百万大军的规模。在通常的印象里,一九四二年的关东军是战斗力最强的,也是装备最为先进的队伍。有着31个师团,11个坦克旅团以及2个航空师,规模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人。

  而在这之前,日本关东军的规模没有那么庞大。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只要16000多人,即便是加上在乡军人以及武装侨民,那也不过是两万多人。等到了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其规模也就只有十万多人。而为了防守东北、镇压各地的抗日活动,日本关东军也就没有足够的余力进行大规模的南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了跟美军的攻势展开对抗,日本关东军及重型武装被不断地抽调。到了二战末期的时候,尽管日本关东军还有七十多万人,不过那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变得不堪一击了,这时候就更加没有南下的可能以及必要了。

  最后,东北三省的抗日活动,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关东军。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日本关东军便一直都在东北三省内跟抗日队伍战斗。尽管张学良率东北军不放一枪撤入关内,不过从抗日义勇军再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始终都是没有放弃反抗的。所以,那些抗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住了日本关东军的兵力。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补课?俄军炮兵开始效仿解放军的做法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歼16出手,击退7架美菲军机?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