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www.wforum.com | 2022-05-28 05:39:24  冷炮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作为东亚最重要的水系之一,黄河既养育了两岸的无数百姓,也给他们带来无数深重苦难。历史上的数次决口,都酿成过大量可怕天灾。但发生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那一系列水患,却是不折不扣的人祸。

作为后世幻想的“最富裕”“最爱民”时代,北宋王朝曾为短期利益而大搞人为改道。结果不仅没能达到预想效果,反而让治下百姓付为惨痛代价。

契丹恐惧症

北宋都城汴梁 就依托于黄河水系滋养

早在北宋建立后,黄河沿线就已出现水土流失严重问题,进而造成泥沙含量大幅度增加。这些无处发泄的泥沙,直接堵塞住原有的东京故道,从而导致决口与大面积水灾。此后,整个黄河下游便转到东北方向,朝河北等洼地急速狂奔。对于大批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居民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惨绝人寰的特大灾害。

同时,这次变故也深深戳痛着汴梁宫廷的敏感神经。因为不仅涉及农业生产与救灾负担,还直接影响到更重要的整体军事防御部署。因而在公元1005年,官员李垂便直接上书表示:倘若黄河按照以往的东流故道入海,就可以继续在开封的北边形成天险,使北面的契丹人不能南侵!但要塞继续北流,就会直至进入辽国境内,等同于天险尽失。契丹铁骑还可以趁冬天黄河封冻之际轻松南下。因此,必须趁现在国力允许,人为把控未来趋势!

辽国的军事压力 是北宋君臣的长久梦魇

公元1048年,黄河进一步决口北流,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入海。这进一步强化了北宋君臣的恐惧心理。因为,当时的文武官员都深知宋军无法在野战中击败契丹人,只能依赖各种各样的堡垒天堑作勉强支撑。如果还想保住黄河的地势之利,就必须让北流的河水回归故道。为此,朝廷立即着手展开所谓的回河工程!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从表面上看,改变河道走向的工程似乎并不复杂。只要先在北面建立拦河堤坝,再把水引到河南清平的六塔河即可。但在当时的粗糙技术条件下,此类操作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名臣欧阳修就提出过反对意见,觉得积贫积弱的朝廷根本没可能实施畅想。况且,原来的东流故道已被泥沙堵死,北流趋势也非常稳定。即便大禹再世,都没法保证效果完美无暇。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古代的工程技术水平 很难完成回河畅想

此外,当时的黄河主线宽约200多步,而用来引流的六塔河仅40余步宽。所以,引流的水量无法超过30%,反倒让周遭的3万户百姓失去房屋田产。届时,大量外溢的河水还会淹没济南、聊城、德州、阳信、滨州等重要州县。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然而,摆在眼前的水灾忧患,比不上汴梁宫廷对辽国的深刻恐惧。经过反复几次的无果论证,朝廷依然在1056年决定实施方案。先是按计划堵住北上河道,接着便发现六塔河难以收容南下之水,酿成史无前例的人造灾害。但已经开展的工程不可能说停就停。于是,先前还信心满满的回河派,不得不对宏大方案做小修小补。他们利用已经出现的黄河决口,半推半就的形成另一条东流河--二股河。从而在不改变北流趋势的前提下,竖立起应对契丹军事威胁的临时防线。

黄河的历次改道 都对周遭生态有严重影响

作死无下限

王安石等激进派 是回河大计的忠实拥护者

当然,区区一条宽度有限的二股河,根本不能使北宋君臣感到安心。仅仅到稍后的宋神宗年间,又开始重提堵住黄河北流的恢复东流原貌计划。虽然有大臣赵抃提醒以先前的惨痛教训为戒,却敌不过王安石等激进派的蛮横回绝。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喊出口号:异议者,皆不考事实故也!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公元1069年,蓄势待发的施工队再次堵住黄河北流。眼看计划初见成效后,回河派大臣张巩便立即上书报捷。野心勃勃的宋神宗更是龙颜大悦,罕见的在当场宣布要犒赏群臣。可惜黄河并不给这盘大棋任何颜面,很快就在南侧40里的许家港东决,致使洪峰席卷沿线的5个州县。更大的次生灾害,则在两年后陆续爆发出来。随着大片土地被携带泥沙的河水冲刷肆虐,原本还信心满满的朝廷只能尝试恢复二股河原貌。

人为改道的结果 就是黄河不断决堤

不过,华北群众的惨痛经历,并不能引起回河派大臣的些许人性。他们反而绞尽脑汁,为自己的失误决策做各种无厘头辩护。比如坚持称黄河的北流本身也是一种改道,会直接侵占两岸的原有公私田地。至于各类亡羊补牢式举措,也要动用各类关系来予以扼杀。因此,在朝廷好不容易花钱疏通出原先的二股河后,又直接靠决议将之废除。至于理由也非常牵强可笑,就要以开辟大片良田为名义,继续试试黄河的故道恢复方案。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事实上,黄河早已因数千年的过度开发而不堪重负。在北宋君臣的几轮反复折腾之后,终于以更加猛烈的灾害回馈世人。由于自然形成的北上河道在澶渊被封堵,造成反噬洪水倒灌入南侧的45个郡县,将3000万亩农田摧毁殆尽。第二次回河计划,就专业以特大洪涝收场,而代价则是占全国1/15的产粮区沦为人间地狱。

北宋每次人为回河 都会为周遭居民带来无尽灾害

最后的狂欢

北宋中后期 回河大计已演变为黑色产业链

事已至此,有点脑子的人都不愿再提回河大计。但北宋君臣却依旧不依不饶,誓要为填补内心缺陷而一错再错。因为黄河的走向一日不改,汴梁宫廷就始终笼罩在契丹铁骑的阴影之下。哪怕双方早就靠《澶渊之盟》实现长期和平,在百多年的岁月中不曾刀兵相向。但由篡位僭主一手撑起的积弱政权,无法从根本上对任何条约协议怀有真心。所以,即便河北前线都被河水浸泡,也好过手中的天堑被自然之力给轻易掰弯。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参与回河工程的积极分子,总是不乏能从中谋利的投机高手。每当朝廷下令开展改道攻城,就会将具体施工任务与拨款都交由地方官员分配。后者立刻找来合作商人或包工头,以收受贿赂的方式摊派工作量,自己又可以从工程款中抽取提成。一旦作业按期完成,还可以从朝廷的回河派中赢取奖励。至于靠他们制定施工的民间力量,也可以在整条产业链的下游逐级捞回扣。所以,无论回河的效果多么扯淡、造成的影响多么恶劣,都有人会在决议时大唱赞歌。何况,宋朝为抑制地方主义,惯于用来自外省的流官进行短期治理。即便回河工程在数年后酿成灾祸,当初的父母官也多半被调任他处重头再来。

任何质疑回河的声音 都是北宋朝堂上的政治不正确

公元1088年,文彦博等大臣上书反对黄河东流,立刻遭回河派群起围攻。至于所用的论据,无非是抵御契丹入侵等陈词滥调。但由于此番言论往往能直击皇帝内心深处,从而让任何反对声音都显得在政治上不够正确。

和今天如此相似!堪称闹剧的北宋朝回河战略

公元1093年,北流的黄河主干道终于在人为淤塞下再度决口。回河派不仅没有对人造灾祸感到愧疚,反而因眼前的糜烂欢欣鼓舞,宣布改道大势所趋。于是在6年后宋哲宗时期,推动朝廷下定决心将北流的河道彻底堵死。仅仅留下一条很小的河道,作为防止水位暴涨的预防性措施。可惜,无论再多的专项拨款,都不能从根本上实现预案理想。仅仅不到半年时间,黄河就在例行型决堤后向北奔流,原来的东流分支也因承载过量的泥沙而彻底断绝。

由溃堤引发的次生灾害 直接将河北变为千里赤地

作为必不可少的代价,宋朝的北河与山东各州县都因自然之怒而损失惨重。在德州以北的许多区域,躲过洪峰的百姓不过30%-40%。沧州以北则更为严重,幸存者仅占原先人口的10%-20%。当整个河北成为渺无人烟的千里赤地,所能贡献的粮赋就金为回河闹剧前的10-20%!

更为讽刺的是,回河派嘴里重于一切的边境防御,也因这场人与自然的无谓抗争而支离破碎。因为原先的防御重镇,总是依托临近水系建立,在要塞选址、据点大小和兵力多寡方面,都有严密的后勤计算考量。但在回河派的定期胡闹下,河北大部分区域的自然地貌都出现骤变。前线部队根本没时间应对调整,下一轮灾祸便不请自来。本应为驻军提供支持的郡县、村舍,更是在浩劫中惨遭毁灭。以至于在后来的金兵南下时,在偌大的河北境内几乎没遭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只用几条沿途搜集来的小船,便将所谓的天堑给轻松穿越。

不断的回河大计 让宋军的河北防御陷入瘫痪

纵观这场堪称史诗级闹剧的回河大计,无疑占据着北宋王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岁月。汴梁宫廷为弥补自己过去犯下的结构性错误,不惜花费百万巨资来展开粗暴补救。结果不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从根本上摧残着自己的国力基础。但当局者迷的客观规律,注定了少数清醒者的提议很难改善大局。毕竟,错误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不可能按栽培者的心意去生长......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专家读过孙子兵法 主张先打击中国C4ISR
习搞定两件事之后,将是攻台时机成熟之时
空姐为什么把手掌放在大腿下面
震惊 血腥袭击莫斯科 是普京的特种部队
妻子飞2200公里捉奸在床 怒刺丈夫和小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美专家读过孙子兵法 主张先打击中国C4ISR
习搞定两件事之后,将是攻台时机成熟之时
空姐为什么把手掌放在大腿下面
震惊 血腥袭击莫斯科 是普京的特种部队
妻子飞2200公里捉奸在床 怒刺丈夫和小三
女警与6名同僚发生性关系 市府赔50万
习近平下田踩泥 一幕情景令人困惑
这样吃海鲜 腹痛半个月发现 “肝快被掏空
举高手机找讯号 她走一半“竟误踩地雷”
在这方面 中国2030年超越美国 成世界第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