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1962年中印之战:四名解放军战士曾击溃数百印军
www.wforum.com | 2017-07-21 20:07:3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这几天,由于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人们不由得回想起了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许多当年的战斗轶事也被重新发掘了出来。

  1963年被国防部授予“机智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庞国兴及其战斗小组的事迹就是其中一例。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暨西藏军区军史》记载:[“我部战士四名遭遇印军数百,该股敌人不但不缴械投降,反而抵抗到底。四勇士当即给予了英勇还击,并击溃该股印军。”]

  一名印度军人,看到这段记述,应该会觉得羞愧无地,恨不能马上找块豆腐碰死算了——“战士四名”VS“印军数百”,“缴械投降”的应该是谁?被“击溃”的又该是谁?

  《军史》的记载并非浮夸,而是真实的经典战例。

  这四位勇士是中国边防军163团九连二排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和王世军,八班副班长周文轩,和四川籍新兵冉福林。他们在追击印军的过程中与连队主力走散,四个人主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指挥,在敌后袭击印军,摧毁印军一个炮兵团,取得了辉煌战绩——

  [据战史记载:庞国兴小组在两天多的时间里,追击敌人15里,连打5仗,歼灭了5股逃敌,攻克敌人炮兵阵地两处,缴获敌人87·6加农榴弹炮7门及其他装备物资、枪支弹药一部;加上他们为一连带路最后缴获的8门和印军逃命时汽车上带走翻入深谷的1门,印度第五野炮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三分之二落到了我一六三团手中。剩下的几门在逃命途中翻下深沟成了一堆废铁。印军炮兵团长夏尔马中校只身逃回。

  庞国兴小组的几位战士,都是当年部队中的普通一兵,其中冉福林还是入伍不久的新兵。他们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实际上意味着当年大部分战士也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素质,只不过没有遇到四位勇士这样的表现机会。

  庞国兴小组身上,集中体现了解放军军人的卓越素质,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主动性。庞国兴小组所取得的战绩,主要都是在连队主力失去联系,失去连首长指挥的情况下取得的。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主动性。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根据战前的部署和在战斗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主动寻找战机,积极投入战斗。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军队,在失去指挥之后,尤其是孤身陷入敌后的情况下,都只有溃散和逃命。

  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尤其是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印军防线之所以迅速崩溃,和印军的指挥官一旦发现有被我军合围迹象,就丢弃部队只身逃走,而失去指挥的印军就只能四散溃逃,丧失了抵抗的决心和能力。

  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破这个规律?由于从井冈山建军伊始,毛泽东主席就强调“我军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这种纪律建立在充分启蒙和高度政治认同基础上的纪律,是建立在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基础上的纪律,也是建立在充分的战前动员基础上的纪律。

  充分的自觉带来充分主动性,使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这是解放军能够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战胜无数国内外强敌的重要原因。

  第二,组织修复与重建的能力。博弈论证明,有组织的少数永远可以战胜无组织的多数。在战争中就更是如此了。庞国兴小组的“战士四名”之所以可以战胜“印军数百”,就是因为“战士四名”是有组织,有指挥的,而“印军数百”只是一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绵羊。

  但实际上,庞国兴等四名战士刚刚遇到一起的时候,他们也是没有组织的,和印军相比,他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以“零成本”迅速重建自己的组织。

  在亲身参与过中印战争的老战士张伟松、陈家夫撰写的《喜马拉雅的凯歌》一书中,详细的记述了他们如何重建组织的过程。王世军说“四班副,你是党员,又是老兵、神枪手,你当组长,我和冉娃子听从你的领导,一起克服困难,消灭敌人。”冉福林操着四川口音说:“要得。四班副你大胆指挥吧!”庞国兴望着身边生死相依的战友,激动地说:“我们追击敌人来到了敌人后方,和主力暂时失去了联系,一定要拧成一股绳,活要活在一起,死也死在一起。敌人多了,我们就避开他打游击;敌人少了,我们就吃掉他。我相信主力部队不久就会上来的。”

  对“党员”的天然信任,是来自不同建制的四名战士能够立即整合成一个钢铁战斗小组的基本原因。

  类似这样在艰险的环境下,以党员为核心迅速重建组织的情况,在红军长征途中,在抗日敌后战场,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抗美援朝战场,甚至在唐山大地震的一片废墟中,都反复不断的出现。

  第三,极高的军事素养。庞国兴小组是勇敢的,但他们大胜印军,并不仅仅考勇敢,而是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

  《喜马拉雅的凯歌》中有这样的描述——在追击过程中发现一处山梁背后隐蔽配置着印军一个炮兵阵地,4门87.6加农榴弹炮正在不断向我军发射。王世军建议:“先干掉敌人炮阵地……”庞国兴冷静地说:“对!要打掉敌人的炮阵地。八班副你和王世军,从左侧迂回到敌人炮阵地后面的小高地;我带冉娃子,沿公路两侧正面隐蔽接敌。越近越好,突然袭击,才能消灭敌人。”

  尽管只有四个人,但居然兵分两路,有主攻有助攻,有火力掩护有隐蔽接敌。

  难怪印军会大惊失色,以为陷入重围,连装进炮膛的炮弹都来不及射出去就匆匆逃命了,结果由于过于惊惶连人带车跌进了山谷,白白把这些大炮送给庞国兴小组当战利品。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性质全变了,日本连续3架飞机直闯钓鱼岛领
一夜鏖战 印度赌上法国的脸打了一场烂仗
叙利亚撑不住了?请俄军增兵1万人
这次空战,印度吃了大亏
霹雳15E残片确认 歼10或者枭龙建功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