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胡耀邦光明磊落 令中共四度败走麦城
www.wforum.com | 2016-01-14 01:01:02  共识网 | 1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胡耀邦的四次麦城,都是惊心动魄的。对个人来说,经历的打击和磨难,当然是一笔财富,而且是可以受用终身的财富,但是,对于中共来说,在对待人的问题上,还是要有更多的细致,更多的提醒和更多的宽容。胡耀邦的麦城,其实不是他自己走的,而是中共走的,中共不是说不能走麦城,但是,要在走麦城中汲取到经验教训。这样,个人的苦难,党的挫折,都可以转化为财富,这才是最难得的。本文摘自共识网,作者周志兴,原题为《胡耀邦的四次麦城:“光明磊落,无私无愧”》。

  正因为耀邦的良心

  为他立传成了挺难的事

  2015年的11月20号,是胡耀邦的100岁诞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特地出版了一套传记《胡耀邦》,厚厚三大本,近1,100页。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套书似乎知道的人不多。前几天,有朋友送来了这套书,我第一个感觉是,能够由大陆的出版社出版这样一本全面反映耀邦一生的巨着,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且不论写的怎么样。封面上一张胡耀邦微笑着的黑白照片,手臂前伸,似乎在指着我问:你不为这本书写点什么?

  耀邦是我非常敬重的人,经常有人把他说成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心,我也完全认可这一点。

  我没有直接在耀邦领导下工作过,但是,他的两位秘书做过我的直接领导,从他们身上,我可以间接感受到耀邦的品格,所以,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折射的光芒》。

  但是,也许正因为耀邦的良心,为他立传成了挺难的一件事情。既要写出他革命家政治家的一面,又要写出他良心的一面,还是有点难的,因为其中有许多不兼容的成分。

  说句实在话,这是一套基本囊括耀邦一生的着作,写法有点像官方修史,我似乎能够嗅到我的老东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味道。但是,作为研究耀邦生平的重要资料,还是很有保存价值的。

  书中有一首耀邦留下的遗诗,是他在临终前不久写给老战友谭启龙的:

  “年逾古稀能几逢,逆战相忘六十春。

  蒙冤A B双脱险,战处南北俱幸存。

  牛棚寒暑相忆苦,开拓岁月倍觉亲。

  遥祝康复更添寿,寿到雏声胜老声。”

  这首诗回想了他几次受到打击的情况,倒是启发了我,因为我不可能对这套书整体上写出一个合格的书评来,但是,纵观耀邦一生,可以撷取一个片段。就是耀邦在革命生涯中四次走麦城的经历。这四次麦城,对耀邦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不想说,因为有种种磨难,耀邦就成为百毒不侵的勇士了,他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但是,没有把握说,再也不跌到了。

  当然,从他1989年逝世那天开始,他就永远站在人民的心里了。

  不只是耀邦,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挫折的经历,都会从中吸取教训,减少下一次挫折的可能性,但是,也有别的作用,很难说是进步或是退步。例如会更加谨慎,有的时候,谨慎是考虑周全,有的时候,谨慎却是胆怯。

  耀邦一生的四次麦城

  “光明磊落,无私无愧”

  耀邦的第一次走麦城,是他17岁的时候。别看只有17岁,他却是“老革命”了,他不满15岁就参加革命了,并且得到了不少领导大哥哥的器重,例如冯文彬、王首道等,都很喜欢他。

  但是,苏区的打“AB团”的火,烧到了耀邦的身上。

  所谓AB团,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从1926年开始,很多抱着一腔革命热情参加红军的人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AB团。这些人有的被枪杀了,有的人被屈打成招,还有的人就乱咬别人。胡耀邦不幸也被咬成AB团同伙,而他的一个老师很快就被处决了。要不要处决他,成为了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幸亏他年纪小,又幸亏有冯文彬等领导对他有了解,他算是逃过一劫。

  但是,在耀邦的晚年,每当和老战友聚在一起的时候,他还常常想起那些日子,想起等待被处决的难熬的时光。

  第二次走麦城,是在文革前。那时,他在保留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位子的同时,到西北局工作,1964年任命为西北局第三书记兼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半年后,任命为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正式当起了一方诸侯。

  那时候的陕西,和全国一样,大跃进和浮夸风的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贫困,更严重的是,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尤其是所谓“彭、高、习反党集团”,就是因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长期在西北工作,又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就认定他们是反党集团在陕西流毒很深。这样,牵扯到了许多干部,人人自危。

  耀邦是个急性子,这种情况使他忧心忡忡。他觉得,只有抓紧时间拼命干,才对得起党中央的信任。这一拼命,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他向中央汇报陕西的情况,一方面,他提出了“三个暂停”的意见。因为他认为对干部伤害过多,处理过重,必将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他提出:捕人暂停;双开暂停,留待运动后期处理;面上夺权暂停,待重新部署后再行动。据此,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做出了三个暂停的决定。

  不仅如此,耀邦还不断地讲话来纠偏,他反对打人现象,反对逼供信,也反对抓枝节问题。在抓生产方面,耀邦也有很多的举措,例如抓多种经营,反对把投机倒把和农民的互通有无混同起来。他还反对揪住干部的男女作风问题不放,他说:查什么“男女关系”,男女就是有关系嘛!青年正常恋爱,整人家,那么低级趣味。我们反对的只是道德败坏,但事实没有搞清楚的不要主观臆测。

  从耀邦在陕西的雷厉风行,我们不难联想到文革后他在拨乱反正中的雷厉风行,人的思想和性格,是一脉相承的。

  1965年的2月份,就在他到陕西工作仅仅几个月后,他亲笔起草了一篇《电话通讯》,其中特别提出了解放干部的四条政策,其中三条是按照政策减轻对干部的处罚的,最后一条是针对屡教不改的干部从严处理的。没有想到的是,这四条给他惹了大麻烦。

  上级机关西北局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也许会引起“翻案风”,接着,在西北局书记处扩大会议上,耀邦受到了上纲上线的批判。努力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工作中的瑕疵却被无限放大。其实,不只是因为这四条。耀邦刚到陕西就不断向中央汇报情况,不断用新举措来推倒过去的老做法,确实违反了官场上的惯例了。

  耀邦尽管认错,写了四千字的检讨,但是也住进了医院,因为刺激和压力使他身心俱疲,每夜失眠。大夫诊断他大脑神经过度紧张和超常疲劳,听力和视力严重衰退,肺部出现气肿,属于突发性大脑蜘蛛网膜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十分危险。

  后来,叶剑英元帅到陕西视察军事工作,看到了他熟悉的耀邦病容满面,体重剩了不到100斤,于是,仔细地了解了情况,果断地决定把耀邦带回北京。这也是违反常规的,按照叶帅事后的说法,他也是救了耀邦一命。

  胡耀邦在陕西200天,从开始的风风火火,到后来铩羽而归。

  第三次麦城,是很多官员在十年文革中都走过的。耀邦也不例外,他被打倒,住进了牛棚。其实,就在文革中,耀邦也有很多次机会重新出来工作,例如,党的九大他也参加了。但是,因为他很多事情想不通,也没有能够和当时的权势人物走在同一条路上,所以,他一直在赋闲和挨整两种状态中熬着。一直到了1973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叫他去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这才从第三次麦城中走出来。

  经历了三次走麦城的耀邦有很多教训是没有能够接受的,他没有畏首畏尾,谨小慎微地走路,照样大刀阔斧地工作,当然,也是照样得罪人,照样犯错误。他第四次走麦城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他这次走麦城而轻看他,而是给予了他更多的尊重。因为,他在主持中科院工作时,在主持中组部、中央党校的工作时,在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任上,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第四次走麦城,从形式上看,是最温和的,没有被打成AB团时被处决的危险,没有在陕西时积劳成疾又加上直接领导的不满,又遇到上纲上线的批判,也没有文化大革命中住牛棚受人格侮辱和生活虐待的境遇,他已经是党的总书记,名义上是党的最高领导了。但是,我认为,这第四次走麦城,他辞去总书记职务,是四次麦城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因为,在文革之后,在思想解放运动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后,耀邦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党,不应该再出现非常态的手段来解决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思想上的打击,在思想上打击一个思想者,这是最难以接受的。

  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和打击,按道理,耀邦应该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硬汉了,但其实他不是。或者说,表面上看,他已经很坚强了,但是,那块柔软的地方,反而越发柔软了。

  做一个真正的硬汉,不是走几次麦城就可以做到的。

  在耀邦不当总书记后,他向中央提出,希望把他在团中央时期的老秘书,后来做过团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研究组组长的刘崇文调回身边,做他的政治秘书,帮助他整理资料,同时为写回忆录做准备。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刘崇文是我在文献研究室时的老领导,是一个做事认真私德极好的人。耀邦去世后,他常常讲起在耀邦身边工作的事情,后来还写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一篇《耀邦去世前半年的心态》,细致入微地记录了那一段时间他和耀邦接触的感觉。

  那时候,耀邦还没有从打击中恢复,老刘催他要谈回忆录内容,他总是说不急,他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结果,直到他突然去世,也没有能够开始回忆录的工作。

  耀邦经历了若干次的党内斗争,痛苦的回忆已经渗透到了血液里。所以,那个时候,在家里说话还是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尽量不提到党内老同志的名字,提到陈云的名字,就用摸左耳朵来表示,邓小平就摸右耳朵,有时来了探望的客人,就要到洗手间去,开了抽水马桶来说话。

  耀邦去世后,《人民日报》发表悼念文章,其中说到,耀邦是“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耀邦夫人李昭表示不同意,她说,耀邦不是“无畏”,他有畏,所以,希望改成“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后来,在江西共青城耀邦的墓地上,树了一块碑,就是李昭写的这八个字。

  耀邦的麦城也是组织走的

  要把苦挫折转化为财富才是好的

  耀邦的四次麦城,都是惊心动魄的,但在这里只是轻轻一笔带过。不是为了详述历史,而是为了从历史中领悟到很多东西。对个人来说,经历的打击和磨难,当然是一笔财富,而且是可以受用终身的财富,但是,对于组织来说,在对待人的问题上,还是要有更多的细致,更多的提醒和更多的宽容。

  正像邓小平在总结党内历次斗争后提出的:今后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原则上不再用错误路线、路线斗争的提法。“党内斗争是什么性质就说是什么性质,犯了什么错误就说是什么错误,讲它的内容,原则上不再用路线斗争的提法。”当然这不是取消党内斗争,而是使党内斗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使矛盾得到正确的解决。

  习主席最近讲的更加形象: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抓早抓小抓苗头,发现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有病马上治,防止养痈遗患。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成熟做法,适时制定严格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

  最后还是要总结一句话:耀邦的麦城,其实不是他自己走的,而是组织走的,组织不是说不能走麦城,但是,要在走麦城中汲取到经验教训。这样,个人的苦难,党的挫折,都可以转化为财富,这才是最难得的。


(0)
当前新闻共有1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thetruth111 2016-01-15 03:01:01
胡乱帮要是地下有知,看到海外的民运猪们一天到晚给他吹喇叭,抬轿子,怕是要做恶梦了,哈哈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美已选边,伊朗能撑几轮?
乌军2400具换俄军0具 这交换比太逆天了
中国不遗余力宣传歼20 遭法媒打脸
矛盾升级,印军增兵藏南
伊朗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美已选边,伊朗能撑几轮?
乌军2400具换俄军0具 这交换比太逆天了
中国不遗余力宣传歼20 遭法媒打脸
矛盾升级,印军增兵藏南
伊朗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伊朗一手好牌,为什么会打得稀烂?
伊朗被空袭后,世界看向了东方“豪猪”
伊朗高层被团灭的真相
伊朗称击落第3架 F35,跳伞飞行员被抓获
为何西方无法匹敌俄罗斯的弹药产能?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