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军捻军的20万骑兵是从何而来 | ||
www.wforum.com | 2011-11-02 21:48:30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说起清末农民起义,除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外,还不得不提起另一只义军——捻军,捻军早期尚未壮大时,曾普遍被称为“捻子”,原为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捻子最早只是一些吃大户的起义农民而已,出则为捻,散则归农,说白了,穷了,缺东西了大家就组团到外面去抢,抢够了就一窝蜂的解散回去继续当农民,太平天国时期,捻子逐渐壮大,开始由分散走向合并,慢慢转化为一支军队,从捻子成为捻军,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捻军已成为仅次于太平军的重要农民起义武装,也是继太平天国后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力量。
在这里就不得不有一个疑问,作为一支没有完善补充保证的农民军,捻军靠什么组成了这样庞大的骑兵军团?坐骑究竟从何而来? 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里,起义军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这很正常,但像捻军一样拥有如此数目庞大的骑兵武装这还是相当罕见的。 1、捻军起义人员自备 这是早期捻军的骑兵组成方式,倒有点类似于当年的满洲八旗,起义人员战时武器马匹自备,像西北的捻子很多都是牧民出身,有马也是很正常的,而其他地区的捻子,也就是普通农民,一些家庭拥有少量的马匹坐骑也是很正常,但这种方式只能组成一小部分的骑兵,作战时仍以步军为主。 2、战场缴获与民间征集 这是捻军骑兵坐骑的主要组成方式之一,尽管捻军拥有很多经常活动的区域,但始终缺乏建立稳定根据地的思想,雉河集等战役过后,淮北等根据地相继丢失,后期的捻军开始以流动作战与清廷实施抗衡,为了避免被清军包围歼灭,快速的机动转移逐渐成为了捻军的重要技能,确切的说已经成为了捻军生存在必备绝技,因此,捻军每到一地,都会特别着重于收集马匹等牲畜,壮大骑兵队伍,此外,战场缴获也是捻军马匹的重要来源,例如,1865年的高楼寨之战,捻军一次性就歼灭僧格林沁加他的蒙古马队共计7000之多,缴获骡马等牲畜近万。在重创清军的同时亦扩大了自身的骑兵队伍。 3、其他牲畜充数 意思就是说捻军骑兵的坐骑除了真正的战马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骡子和驴,这也是捻军骑兵的主要坐骑之一,不过一般配备于步兵部队,意在减少步兵数量,从总体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行进时步兵常常骑骡驴等赴阵,进入战场后再下来实施步战,一方面提高了捻军的快速打击能力,同时步骑配合,也提高了捻军的整体作战水平。 不过除此以外捻军还有哪些方式来壮大自己的骑兵队伍呢?光是以上三点恐怕不够。 |
|
|
|
![]() |
![]() |
七日即败:印军火力、信心双崩溃 |
![]() |
俄军血的教训:战争中,三大铁律不能违背 |
![]() |
莫迪赌错巴基斯坦,也错判了中国 |
![]() |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
![]() |
中日攻守易位:钓鱼岛,F-15拦截中方直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