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杜聿明本可以翻盘获胜 | ||
www.wforum.com | 2011-09-19 00:15:50 中国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淮海战役,国军制定了计划,但是还没来得及调整部署,许多兵团都是分散着的。 当粟裕打过来的时候,国军比较慌了,但是刘峙根据战前 蒋介石 顾祝同 郭汝瑰等制定的计划,迅速收缩了兵力。当然不一定完全按照原来的部署。收缩兵力之前,刘峙把会战计划告诉黄伯韬。黄伯韬本意不想着守碾庄,于是召集各军长开会。65和100军军长都强烈建议和华野打一打,因为华野以前没吃掉过他们。65军是粤军,战斗力强,黄伯韬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 但黄伯韬本意是不想守的,他认为邱清泉就算几里外 也不会来救他。于是只好电告蒋总统裁决。蒋总统当然命令黄伯韬防守碾庄。 杜聿明赶到徐州,也几乎知道了该作战方案。但他觉得郭汝瑰很鬼,计划也很冒险,也未必救得下黄伯韬兵团。说实话邱清泉也这么认为,甚至质疑郭汝瑰和刘峙,在大决战里面,邱清泉也表现的对刘峙很不顺从。既然刘邓的部队要绕过徐州南下,抵达宿县附近,那就干脆攻打中野,吸引华野过来,打乱中共的部署。只有邱清泉赞同,但是其他人觉得太冒险了,毕竟刘邓如同泥鳅一样。都主张按国防部的方案,救援黄伯韬。
杜聿明组织两支兵团,攻打华野阵地。进展不大,国军灰心。 为了减轻压力,华野的苏北兵团侧翼包抄,被伏击,损失较大而退回。 刘邓趁机夺取徐州 蚌埠之间的宿县。蚌埠的李 刘兵团北上攻击共军,怕陷入被动,进一步退两步。 华野继续攻击碾庄。 黄维匆匆开过来,可惜经过黄泛区,速度很慢,途中被中野1 4纵节节抗击。 黄伯韬部渐渐不支。华野准备诱骗徐州或者蚌埠出来的国军,围而歼之。中野认为黄维远道而来,一直追杀他们,咽不下这口气,要华野配合他们歼灭黄维。军委批准中野的方案。 黄维兵团也没将中野放在眼里,刚就任司令的黄维,怎么能像李刘司令官一样,避战逃跑呢? 乃选择和中野打一打。 中野趁机围攻黄维兵团,想快攻灭之,不克。黄维反冲击,消磨中野力量。中野请华野派五个纵队过来帮忙。中野华野花15万人的代价,兑掉了黄维10万人,伤亡比例3:1! 客观来说,郭汝瑰的方案,还是决战方案的继续,就是往华野的侧后方和后勤线攻击,让华野疲惫不堪。华野中野就算吃下了黄维兵团,也可能像豫东战役那样,粮弹缺乏而演变为溃逃,到时候华野中野的20万伤员就要丢了(淮海战役,中野损失9万,华野损失17万以上)。 杜聿明可能就想着决战前景不好,趁着黄维牵制别人,自己多保存几支部队,特别保存他的嫡系机械化的5军。 徐州集团选择了杜聿明的方案,往西走。但是大部队的运动速度,仍然是步兵的速度。华野轻兵追击,速度是国军的1.5倍。几天后,蒋公得到空军情报,说东南方有个空隙,可以趁机打通和黄维的联系,而西边共军有重兵拦截。与其运动中被歼灭,不如将杜 黄两家合为一起,基地建在一起来打。蒋公于是强令杜聿明南下救援黄维。 杜聿明想,蒋总统总是根据空军情报来做判断,又自以为是的随便打通和黄维的联系。他每次总是依据他自己的判断,不清楚前线情况,越级指挥。如此不仅束缚了前线将领的手脚,让他们得不到锻炼,还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 综合分析,蒋公的徐州集团有40余万众,外加黄维12万,对付华野和刘邓大约54万(蒋公估计40-45万),主场作战,完全具备优势。命令黄伯韬和黄维坚守,是很合乎会战计划的,另外徐州集团往两淮方向攻击,也是合乎豫东战役的邱清泉作战方式的。应当说,刘伯承邓小平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落入了国军圈套。但是杜聿铭对前景过于悲观,丧失了最终惨胜的机会。 |
|
|
|
![]() |
![]() |
七日即败:印军火力、信心双崩溃 |
![]() |
俄军血的教训:战争中,三大铁律不能违背 |
![]() |
莫迪赌错巴基斯坦,也错判了中国 |
![]() |
中日攻守易位:钓鱼岛,F-15拦截中方直升机 |
![]() |
朝鲜军人在俄视频,打破很多“傲慢与偏见” |
![]() |
七日即败:印军火力、信心双崩溃 |
![]() |
俄军血的教训:战争中,三大铁律不能违背 |
![]() |
莫迪赌错巴基斯坦,也错判了中国 |
![]() |
中日攻守易位:钓鱼岛,F-15拦截中方直升机 |
![]() |
朝鲜军人在俄视频,打破很多“傲慢与偏见” |
![]() |
印巴边境 俄S400与中方红旗9B之战 |
![]() |
094型技术参数被曝光 意味096型已入列? |
![]() |
快讯:中国等13国发表联合声明 |
![]() |
遭以军F35I压制,土耳其F16沧忙撤离 |
![]() |
乌克兰终于把“和平谈判”变成了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