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战神陈庆之 一辈子只输过老天爷
www.wforum.com | 2011-08-07 23:07:33  中国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记被世人淡漠了的一代战神陈庆之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河洛大地上,曾有一位白袍将军在千军万马中呼啸驰骋,横扫三军如卷席,史书给予了“所向无前”四字评语,伟大领袖毛主席批阅二十五史时,写下了“读来令人神往”,评价可谓是后无来者。享有如此盛名的白袍将军究竟是何许人也?有天闲来无事,从定王台书市买回了毛主席曾经批注过的《二十五史》,翻开“读来令人神往”的那一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名叫陈庆之的白袍战神当真是战功彪炳、威名赫赫。

    史书上说“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大将。大通初,隶领军曹众宗北伐涡阳(今安徽蒙城),破魏军十五万人。北魏内乱,陈庆之受命护送南投的北海王颢北还。其部仅七千人,自发县(今安徽宿州西南),至于洛阳,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经四十七战,每战必胜”。虽字不过百,但其神勇和战绩却让人瞠目结舌。令人奇怪的是盛名之下的陈庆之本人既不会奇谋诡计,也不懂兵法布阵,更不是勇冠三军的悍兵猛将。史书上说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换句话说就是射箭的本领很差,骑术也不行。在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短兵相接,这样的人却能率领着一支不足万人的白袍战队横扫中原,实在令人不敢相信,更令我好奇心大增。

    史书上说,陈庆之小的时候就当了梁武帝萧衍的跟班,工作岗位应该属于秘书一类。萧领导喜欢下棋,还不是一般的喜欢,就跟现在打麻将可以通宵不睡觉。其它的秘书或者陪练什么的早就眼皮子打架,只有小陈“蚂蝗听不得水响”一招呼就来。萧领导是个厚道人,没有人陪就一个人单练,但这小秘书的工作态度却很让萧领导赏识,应该说他们两人的缘分就是从这时候培养起来的,也有人说小陈胸藏万兵是从陪萧领导下棋中悟出来的(姑妄听之)。

    公元5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时期,这一年雄才大略的萧衍定都建康建立梁朝(史称南梁),与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强大北魏政权南北相持。已是九五之尊的萧领导很讲人情味,任命当时年仅18岁的小陈为主书(相当于秘书长)。小陈很会处理关系尤其是对当兵的,工资收入自己基本不用,这个老兵家里困难给一点,那个小兵要结婚送一点,和各级指战员隔三差五的吃吃饭、洗洗脚、唱唱歌,关系铁好(为以后带兵、将士用命奠定了感情基础)。那时候政治审查很严,小陈并不是名门望族,当秘书可以,要想出人头地当领导那是相当的困难。因此小陈除了每天上传下达、和战士们喝酒买醉外,就只能等天上掉馅饼了,这一等就等了整整二十三年!

    公元525年,馅饼终于掉下来了。北魏有个徐州刺史(相当于省长)叛乱并降了梁朝,为了使叛乱工作稳定有序,萧领导决定派人接应,也是有意要提拔小陈,给他安排了这个很简单的接待工作,带着几千人把叛乱的徐州刺史接回来。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任务完成得毫无悬念,萧领导很高兴、理直气壮的任命小陈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偏将类,露出水面了)。萧领导不费吹灰之力得了徐州,简直是高兴坏了,赶紧派人去接管徐州,派的人是谁呢,一个被封为豫章王的同宗兄弟萧综(这人脑子有问题),同时还特意派小陈领大约两千人护送,驻守本属于北魏的徐州。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北魏大为窝火,立马派了两位皇室宗亲带着近两万人马,挡住了前来接收徐州的这区区两千余人。
说起来这场战争很戏剧化,北魏先锋是丘大千将军,带领士兵光着膀子累得吐血,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坚固的营垒,想挡住小陈前进步伐。结果呢,书上仅用了八个字,说“进薄其垒,一鼓便溃”,意思是说,逼近敌人的营垒,只一通战鼓便将其完全击溃。文弱的小陈当时是怎样跃马横槊,就这八个字是无法领略其风采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千对两万,小陈一战成名。

    说到这里就得要提那个脑壳进水的豫章王萧综,说出来让人不相信,这个萧综脑子短路,居然认为自己是前朝的皇太子。在喝小陈庆功酒的当晚,酒不过三巡,竟然偷偷摸摸投奔北魏去了。主帅投敌军中自然大乱,小陈酒杯一丢连夜整兵退回。仗是打赢了,但没捡到便宜,徐州还是回到了北魏手中。萧领导郁闷死了(怪谁呢,谁叫你用人不谨慎的)。

    第二年,萧领导想把这口恶气出了,派了个大将带兵攻魏,让小陈假节(最高代理的意思,够信任吧)。北魏的豫州刺史也是带着士兵光着膀子累得吐血,一夜之间筑起两座城池抵御小陈的攻击。小陈什么事也不干,就干了一件事:进攻,不停的进攻。我实在想象不出小陈是如何进攻的,但能知道的是只半天工夫,强悍的豫州刺史举了白旗。这一战,萧领导地盘扩大了,把豫州大部分地区装进了自己口袋。小陈太有功劳了,于是被赐封为“关中侯”(爵位较低的一种)。

    公元527年,萧领导觉得恶气还没有出尽,又派人攻打涡阳(今安徽蒙县),北魏派了十五万人马来援。小陈认为北魏军队远来疲惫,可以攻其不备,包括主帅在内的很多人却说最好以逸待劳(胆寒)。小陈见不能说服大家,便独自带着他的直属大队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秘书时结交的,财富呀),一举击破北魏先锋部队,使得北魏援军震恐停滞不前。于是小陈乘机回营会和大部队连夜抵至涡阳城下,与北魏援军相持。

    这场战役持续了将近大半年时间,期间对阵数百,双方士气都很低落。而北魏援军光着膀子累得吐血不停地在梁军后方筑起营垒(就知道蛮干),想掐断梁军补给线。梁军主帅等大部分人恐腹背受敌(又胆寒),于是就计划撤军。小陈第一个不干,见说服不了便发了蛮气,堵在营门前拿着萧领导赐给他的节仗(假节的象征),扯起嗓门放肆喊:我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违反敕令,我就依敕行事(典型的威胁)。违反敕令就是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其他人没办法只好留下来,但他们也想出了一招,就是要小陈自己领兵作战。这招很毒,战斗中刀枪不长眼,小陈上阵可能会送命,即便没死,打赢了大家都有功劳,打败了只是小陈的责任。

    北魏筑起的十三座牢不可破的营垒一点也没有难倒小陈(累不累呀,再说13数字也不吉利),小陈骑在马上没说别的话只是把手一挥,那些铁杆子兄弟都红了眼,一夜之间连陷四座营垒。涡阳守将吓得魂不附体,脑子里就一个字:降。然后小陈把俘虏的首级列在阵前(杀俘有点缺德,但很有威慑力),擂鼓冲击剩下的九座营垒。结果呢,九座城池望风而溃一败涂地。史书对这一战的评价用了四个字“涡水咽流”,意思是因为尸横遍野,淮河之水为之阻塞(残酷呀)。萧领导喜出望外,说了一大段话,大意是:不是名将后代,也不是豪族门下,但能功成名就,难道不是大丈夫本色吗?

    这些只是小陈牛刀小试,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刻就要到了。

    公元528年,北魏内乱人人自危,被封为北海王的元颢惧祸,率领一部分人向萧领导投诚,并请求扶助为北魏皇帝(魏奸)。这可是大便宜,萧领导那有不答应的。于是小陈又以假节身份受封飚勇将军(还是杂号将军),送元颢北上洛阳。但萧领导真正用意令人怀疑,仅让小陈领七千人孤军北上(是应付还是轻视?),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却成就了小陈不朽武勋(是机缘还是巧合?)。

    元颢这个人特有意思,一见有人帮助迫不及待地即位称帝,虚封了小陈一大堆头衔,什么“使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等等(没用,自己还是个光杆皇帝)。时北方大雪,小陈命七千部众全着白袍(雪地迷彩服前身),一路北上攻克荥城后进逼睢阳城下。守城魏将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丘大千将军,拥兵七万,十倍于小陈,光着膀子累得吐血又一连筑起了九座营垒(北魏将军一打仗就筑城,有其他招没有?),想再试试能不能阻挡小陈前进的步伐。小陈还是没有干别的,只干了一件事:进攻,不停地进攻。就小半天的工夫连陷了三座营垒。丘将军心惊胆战,脑子里就两个字:服了。服了的结果是丘将军领着七万人不打了,也不逃跑,投降。

    小陈挥军急进如入无人之境。北魏本就内乱,出了这事,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小陈帮助元颢是来抢皇帝宝座的,再怎么内乱,原则问题还是要讲,于是北魏派出了二万如狼似虎的羽林军(皇室卫队)阻击小陈。这一次北魏没有筑城(终于学乖了,血的教训呀),而是驻扎在四面环水、易守难攻的考城。小陈也改变了以往的进攻方式,修造水面浮垒(航空母舰前身),顺流而下一举陷城。在小陈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困难再多勇气越大。于是继续挥师北上,不屈不挠的指向洛阳。沿途守军心胆皆伤望风而降(不战而曲人之兵)。元颢实用主义思想很重,为了笼络小陈,晋升小陈为“卫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时北魏内乱出了一位叫尔朱荣的枭雄(羯族人),这个人能力很强,不仅削平了各地叛乱者,还把北魏皇室宗亲差不多杀得干干净净。其实说穿了就是本人想当皇帝,元颢当初向萧领导投诚,最大的原因就是怕被这个姓尔的杀了。现在元颢不自量力的跑回来要抢皇帝宝座,你说尔先生能同意吗,于是小陈被尔先生组织的七万多人的混成旅拦阻在异常险固的荣阳关前。尔先生是个聪明人,一点也不敢小瞧小陈,又派出了两万人截断了小陈后路,还派了一万骑兵据守虎牢关使得小陈无路可退。这还没完,又要他的儿子领着两万以劫掠为生、战斗力极强的少数民族骑兵大队,以及他弟弟率领的两万步骑混合旅,配合守城部队、拦截部队、断路部队前后左右把小陈团团围住。尔先生这样隆重,其实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一鼓全歼小陈这穿着白袍的七千余人。

    死亡在逼近,七千人眼中充满绝望。这些跟随小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刀杀人、从无败绩的悍兵猛将们头一次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小陈知道已经到了不是靠简简单单挥挥手就能解决的了,绝地复生靠的是勇气,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的七千勇士,眼中射出的不能是绝望而是杀气。小陈说话了,话不多,大意是:出发至今攻下的城池数不清,夺取的土地也数不清,斩杀的敌人更数不清,他们已经把我们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仅有七千人,他们却有三十余万,今天不要再考虑如何求生了。乘他们尚未合围,先要拿下眼前这座城垒。勇士们,有信心没有。七千个声音同时回答:有。那声音不是在喊,也不是在吼,而是猛兽在搏击时才有的从喉咙深处迸出的扑食之声。七千人眼中已经没有了绝望,全是令人心惊胆战的凶煞之气(瞧人家政治思想工作做的)。小陈手拿鼓槌向前一挥,七千人顿时变成了势不可挡的洪水猛兽,在小陈的擂鼓声中,荣阳城破。

    城虽破危险依然存在,被打垮了的北魏集团军又被迅速收拢围城集结。令人惊讶的是小陈并没有选择固守,而是出人意料地率领三千骑兵背城迎战。置之死地不求再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三千骑兵的铁槊枪尖和弓弦紧张的箭簇,在朔风中、寒阳下显得是那样刺目,夺人心魄。二十万从不畏死的鲜卑健儿在马背上瑟瑟发抖,战争的天平本来应该是向他们一边倒的,此时在他们的脑子里想到的恐怕绝对不是胜利,而是怎样在接下来的生死搏杀中残喘活命。当他们心存此想时,败局已如飞瀑直泻其势不可违。三千对二十万,这是怎样的一场旷世对决!

    “北人善骑,南人善舟”,意思是说北方人擅长骑马,南方人最会驾船。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处处印刻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痛苦痕迹,原因就在于北人善骑。那飘忽不定、迅如奔雷的骑射功夫,让文弱的南方汉人苦不堪言、痛定思痛。但小陈偏不信邪,他要用手中的铁槊挑战这流传了上千年的神话,而这一神话曾经在汉武大帝时被骠骑将军霍去病指挥的铁骑无情击破,今天在小陈手中又要被无情的粉碎。历史见证了这一点。是役,北魏全线溃散,降者不计其数,尤其可笑的是虎牢关守将闻报小陈将至,吓得不敢抵抗,弃关而逃。虎牢关要塞一失,洛阳在望。北魏小皇帝惊慌失措,被尔先生裹胁,弃洛阳奔并州。来不及逃走的文武百官搓手顿脚无计可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赶紧奉迎元颢入洛阳宫。至此,小陈入洛之行大功告成。元颢依小陈为长城,加官进爵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没有吃过小陈亏的有些北魏方面大员当然不买帐,合兵四万占据大梁城,并鼓起余勇攻占了要塞虎牢关,兵锋直指洛阳,新生政权岌岌可危。虎牢关是洛阳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小陈责无旁贷领兵从洛阳出击。当陈字大旗在战阵中猎猎飞舞时,战争再次呈现一边倒,几乎是摧枯拉朽、兵不血刃,小陈旗帜所向尽皆投矛伏地。萧领导做梦也没想到小陈会有如此辉煌战果,简直是乐不可支的亲写诏书对其嘉赏。萧领导没有看走眼,曾经陪自己通宵下棋的小秘书让悍勇的鲜卑人低下了那不可一世的头颅。

    长达一个多世纪以来,南方汉人只能遥望黄河叹息。那心比天高、气吞如虎的恒温引兵北伐,也只能是折戟沉沙无功而返。而秘书出身的小陈一路直指洛阳,十四个月里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战,奇迹般全部获得胜利,他那仅仅七千人的白袍战队几乎没有损伤,这是自东晋以来任何发动北伐的人都无法创造的伟业!

    当人一夜暴富后,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回答:享受。小陈是个不世出的英雄,英雄的结局往往让人同情,小陈也不无法避免的遭遇到了这个潜规则。而替小陈抱屈的是他什么也没有享受过,小陈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嫁妆,而到头来自己什么都没有落下。

    元颢在洛阳宫中,那锦衣美食、如云美女让他乐此不疲;那傲视天下、大权在握让他飘然欲醉。什么收揽人心、稳定政局早就抛在九霄云外,就连求人帮忙时拍着胸脯对萧领导作出的承诺更是忘在脑后、不加理睬,只是顾忌小陈军威,不敢形于颜色。小陈不仅于行军布阵无师自通,更对宫廷诡谋了然于胸。元颢的这点心思那能瞒过小陈,低估小陈的人没有一个不吃大亏的。小陈办事从来是干净利索,解决复杂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突击,这是小陈一贯的工作原则。于是小陈选择在恰当的时候,突击说了一些话,话也不多,大意是:我们远道而来,没有平定的地方还很多,现在兵力空虚最好尽早禀告萧领导,再派遣精兵前来协助我们。没有主见的元颢初听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他手下的一些人态度很坚决,不干。原因很简单:小陈兵不过数千,已所向无敌,如再增其兵马恐难以节制,到时他大权在握,我们只能为鱼肉,北魏宗社都要完咯!这话很重,也很毒,说得不好听一点,简直是挑拨离间。元颢是个猪脑壳居然还听信了,不仅开始猜忌疏远小陈,还抢先向萧领导打小报告说:现河北、河南已经平定,只有一个尔朱荣同志思想工作还没做通,我和小陈基本上有把握,不需要再派人来,您就放心吧。萧领导家底也不厚,一听不需要他操心那有不乐意的,命令本来准备驰援的各路兵马赶紧立定、向后转。

    如果要问谁对这结果最满意,除了元颢那帮猪脑壳外,最高兴的就是尔朱荣先生了。此时尔先生已在洛阳周围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而洛阳守军包括小陈嫡系在内不足万人,郁闷的小陈什么事也不能干,唯一能干的只是面向南梁、扶墙远眺,一脸苦笑。那帮铁杆子兄弟很为小陈抱不平,私下里劝说:老大您现在功盖天下,却没有得到应有赏赐,想像得到肯定是被猜疑了,古往今来被领导猜疑的人是从来没有好果子吃的。如今老大您威震中原,天下闻名色变,不如占据洛阳杀了这姓元的小子,您指东我们弟兄们决不朝西。这话很像当年彭通游说韩信自立为王那样颇具诱惑力,我不知道当时小陈听后是否动过心,不过史书记载小陈是个“个性祗慎”的人,也就是说性格很谨慎,换句话说就是野心不够,这番好意看来只能被小陈心领了。

    尔先生一见有机可乘那肯轻易放过,仅两个月时间,那些被小陈一路拿下的城池在尔先生兵威之下纷纷反叛。小陈为了减轻洛阳压力,便率领七千子弟兵渡过黄河镇守要塞北中郎城,尔先生挥师直抵城下,双方展开激战。史书对这次交战描叙得极为简略,只说“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大意是:三天时间里,小陈和尔先生共交手十一次,尔先生的部下死伤惨重,准备撤退。三十万对七千,居然还被打得死伤惨重,并且要主动退军,真不知这仗是怎么打的!

    要说尔先生也不是个土松角色,惹不起你小陈还不能躲着走吗。躺在床上想了三天后,便计上心来,绕开小陈偷偷摸摸渡过黄河,直接抄袭洛阳。这元颢那是尔先生的对手,一战即溃,在马拉松长跑路上被截获,洛阳随之失陷。此时小陈再次身陷绝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危险的绝境。洛阳回不去了,沿路城池大多反叛。小陈举目尽仇寇,只能带着七千子弟兵南返梁朝。终于到了雪耻的时候,尔先生咬着牙齿那肯善罢甘休,亲率大军尾随掩击。或许是小陈杀人太多,引起上天警示,就在小陈且战且退准备渡河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引发山洪河水暴涨,那身经百战、视死如归的七千勇士在河水中毫无准备,被洪水冲刷卷走殆尽。那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白袍战队,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是那样弱小、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

    万幸的是小陈大难不死,并没有被洪水冲走。但尔先生发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绝不肯草草收兵。从来没有绝望过的小陈看到鲜卑人四面围合,第一次有了回天无力的感觉。正当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个当地僧人认出了威震天下的小陈,菩萨心肠的大和尚不仅没有举报,还为其剃度装扮成僧侣。被剃了光头的小陈一路昼伏夜行、风尘仆仆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故都建康,当他衣衫褴褛、满目沧桑磕头陛见时,萧领导头一晕差点从皇座上栽了下来。萧领导悔得肠子都青了,怎么就听信了那个猪脑壳元颢的话,当时要是派了援军,那有今日之败,还差点折损了一员大将(萧领导装晕与刘备摔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萧领导觉得很对不起小陈,加封为“右卫将军”(终于跨入南梁一级武将行列),并赐爵“永兴县侯”,享有一千五百户封邑。不久,又委以都督之职,负责淮河一带防务工作,并接任北兖州刺史。
按理说小陈的故事应该说完了,但他的武运神话却还在继续。

    当时梁朝境内有个和尚自称皇帝,募集数万人攻陷了北徐州,朝野为之震动。萧领导亲自为小陈出阵饯行,短短数天,叛者首级被传送到了建康。

    公元530年,小陈又被任命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的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小陈在赴任途中大败北魏颍州刺史、扬州刺史,又败北魏前来增援的行台、大都督、豫州刺史、梁州刺史。

    北魏元气大伤,随后几年不敢稍动。

    公元536年,北魏有个诸侯叫侯景(羯族人)领兵七万攻陷楚州后挥军南下。时小陈兵马不足万人,萧领导怕小陈不敌,准备派人支援。很显然,萧领导和侯景又一次都低估了小陈。援军还未到,小陈已经把侯景打得一路北窜,不敢南视。

    同年,豫州饥荒,小陈开仓赈粮,大部分灾民得以活命。豫州百姓请求为小陈立碑,萧领导眉花眼笑的破例答应。

    公元539年,小陈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六。被追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并赐予九锡(有大勋于国者才配享有),谥号武侯(当之无愧)。

    小陈之死给了萧领导沉重一击。此时的萧领导已是垂垂老亦,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冲天豪气和雄心壮志。当得知小陈死讯后伤痛欲绝,手抚其棺连声悲嘶“天亡衍也”。本来就信奉佛教的他更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在古佛清灯、木鱼经书中追思小陈的盖世功勋,回忆小陈的勃勃英姿,不舍与小陈结下的君臣之谊。此后不到十年,被降而复叛的侯景瘸子逼得走投无路、忧愤而死。悲乎!倘使小陈一息尚存,那容侯景小儿如此张狂。

    小陈一生跌宕起伏,是大幸也有不幸。大幸的是遇到了终身可以依靠的好领导,屡被赏识、提拔、委以重任,尽可能的提供给他纵马驰骋的宽大舞台;不幸的是人生辉煌来得太晚,也来得太短,如天假时日南北统一有望,也许那十四个月的入洛之行本就是南柯一梦。我在掩卷叹息的同时,也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一个人力量再大再猛,能力再高再强,终究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更阻挡不了历史的洪流,与命运抗争、和历史抗衡只能是以悲剧收场,我在撰文纪念五胡乱华时期一代霸主冉闵时对此的感触更深。

    曾经跃马横槊、席卷河洛的小陈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念念不忘那七千不可一世、在河中翻滚的白袍战队,那曾经到过的北方一山一水。如果历史容许假设,假设小陈早生一百多年,就能意气风发和雄心勃勃的桓温共伐中原;假设小陈早生几十年,也能气定神闲和志向远大的祖荻中流击楫;假设天佑小陈,那本不应该爆发的山洪没有荡尽七千勇士。我很想继续假设下去,但假设改变不了结局,历史从来不会考虑如果。

    这就是小陈的命,谁也无法改变。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冲突“急刹车” 原因很硬核
印军击落F-16 俘虏巴基斯坦飞行员?
中国将生产超过1000架歼-20隐身战斗机?
传中共3号人物,连基本尊严都没有了
红场阅兵这位上尉总统最引人瞩目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印巴冲突“急刹车” 原因很硬核
印军击落F-16 俘虏巴基斯坦飞行员?
中国将生产超过1000架歼-20隐身战斗机?
传中共3号人物,连基本尊严都没有了
红场阅兵这位上尉总统最引人瞩目
印巴交锋轧一脚 中国战机完胜?
菲律宾终于等到机会?35号护卫艇闯黄岩岛
朱砂遇铜墙:印巴冲突的三个教训
歼-36,空战规则粉碎机
第14艘055已经开建,或2027年服役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