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高官:三代司令都曾提建航母均被否决 | ||
www.wforum.com | 2011-06-27 21:34:57 海军论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在海战场上以“后来者居上”之势一举摧毁了战列舰的霸主地位,成为主宰海洋的“新秀”,并得到迅猛发展。 可是战争结束后,随着核武器、战略导弹和各种新型常规武器的出现,很多国家在是否发展航母问题上,开始游移不定,航母发展也一度陷入低潮。 美国虽然在“二战”后建立了其绝对的海上优势,但是因为美国在日本两次使用原子弹,“核武器至上”的论调一度盛行。
1949年,狂热支持轰炸机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断然叫停开工仅5天的“合众国号”大型航母,转而购买B-36重型轰炸机,引起美国海军强烈反弹,最终酿成美国海军史上著名的“众将的抗争”,美国的航母发展之路一度受阻。 而苏联和之后的俄罗斯,也在发展航母的问题上走了曲折的一段路。 李杰告诉本刊记者,苏联海军早在斯大林时期,就考虑过发展航母,后来因为“二战”爆发停滞下来。赫鲁晓夫上台后,对航母嗤之以鼻,相反对核潜艇和远程导弹倍加推崇。 “苏联尽管那时候经济还可以,但是比起美国还是略逊一筹,科技水平也不行,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用导弹来对美国形成威胁或远程打击,通过核潜艇来对付美国的航母编队。 因为它知道在航空母舰领域,与美国在海上一对一的较量可能不是对手,所以就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1957年8月,苏联宣布发射成功一枚洲际导弹,而第二年,美国海军就决定开建核动力航母。1961年,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面世。 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美国U2侦察机拍摄到苏联在古巴部署的16~32枚苏联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此举激怒了肯尼迪。 “美国当时出动了8个航母编队,大概七八百架飞机,90多艘舰艇,把所有进入古巴海域的苏联船只全部截住。 起初赫鲁晓夫还嘴硬,说要和美国人抗争到底,实际上到最后一刻却软了下来,把古巴岛上的20多枚导弹全部撤了出来。 苏联的潜艇在美国航母的监视下,浮出水面接受检查,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李杰说。 “古巴导弹危机”让苏联和美国都认识到航母的实战和威慑作用。之后,赫鲁晓夫对待航母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 “但他碍于情面,开始也不好意思直说。当时的海军司令会揣摩他的意图,向赫鲁晓夫建议造一个‘直升机反潜巡洋舰’——他不好意思叫‘航母’——就是现在停在天津的‘基辅号’,其实也是四不像。” 李杰说,之后,苏联又相继建了“莫斯科号”和“明斯克号”,“也能起降少量的垂直起降飞机,但性能差很多”。其后发展到“瓦良格号”,接着又发展一艘叫做“乌里扬诺夫斯克”。 “这艘航母当时造了百分之七八十,已经和美国的大型航母战技术性能十分接近,八九万吨,也是核动力,也有蒸汽弹射器。但苏联一解体,就扔在了那儿。 美国耍了手腕说‘我要高价买你的废钢铁,你给我拆了’。苏联当时也乱糟糟的,说‘行’。 航母一拆以后,美国公司说我们这个公司倒闭了,不要了。结果把俄罗斯人耍了,因为拆毁了就没用了。” 实际上,目前俄罗斯拥有的唯一一艘航母是“库兹涅佐夫号”,它每次随俄罗斯领导人出访,都备受奚落。 “虽然它的个头挺大,却拿不出一架固定翼的预警机,每次都是勉强出去。 一是本身经费有限,训练水平不是很高;二是出动率很低,同等时间下,出动率比美国差一半,所以作战能力不是很强。 加上本身舰的性能不好,动力系统又不行,从而影响了整个作战能力。” 从1976年以来,美国人对于航母的争论次数已经不下10次,试图寻找另一种手段来取代维护费用高昂的航母,试图用较少的钱来保证足够的军事力量。 可是几经讨论,最终各方只能承认,美国只有发展航空母舰才能保证“武力投射”的机动性和威慑性。 所以,无论在科索沃战争、还是在对利比亚的空袭中,美国航母依然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时至今日,最具备与航母竞争的,恐怕还是核潜艇与潜射弹道导弹。 “军迷中间也有许多潜艇派与航母派的争论。核潜艇具有超强的隐蔽性,洲际远程打击威力及二次核打击能力。 尽管如此,它也有与生俱来的缺点:水下行动往往单艇活动,其综合作战能力远抵不上航母编队,在非战争行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远远逊色于航母编队。” 李杰说,“尤其在海上抢险救灾、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交通线等方面更为明显。” 所以李杰也不同意“航母已经过时”的说法。他举例说,美国现在正在发展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现在已经建第二艘。 “它是全新的核动力,可以50年不管,不像过去,燃料棒使用十几年后要更换。更主要的是换了舰载机,用的是最新的四代机F35-C,它们一个优势是超音速巡航——一般情况下飞行速度都超过音速了(凤凰网军事注:此为口误,F-35无法超音速巡航)。 另一个优势是隐身效果非常好,另外舰上起降非常方便,机动性比较好,武器也全部换成最新式的,不再用炮、导弹之类的,而是全用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这些最新武器,又跨越了一大步。” 李杰说,美国现有的航母水平领先于其他各国至少二三十年,这个最新的航母将差距又拉大了。 “按照美国的计划,这个级别的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换现在的10艘。第一艘将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寿命,到2064年才结束使命。 最后一艘将于2048年服役,又要过50年。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航母编队仍将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难以替代的。21世纪还是航母的世纪。” 既然中国起步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直接发展核动力航母呢? 李杰解释说:“这有一个技术问题,像航母这样的大家伙,我们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多数都要从零开始吸收、起步,就有一个轻重缓急、权衡取舍的问题。 核动力、电磁弹射、新概念武器,有的我们没有,有的造不出来。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和航母也不一样,中国航母,更重要的是解决从‘0’到‘1’的问题。”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长期陷入“大国小海军”的局面。新中国的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创建的。当时建海军的主导思想是防止帝国主义从海上侵略,国家在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拨付大量经费准备购买苏联的海军装备,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化而终止。 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基本是一支在“家门口”“看家护院”,仅具备近岸作战能力的“黄水”海军。 实际上,围绕着是否发展航母的问题,中国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一位海军高级官员透露:“我们三代海军司令员都向中央提过建航母的问题,但都没有获得通过,这原因很多,国力不够、战略需求不足、观点问题等等。” 西方有种说法:30年陆军,50年空军,100年海军,这也折射出海军投入大、见效慢的问题。 建造一艘航母,无疑需要以国家巨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李杰以美国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布什号”为例说:“其单舰造价是65亿美元——约等于400亿元人民币,这只是舰本身,舰上的飞机可能花的钱不比航母少,如果按65亿美元算,也要4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航母服役后,以过去的30年寿命计算,这期间要更新好几茬飞机,一二十年以后再换一茬,又要花很多钱。 还有是编队出去,有很多护航舰艇,编队花费基本上和舰本身也差不多,六七十亿美元; 此外还有每天的花销,我算过,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出海的时候,一个小时要花近10万美元。一艘航母上有五六千人,飞机也跟着去。一天要花几百万美元。” 但是李杰又提醒本刊记者,如果从投入费用与产生效益比来看,也许对航母的认识会增加一层。 “建造航母本身,也带动了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比如航母几十亿元的投入,其他的工业产业费用是它的好几倍,港口、基地设施包括将来科技水平发展会大大提升,所以不能完全从航母本身消耗来看待问题。” 另外,航母虽然花钱很多,但是起的远远不是钱能买得到的。 “航母的出现,使海上力量成为立体的综合的联合战役军团,整个海上力量提升了。 航母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作战领域从二维变成了三维。舰载机的速度、高度,还有探测范围,都比水面大大增加,联合作战能力和立体作战能力都大大增强。 航母的总体作战能力与传统军舰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30艘驱逐舰能够搜索的海域面积,才相当于一艘航母;而且它搜索的面积处于平面,航母则是一个空间的概念,30艘驱逐舰的费用又远远超出一艘航母。” “航母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象征,它实际上把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凝聚起来,成为一个海上编队和能够执行海上作战任务或非战争行动的、大规模的海上集团。 所以它也会带来一系列整体海上力量的变化,包括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编制体制,以及带动与军工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以,航空母舰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绝非是一艘单舰,而是使整个海上力量和海军力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印尼海啸,“当时美国派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把上面的飞机都换成直升机,给当地和周边国家送救援物资,中国的救援物资也是通过美国的直升机分发的”。 “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在东南亚海啸灾难中执行和平救援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海地发生地震,美国再次出动了“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和两栖攻击舰。 当时首都太子港的电力系统全部被毁,美国就用航母来发电,提供晚上照明,“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电比整个太子港提供的电都要强。 除此之外,因为航母制造淡水的设施很强大,“卡尔·文森号”还为太子港提供了大量淡水。它们也同样撤除了大部分固定翼飞机,换成直升机,参与抢险救灾,分发物资。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后,美国马上派“里根号”航母前往“救援”,但它得知有辐射之后,又迅速后退了几十海里。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利益向海洋的延伸,“中国需要航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我们的国家利益到底在什么地方?中国人大多面朝黄土背朝天,大陆意识比较强,过去老说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地大物博, 但是没有意识到我们还有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上利益相对于陆上利益不是那么受重视。”李杰说。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海洋国土”的概念,李杰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国土的形状像雄鸡,但加上海域的话,看上去像火炬,上面是火焰,下面是火把,尤其是南海,有九段线,就是握的把子。” 这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含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约有1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与周边国家存在界域争议,而有一些已被非法占有。 “南海这块形式比较严峻,而且利益犬牙交错。我们现在解决南海问题,要以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综合手段,但是也离不开军事力量做支持。” “如今,国家工业的命脉实际是和海运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进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运输的,以后原材料、矿石甚至粮食可能都要通过海上运输线运进来,如果我们不加强对这条航线的保障,也会危及经济发展。 美国等国如果在马六甲海域航道一卡,别说战时,平时也很难办。” 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行动已持续3年,这对海军能力和装备是非常好的锻炼。目前,中国在这条航线上每年有一两万亿美元的物流。 “海洋面积虽然没有陆地面积大,将来起的作用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陆地。”李杰说。 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否,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航母的出现,也为确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
|
|
|
![]() |
![]() |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
![]() |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
![]() |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
![]() |
中俄现分歧!印巴激战8天,普京接莫迪邀请 |
![]() |
中国公开歼36战术指标:能封锁关岛领空2小 |
![]() |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
![]() |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
![]() |
欧洲巴铁出现了?曾送来大单求购中国导弹 |
![]() |
中俄现分歧!印巴激战8天,普京接莫迪邀请 |
![]() |
中国公开歼36战术指标:能封锁关岛领空2小 |
![]() |
如果泽连斯基真袭击阅兵 会发生什么? |
![]() |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
![]() |
印巴若开战,中国将依据协定出兵援巴? |
![]() |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
![]() |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