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真在诺门坎战术上赢了苏联? | |
www.wforum.com | 2011-05-16 20:35:3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蛮奇怪的合影,因拍摄时间是39年9月,注解是苏日刚刚签署停战协议之后,似乎双方士兵非常友好! 众所周知日军在诺门罕事件中损失极大,其死伤人员占到了整个参战兵力的32.2%,特别是第23师团更是达到了79.0%(11,958人)的人员损失。整个战役日军损失人员数量接近两万(战亡8,440人、战伤8,864人),包括森田徹、山县武光、大内孜在内的多数联队级军官毙命。反观苏军方面,由于在九十年代之前包括西方在内,多数国家是以日军数据作为研究此次事件的参考,对于苏军的损失始终认为是微乎其微。直到九十年代苏联的解密初始,方知苏军的人员损失亦高达7,974人的战亡、15,251人的战伤,将近24,000人的损失比之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解密之后包括日本人自己都感到意外(因为根据日本人自己的数据不曾有过如此重伤苏军),在这期间除了当时另一个参战国伪满因不存在的缘故,其余三个主要参战国苏联(俄罗斯)、蒙古、日本组织了一系列的考证研究工作,包括军方人员在莫斯科、乌兰巴托、东京的研讨会上的直接对话,最终俄方战史部华尔特诺夫上校于日本表明“诺门罕战事苏军的损失确实在日军之上”。 苏方指挥官-日后的元帅朱可夫,倘若根据解密数据来看诺门罕战事至少算不上一次完美的胜利。 日方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左),曾经驻苏武官的身份或许会让他对苏作战有一些帮助吧!
据说伪满空军也参与了对苏作战,这就是当时的宣传画做。 当然,最大的疑问还是苏军损失情况(将近24,000人的损失),很难相信日军的豆战车和万岁冲锋可以创造如此重伤苏军的战绩。其实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苏军的损失确实在24,000人上下,对于苏军的损失俄方并没有加以掩盖,反之日军是否损失在两万?是否对于损失情况有所隐瞒?倒是被多数人忽略了的一个事实,因为一个对于南京大屠杀都极其否认的国家,它的数据真实性也确实值得怀疑。再有一种观点认为,双方都忽略了当时的旗下两个仆从国,因为战亡战伤人员名单中(特别是苏军)可能掺杂了大量蒙古和伪满士兵于其中(因为蒙古政府在当时发表死伤人数仅为300人,可到了战后60年代却突然声称有近一万人战死)。不过这两种观点也都被人一一反驳过,其实不管哪种观点何种解释都让双方的损失情况蒙上了一层雾水,所以特来此请教大家帮忙答疑。在者我的个别日本同学总是认为苏军在战争末期的对日宣战上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虽然他不敢说日军比苏军强,但他却相信日军和苏军至少伯仲之间,包括这个诺门罕战事就是他经常拿来说明日军可以做到1:1兑换的佐证,而我也很想驳斥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