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21确认入列 电磁弹射无人机时代到来 | |
www.wforum.com | 2025-09-29 21:12:37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9月27日,央视在军事节目的一则资料图注释里,悄然确认了外界期待已久的消息:在九三阅兵时首次露面、外观酷似攻击-11的那款飞翼无人机,正式命名为攻击-21。这标志着中国首款舰载大型隐身无人机完成定型,进入现役序列。 这一确认虽不张扬,却在军迷圈和军事观察界掀起波澜。此前几周,围绕这款无人机的身份猜测不断,从折叠机翼的细节到机身编号“21”的揣测,如今终于有了权威答案。更重要的是,攻击-21的官宣,与中国新一代航母福建舰、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进展同步出现,勾勒出一幅全新的舰载航空力量图景。 从攻击-11到攻击-21要理解攻击-21的意义,必须先从它的前身攻击-11谈起。攻击-11是解放军空军装备的首款大型隐身察打一体无人机,采用飞翼布局,兼具远程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它在空军体系中的角色清晰:作为有人机的延伸和补位,为远程作战提供信息与火力支持。 然而,舰载化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挑战。舰载无人机必须满足甲板有限空间、频繁起降和恶劣海况下的稳定性。折叠翼设计就是最显著的标志:攻击-11并不需要折叠翼,而攻击-21则必须为航母机库量身定制。 这种改进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次跨域的体系化重构。攻击-21的机体强化、电磁弹射适配、舰载通信链路,都是围绕航母作战体系设计的。这意味着它不再是空军装备的衍生品,而是航母舰载机队伍里的正式一员。 X-47B的停滞与MQ-25的退让飞翼布局的舰载无人机并非中国首创。早在2013年至2014年,美国的X-47B就成功在“布什”号航母上完成了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成为世界上首款完成全套舰载飞行测试的无人机。当时,它的未来感设计震动全球,被视为航母航空的下一步。 然而,X-47B最终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美国海军没有推动其量产,而是转向“黄貂鱼”MQ-25项目。这款无人机采用更传统的大平直翼和V尾设计,主要任务是为舰载战斗机提供空中加油,兼顾侦察和监视功能。它放弃了隐身打击能力,意味着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出现收缩。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攻击-21直接跨过了验证环节,走向量产定型。它不仅保持飞翼隐身布局,还定位为攻击型舰载无人机。此消彼长,突显出战略选择的分野:美国延续有人机主导的路径,而中国则率先把无人机引入航母打击序列。 至于英国、土耳其、韩国等国,它们的舰载无人机实验大多局限在1至2吨级的螺旋桨机,依靠滑跃或短距起降,既不具备隐身能力,也难以承担远程打击任务。相比之下,攻击-21的吨位接近15吨,是完全不同的量级。 电磁弹射的双舞台攻击-21的登场,离不开新一代航母平台的成熟。 首先是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它在海试阶段已多次进行舰载机弹射验证。虽然官方尚未确认攻击-21是否已在福建舰完成起降,但从重量和设计来看,这款无人机完全符合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的要求。 其次是四川舰,即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它在2024年12月下水,至2025年9月已完成电磁弹射器的安装调试。与美国的“美利坚”级相比,四川舰的甲板面积大出一半,满载排水量直逼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凭借电磁弹射,它被外界视为“无人机航母”的雏形。 福建舰与四川舰形成了互补:前者是综合航母,承担有人与无人混合编队作战;后者则可能成为大规模舰载无人机运作的专用平台。攻击-21正是在这样“双舞台”的条件下,获得广阔的实践空间。 有人无人协同新梯队从任务设想上看,攻击-21继承了攻击-11的隐身性能和航程,但针对舰载作战做了优化。它能与歼-35隐身战斗机形成搭配,构建全隐身梯队。 在实战中,歼-35可承担制空和护航任务,而攻击-21则专注于穿透、防空压制和远程打击。通过数据链与人工智能辅助控制,这种“有人—无人”组合可以大幅提升航母编队的突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攻击-21的滞空性能和弹射适配,使得它能形成高效的轮换出动。即便四川舰只有一条弹射器、没有斜角甲板,依然可以保持40架以上无人机的循环作业。对于远洋战场而言,这意味着持久监视与连续打击的可能。 在战术层面,攻击-21不仅是攻击平台,更是防御资源的“消耗者”。在面对高密度防空系统时,无人机可以承担风险,让有人机保持安全。这种功能,对未来西太平洋的高强度作战环境尤其关键。 战略意义:从跟随到领先十余年来,全球舰载无人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反转。美国在2014年曾经领先,却因战略调整停滞;欧洲和其他地区的进展有限;而中国则通过连续推进,从空军无人机到舰载无人机,走出了完整链条。 攻击-21的定型,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量产、部署飞翼布局舰载无人机的国家。这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作战理念的领先。舰载机无人化的趋势,在中国率先进入现实。 它的意义还在于对地区格局的影响。福建舰与四川舰携带攻击-21,将为中国海军提供远程打击、持久监视和防区外压制的能力。这对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无疑是新变量,也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部署形成挑战。 9月27日的央视确认,不仅是一个型号的命名,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攻击-21的出现,把中国海军航空力量带入了一个新阶段:电磁弹射无人机的量产化运用。 从九三阅兵的首次公开亮相,到2024年四川舰的下水,再到2025年央视的确认,这条时间线清晰展示了中国在舰载无人机领域的稳步推进。与之对比,美国X-47B的停滞与MQ-25的退让,更凸显差距。 可以说,攻击-21是无人化航母作战的真正起点。它不仅属于中国海军的甲板,更属于全球军事版图的一次深刻变化。 |
|
|
|
![]() |
![]() |
重磅信号!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即将亮相 |
![]() |
中国的航母不能“服役即落后” |
![]() |
004航母已在大连建造?有望问鼎世界第一 |
![]() |
印度狂购140架苏-57 巴基斯坦如何应对? |
![]() |
自嗨!中国粒子束武器击落20马赫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