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维和快反分队全优通过联合国第三季度装备核查。经核查,该分队主装备、自我维持装备共2000余台(件)装备器材赢得核查组高度评价。据悉,为确保高温条件下装备维持良好性能,该分队常态进行针对性维护保养,确保任务能力。我维和快反分队这次携带了新一代PBP201 60mm迫击炮(以下简称201迫),看得过来核查的小巴军人流下了羡慕的口水。从外观上看,201迫就与众不同,我军之前装备的迫击炮炮身一般都是军绿色保护漆,而201迫整体则呈现出金属灰色,散发着“高级”的味道。这种颜色的变化,代表着201迫采用了新型轻型材料,这种“高级灰”很可能是钛合金表面经过特定的热处理或者化学处理呈现出的颜色。
中国历来对武器的轻量化非常重视,在迫击炮轻量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应用轻型材料和新型工艺来减轻火炮重量,为迫击炮轻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钛合金因其耐腐蚀、高比模、高比强等优异的材料性能,在武器装备上得到广泛采用,高性能钛合金的应用可有效地减轻了兵器装备的质量,满足兵器装备对快速部署、生存能力以及特殊运输环境的要求。中国为空降兵研制的PPT89式60mm迫击炮,炮身和座钣采用钛合金材料,质量由PP89式60mm迫击炮原来的14.3kg降低至7.45kg,不过PPT89的射程略低,只有2300m。虽然PPT89炮上实现了钛合金减重,但是全炮质量降低使得PPT89关键部件受力恶化,对于射击稳定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01迫采用了迫击炮座钣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技术-身管、座钣增材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钛合金零件综合力学性能优化技术,实现了迫击炮内弹道性能、最大射程及地面密集度等指标,同传统材料迫击炮一致,甚至更好。虽然“钛合金”确实是201迫的一大亮点,轻量化设计提升了迫击炮的战场机动性,以及在同等负荷下的火力持续性。但是老沙看来,201迫最重要的提升在于新型机电一体化操瞄系统的引入,使得201迫从机械化迈入了信息化时代。
常规迫击炮的射击是比较复杂的操作,一般步兵直射武器,可能经过简单示范,很快就能掌握,而迫击炮的射击则要复杂得多。迫击炮作为一种曲射武器,使用时操作者根据射击诸元,使用专用的弹道解算器计算出火炮的射角和方向角,再转动瞄准镜的高低和方向测角装置装订火炮的射角和方向,最后转动炮架的高低和方位调整机构,调整火炮炮身角度完成射击。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而且耗费时间长,不利于快速作战的需求。而紧急情况下需要抛弃炮架、瞄准镜进行手扶炮射击时,只能依靠炮手的感觉进行射击,射击精度比较差。
而这种新型机电一体化操瞄系统,利用MEMS姿态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炮身的方位角和高地角,利用倾角传感器实时测量炮身的横倾角,炮手只要通过显示操作面板输入目标距离、装药号、海拔、风速等射击诸元,集成的弹道解算器就能自动计算炮身的射击方位角和高低角,并且显示在屏幕是上。炮手只需要观察显示屏,并快速移动炮身,当显示屏的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时就可以进行射击。这种瞄准系统,不但大大的节省了机械装表的时间,实现了快速射击,而且可以手扶炮进行精准射击。而且进行后续射击的时候,只需要输入弹道修正值,就可以射击,实现了多发连续高精度射击。所以,201迫带来的不单是轻量化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革命,实现了机动性好、打得快、打得准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