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机器人部队大捷 未来无人战还得看中国 | |
www.wforum.com | 2025-07-24 20:46:1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前不久在俄乌战场上发生了一件“奇闻”,说是乌军第3独立突击旅在哈尔科夫地区,用地面自杀式无人作战平台和空中无人机,组织了一次进攻作战,然后当地的俄军在抵御这波由机器人组织的进攻期间,投降了……对着机器人投降了! 然后这支部队就开始在网络上宣传了,说什么“历史上第一次,俄军士兵在纯粹由机器人系统发起的进攻中投降。”还把这事形容为“里程碑事件”,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大发特发,到我写稿子这会大毛子还没回应。本着求证的原则,我到外网上逛了一圈,发现没有主流媒体在报道,信源都是来自社交平台。考虑到开战以来俄乌双方都有“捷报频传但战线后撤”的实际案例,所以我本人并不完全相信乌军本次战报内容。 不过这里面有个事是可以确定的,即俄乌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无人装备,哪怕很简易但符合定义。在这次的乌军战报中,他们就使用了D-21型作战机器人,轮式底盘,具备越野能力,可以在沼泽和浅水等各种地形中机动,顶部可根据侦察、作战支援和后勤的不同任务需求更换不同装备。 至于说乌军声称这是他们自研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定义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研,就是从立项到实际装备问世,这里面所有的子系统和零部件研发制造,甚至整个作战系统对应的作战理论,全部得自己解决,至少也要是大部分,或者能自己解决的都得自己解决,比如日本陆自的90式和10式主战坦克,引进了一些技术和产品,但没人否认它们是日本自研装备。可乌克兰的“自研”,其实跟“组装”差不太多,特别是在无人装备这块,把一堆不知道在哪淘来的电子元件,套上外壳,在某个小作坊里搓吧搓吧那就可以对外宣称是“乌克兰自研”了。 只是这种真相是大多数人不了解的,俄乌双方的“赢学宣传”也给人造成了一种他们的无人装备在战场上大杀特杀的错觉,丝毫不提成功率和北约情报支援,这的确导致不少人认为是俄乌开启了新的战争形态。可实际上,真正能在未来无人战场上拿到主导权,打出真正的新时代无人作战标准形态的国家,依旧只可能从中美当中诞生,并且大概率是中国。 前不久的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新闻报道中,我军第76集团军某部就在新闻镜头的见证下,完成了一次有人无人协同攻击对抗演练。该部指战员在传统的步兵分队阵地进攻科目上,融入了无人机、机器狼等无人装备,配合完成先期侦察印证、要点精打清除、掩护冲击突入等战斗行动。其中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自研的“机器狼”格外引人注目,自从在珠海航展亮相之后,《找朋友》这首儿歌在军迷眼里就从“纯真童谣”变成“死神低语”了。整个的机器狼分队,由综合指挥车,侦察探测“机器狼”,精确打击“机器狼”,伴随保障“机器狼”组成。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76军某部战士说了一句话:“实现人和装备的有机结合。”“有机结合”这是个关键点,我们先按下不表。 在今年的九三大阅兵中,地面受阅方阵中也将出现大量先进无人装备。除了前面提到的“机器狼”等地面无人作战系统之外,在更早前的珠海航展上已经亮过相的“九天”大型无人机系统、蜂群无人机、“虎鲸”无人艇等海空无人装备也极有可能登场,只是现在还没有官方消息完全证实,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一切都只是推测。 而在更远但其实可能也没多远的《大决战:最后一战》现场,我军无论是登陆部队还是海空军部队,都极有可能出现有人+无人“有机结合”的科幻场面,给对岸青蛙们上上强度,给他们翻译翻译什么TMD叫惊喜!OK,接下来,咱们来详细讲讲,我为什么会认为中国大概率会掌握未来无人战争的定义和主导权。 首先,这里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即只要在战场上投入了足够数量的无人作战装备,就能够被称为“无人战争”,于是现在网络上有一个观点就认为俄乌战争就已经是“无人战争”了,但实际上,俄乌双方的武装冲突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都难说沾边。双方目前使用的无人作战技术水平,我只说一点:你们见过双方流出多少图像画质足够清晰的无人作战视频? 这就是一个问题:大量使用先进无人装备的话必然会带来网络带宽和通信抗干扰能力等与先进电子战、指挥通信技术正相关,并且是强相关的技术需求。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战略机场等目标发动无人机袭击的图像确实清晰,但那是建立在使用老马“星链”作为情报通信网络的前提上的,而这仅仅是无人战争技术门槛中相对比较基础的一项。 如果是在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要落实4G、5G甚至未来的6G通信能力,实现人员与包括无人装备在内的各平台互联互通、高效传递情报,形成一张集侦察、火力打击、指挥控制等能力于一体的体系化作战网络,需要什么?最基本的是需要强大的通信技术研发以及应用能力对不对?那我就要问了:现在世界上对5G通信技术应用最成熟、对6G通信技术布局最早的国家是谁?而这个国家在多次灾害救援行动当中,就已经展现了快速恢复局域通信网络的强悍能力,比如应急管理部的翼龙-2H无人机就能挂载小型的5G通信基站。这在战场上,那就是为持续的无人装备运作提供可靠通信保障的必要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经常可以在我军的各大实兵实弹对抗演习项目中,听到“复杂电磁环境”这种说法。我简单点解释,现代战争以及未来更高级的战争形式,是离不开各种电磁波在战场以及战略大后方穿梭的,因此对于制电磁权的争夺会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稍微有点能力的国家都会发展自己的电子对抗技术能力,并组建相关部队,与传统的海陆空三大军种,以及火箭军(或战略导弹部队)、太空军等独立军种相融合。 就中美来说,这两个国家发展出的强大电子对抗能力,基本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每一架“咆哮者”、歼-15D和歼-16D,都能针对特定雷达和通信频率,进行精确干扰。因此我军的各大实兵实弹对抗演习中强调的“复杂电磁环境”就是指强敌的强力电磁干扰,而这里的“强敌”,按照我军传统,其能力设定甚至比现实中的美军更强,而这些演习的硬性要求之一,就是在这种严苛条件之下依旧能快速恢复通信、恢复数据链运作,让“强敌”的电子干扰无法影响我军完成任务。这种条件下发生的无人系统对抗性演习是其他大多数国家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根本没能力去创造这种“复杂电磁环境”。 俄军电子对抗能力全是吃苏联老本,而苏联老本也难说就很强,在现代更是已出现落后情况。乌克兰?没了北约援助屁都不是!他们原本的电子对抗能力比俄军更是差得多!至于说北约,说实话,整个北约的电子对抗能力水平是被美国撑起来的,而美国在这方面,与东大比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 至于前面提到的“有机结合”,本质上就是把所有的人员、有人系统和无人系统,全都整合进一套作战体系内。这里也要澄清一个认知误区,不要觉得现在中美的无人系统都很先进了就可以不要人上战场了,事实上人作为复杂大型系统中的一种“湿件”,承担最终决策和指令下达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我就这么问吧:各位真的敢把杀戮权限完全交给AI吗?而且人类步兵的地形适应能力也强过当前所有的地面机械,“机器狼”这种无人机械也存在控制距离和火力持续性限制,人类步兵的载弹量和武器多样化可是显著优于它们的。 那么在76集团军某部的人类步兵+“机器狼”这样的组合里,所谓的“有机结合”,就是指“机器狼”会成为整个小队的态势感知和火力打击能力的延伸,前出火力侦察、诱敌或者自杀式攻击,都能做,反正也不贵,部队就是把这些东西当消耗品用的,而且被打掉之前也能给后方步兵带来有价值情报,那这就是前面的网络通信能力建设所涉及的问题了。再加上轮式或者履带式无人车,整个小队的辎重都可以往上面堆,大幅提升小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由此延伸到范围更大、作战条件更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去的话,无人系统扮演的角色也可以被大致理解为有人系统的感知与作战能力的延伸,这个延伸并不是单纯指距离延伸,也包括作战方式、打击手段、感知能力、攻击和防御方向的多样化,对于空军和海军隐身战机来说,也包括载弹量和武器挂载能力的提升。 总之,未来中国能够在无人战场上拿到主导权的核心能力,除了无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之外,还有数据链和通信能力建设,对应的就是工业产能、精密制造、网络通信建设和电子工业技术水平,而在这些方面,中国那可是相当权威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