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直-19,是一架侦察为主兼具一定对地攻击能力的直升机,被称为“侦察武装直升机”,要比武直-10早一年成了中国陆军陆航作战单位的直升机。
此型直升机实际上是主要是由直-9WZ武装直升机为样机改造提升而来,当然,也参考了 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机,绰号“黑旋风”。
武直-19,仅从外形来看,仍然保有直-9的风格,比如机体较窄,采用了串联式座舱部件;此外,保有直-9WA直升机的尾部,包括主旋翼的设计方案,特别是其动力装置都与直-9WA一模一样,估计是为了研发时少走弯路。
4吨级的武直-19,机载武器为1门23mm机关炮,能携带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外挂57/90mm火箭发射巢,必要时也能外挂中国专门为直升机空战而研发的“天鹰-90”轻型空对空导弹。
武直-10,不仅是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款自行研制装备的专职武装直升机,研发时间要稍早于武直-19,但比武直-19晚一年装备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原因,就是原计划采用加拿大的PT6C-76C发动机,在遭美国阻挠而不得不用国产涡轴-9A发动机替代,但却迟迟不能投产,导致武直-10暂时难以定型服役。
7吨级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成军,让中国陆军航空兵正式拥有了专职的武装直升机,此前,服役中国陆军航空兵的武直-9W、武直-19等,都是根据引进法制“海豚”民用直升机国产版直-9改造而来,是半路出嫁的民用转军用的直升机,与专门研发的武装直升机当然在性能上有非常大的差距。
武直-10,借鉴了许多西方军用直升机设计,前座为飞行员,后座为武器操控员,两舱各自独立,此番纵列座舱设计的布局,与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类似;此外,尾旋翼则为类似于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四叶片设计等。
座舱采用先进的玻璃化设计,大量使用液晶平面显示器,导航系统包括GPS/GLONASS数字地图,现已经拥有了“北斗”导航系统。
采用五叶片主旋翼,螺旋桨为改良全铰接旋翼,就是典型西方武装直升机的构型;机体两侧和底部的防弹钢板,能防御12.7/14.5mm重机枪的打击。
机载武器与武直-19大同小异,拥有1门23mm单管链式机关炮,能外挂8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以及AKD-10型空地导弹,携带“天鹰-90”空空导弹参与直升机空战,挂载57/90mm火箭发射巢等。
其实,武直-10和武直-19装备中国陆军航空兵以后,网络上某些两者属于高低搭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武直-10研发在先是专职的武装直升机。
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武直-10研发进程受阻时,武直-19于2010年立项,当年就完成详细设计,当年进入总装,原型机于2010年7月当年成功首飞,研发速度之快,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就因为有现成的直-9WZ作为样品来研发。才在武直-9WZ的基础上改成武直-19武装直升机。
实际上武直-19并非专职的武装直升机,只是一个过渡型号的轻型武装直升机,用来弥补当时中国陆军航空兵对地打击能力严重不足的弊端。
在武直-10成军以后,武直-19并未大批量产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加装毫米波雷达的武直-19武装直升机,更多地是以侦察直升机的面貌,出现在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