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身后事:美称中国将把核武库存翻倍
www.wforum.com | 2019-08-11 19:59:2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身后事:美称中国将把核武库存翻倍

  本周,《中导条约》寿终正寝,照例我国媒体故作震惊,开始问美国“意欲何为”,并渲染美国部署中程导弹多么可怕。顺便一些国际关系专家大谈美俄将会在欧洲重启中程导弹竞赛之类的话题——可是要知道,今天大家嘴里说的中程导弹,和冷战时期的中程导弹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导条约失效后,欧洲和亚太的中程导弹竞赛会是什么面貌,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按照1987年美苏签署的《中导条约》规定,如果签约一方想要退出条约,在通知对方半年后,条约自动失效。

  本周,正是川普通知普京美国启动退约程序的半年之期,从此后,《中导条约》的名字后面就要加上(1987-2019)字样了。

  有意思的是,周一《察话会》节目上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不少读者受到国内一些媒体鼓噪影响,仍然在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中程导弹,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们的‘撒手锏’是不是就废了?”,另一个是“美国和俄罗斯在欧洲恢复中程导弹竞赛,然后再废掉‘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世界是不是更接近于核子世界末日了啊!!”

  事到如今还说这两个问题,让笔者感觉有些滑稽,因为毕竟在当初启动退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解释过,但目前不少人依然在一些媒体的鼓吹之下感到忧虑。

《中导条约》签署后,被销毁的9K714“奥卡”导弹《中导条约》签署后,被销毁的9K714“奥卡”导弹

  “小打远”导弹的先辈,9K714“奥卡”(导弹系统名称OTR-23,北约代号SS-23“蜘蛛“)

  这个时候声讨传统媒体的迟钝和一些自媒体的耸人听闻倾向没啥意义,本周的《察话会》上笔者也已经谈了不少,那么在军评当中,还是换个角度,把这个问题再做番解释吧。

  首先,我们要明确,今天“中程导弹”的内涵和冷战时代的“中程导弹”是两个概念。

  冷战时代的“中程导弹”首先是一种核武器运载工具,《中导条约》的英文缩写 INF,就是“中远程核力量条约”的意思。

  这是因为条约最初的设想是只涉及核导弹,只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以及最后双方谈判的过程中,其范围不断扩大,最后正式签署的条约里面已经没有“核力量”的说法,而是变成了《美苏关于销毁中远程及更短射程导弹的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其限制的范围包括了所有射程500-5000公里的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不分其是否具备携带核武器的能力。

  而后来的《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中,双方对于各自的核武器和载具数量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包括《中导条约》中所没有涉及的空基和海基巡航导弹的问题,规定了空基核巡航导弹的数量,以及不准用海基巡航导弹携带核武器等等。

  事实上,这意味着START条约其实和《中导条约》是可以切割的,没有《中导条约》,START条约只要双方还想要,那么它就可以继续存在。

川普对START条约的讨厌,或许一半来自对奥巴马个人的意见……川普对START条约的讨厌,或许一半来自对奥巴马个人的意见……
  这里就提前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一部分,即,START条约会废除吗?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身后事:美称中国将把核武库存翻倍

  答:从逻辑上讲,它和中导条约废除没有必然联系,它仍然可以继续存续下去——除非美国和俄罗斯之中有一方不理智地想要放弃这个条约,而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没有好处。

  现代的中程导弹和冷战时代不一样,事实上冷战时代后期,随着“潘兴2”导弹和SS-23“蜘蛛”的出现,中程弹道导弹已经开始从核武器投送工具逐渐向难以拦截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方向发展了。

  只是美苏双方不希望再扩大军备竞赛的范围——装备成千上万枚的“潘兴2”和“蜘蛛”导弹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一个新的负担。而且由于欧洲战场的环境,兵力火力密度高度饱和,再加上一种中程精确打击手段,对于战略平衡的影响也确实有些难以评估,在冷战中筋疲力尽的双方不想节外生枝,最后干脆令这种全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手段胎死腹中了。

  美俄处于“部署”状态的核武器才是可以随时发射的那些,“储存”和“退役”状态的核弹大多已经超过正常保存年限,不知道能不能炸响,目前双方部署状态的弹头为1600个比1750个,美国稍占优势。中国的核弹头数量么一向是被各种低估的,我们也没啥好说的,290个就290个呗,其实没影响

  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一种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中程导弹已经迎来新生。

  最关键的差别是其圆概率误差,从冷战时代的几十米到十几米提高到今天的几米,甚至一米级,这个精度已经足以令其性质发生彻底的改变——它攻击的目标不再模模糊糊是一个机场、一个火车调车场、装甲部队集结地之类的概念,而是一幢楼、一个机库、一个油罐、一辆指挥车、甚至是……一个人。同时随着末段弹道机动技术的出现,新一代弹道导弹甚至可以攻击移动目标——例如海面上航行的敌舰。

  这意味着,现代的中程导弹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有效的精确打击手段——我们知道在核武器打击效果方面,有一个理论,精度提高一倍,所需弹头当量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而在今天弹道导弹可以实现米级精度的情况下,实际上现代的常规弹头中程导弹在攻击点状坚固目标这方面,已经可以与核武器媲美。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身后事:美称中国将把核武库存翻倍

  在大规模精确打击理论中,在短时间内突然实施的大规模精确打击,作战效果不仅不亚于核武器袭击,甚至比核打击效果还高。

  当然,这里面的前提是,要实施这样的打击,需要拥有极为强大的侦察监视能力,能够对大量的关键目标实施定位,并确保导弹能够攻击正确的目标。

  而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导弹技术的出现,不仅仅极大提高了突防效率,而且还让对手的预警更加困难。

  经常有些人会说,中国的中程导弹不可能打美国,因为美国无从判断你发射的是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这种说法有两点荒谬。

  第一,在美国不首先动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我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美国没有向中国发射核弹之前,中国发射的一定是常规弹头,美国当然可以怀疑,但有胆动核武器试试?

  第二,冷战时期丧心病狂的“敌方导弹落地前还击”的机制早已失效,不必担心中国的中程导弹会引发美国“自动”核反击。

  美国一些人经常重复这种无聊的说辞,其实是一种核讹诈,以威胁使用核武器来恐吓对手而已。但是在中国进一步增强自己战略核反击手段的前提下,这种核讹诈是无效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已经建立起基于陆基中短程、中程和中远程大规模精确打击力量的中国,就占有了一种针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军力部署的不对称优势,极大地抵消了美国在常规军力方面的优势。

  “沙场阅兵”后,解放军新锐导弹力量对模拟美军基地进行打击,展示了短时间内将基地主要目标几乎同时摧毁的能力,这让以前弹道导弹只能靠发射子母弹瘫痪机场之类目标的“传统看法”被彻底颠覆

  明确了中程导弹的现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说美国为何要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并且回答第一个问题:“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是不是就能让我们的‘撒手锏’作废。”

  其实在之前我们提到的美国兰德公司的2019年相关报告中,就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大量部署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应对方法——对等威慑。

  美国方面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在亚太地区部署机动部署的,中程高超声速导弹。这些导弹的目标是中国境内的关键设施,包括中国的导弹发射系统。

  换言之,既然中国的远程大规模精确打击能力的作战效能可以达到类似核攻击的效能,那么美国也可以部署具备同样效果的武器来形成恐怖平衡。

  美国陆军发展中的中远程高超声速导弹LRHW概念图,该导弹希望能够使用重型拖车携带2枚,部署在第一、第二岛链威胁中国内陆目标

  这个想法其实有一定道理,仅从理论上说的话。

  实际上呢,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的潜在地点很有限,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关岛等太平洋岛屿,以及——澳大利亚,当然在澳大利亚部署能打到中国的导弹那就是洲际导弹了,就别扯什么“中程”了。

  而目前,韩国、菲律宾都已经明确拒绝美国部署导弹的可能,日本态度暧昧,但不用说,日本民间对此会激烈反对。那么美国只能在关岛及其他太平洋岛屿上部署中程导弹。

  然而我们知道中程导弹的生存主要依靠机动和隐蔽,这就对部署环境有一定要求。中国的陆基导弹可以依托地形复杂的广袤大陆到处部署。相比之下美国的导弹发射车在那么狭窄的环境下连调个头都非常困难。

  这本身就决定了美国想在亚太大量部署中程导弹并且与中国大陆实现对等威慑,极为困难。

  在信息化时代,要在一个能被一张照片收入其中的关岛这样的岛屿上藏住大量的导弹,本来就不现实

  当然,美国还有一张牌就是用核潜艇发射高超声速中远程导弹,其新型“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加装了可以容纳CPS潜射中远程常规快速打击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而在这些新型“弗吉尼亚”大量部署到亚太前,两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的每个发射筒经过改装也一样可以容纳2枚CPS导弹(现在通常是6枚“战斧”巡航导弹)——目前CPS导弹进行的试射就是从这两艘“俄亥俄”上进行的。

  但是依靠潜艇进行打击有个问题,就是潜艇无法实时融入战术指挥通信网络——因为潜艇必须保持安全的隐蔽状态,使用水声、无线电、激光通信手段都至少需要潜艇上浮到较浅的深度,而长波通信的带宽非常低,只能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现代导弹技术的进步和导弹对抗的信息战实质,让依托广袤大陆,有着安全发射阵地的解放军导弹部队面对太平洋上区区几个小岛具备绝对的优势

  随着中国反潜搜潜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军潜艇能够在中国近海大摇大摆的日子很快就会一去不返。尤其是美国自己热衷发展的无人船艇反潜技术,目前中国也在积极开发,一旦未来海上到处都是难以察觉的小型隐身无人水面船艇,那么潜艇在远海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复杂,进一步恶化其通信难题。

  这就大大缩减了潜射中程导弹的威胁——在双方都有大量中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双方侦察监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和网络连通能力的比试。而在中国周边环境之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任何对手。

  所以,美国要通过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来抵消中国中程导弹的优势,理论上虽然可行,但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何况,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美国2019年度高超声速学术论坛上,负责高技术研究的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的主题演讲表示,目前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研制方面仍然继续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由于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已经研制出来的若干种高超声速导弹的大规模生产都尚不可行,需要重新建立相关工业基础。

  这就是另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了,美国要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中程导弹的时间可能尚需5-10年,这中间怎么办呢?格里芬说,中国已经部署了几千枚高超声速导弹,而美国目前还一枚也没有,撕毁中导条约只是让“远水”有了希望,距离水到渠成还远呢,中国会享有一段5-10年的高超声速技术优势窗口。

  问题是5-10年后,中国军力就更不是光有“撒手锏”,而是全面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开始可以在亚太地区发展对称性军事优势了,那时候光部署中程导弹可就远远打不住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美国废除《中导条约》后,在欧洲和俄罗斯的对抗情况如何呢?

  “伊斯坎德尔”只是“奥卡”的缩小版,当然加上了现代的高超声速“水漂”能力,但“奥卡”一样可以有,所以俄罗斯只需将“伊斯坎德尔”稍加放大,就可以拥有完善的中短程导弹,至少不比东风-16差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很明显,美国在欧洲的动作是“象征性”的,俄罗斯部署中程导弹,一样也是“象征性”的。

  在欧洲涉及《中导条约》的争吵中,俄罗斯和美国此前的说法是这样:美国指责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中的巡航导弹明显违反《中导条约》,而俄罗斯宣称这种巡航导弹射程只有480公里,不到500公里;美国还指责俄罗斯此前研制的RS-26弹道导弹射程明显不够5000公里以上,属于中远程导弹。

  反过来,俄罗斯指责美国部署的攻击型无人机具有类似巡航导弹的武器投送能力,在罗马尼亚部署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可以用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美国国土导弹防御系统使用的GBI拦截弹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基本一致,具有作为中程导弹使用的潜力。

  双方互相的指责,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找借口”。

  怎么说呢?我们看前面中国建立远程大规模精确打击能力的先例就可以知道,这样一套系统的前提条件是具备短时间内齐射大量中远程常规精确导弹的能力,且由于每一枚导弹都是用来攻击特定的点状目标,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实际上中国目前已经装备的中程导弹数量已经达到数千枚,覆盖整个第二岛链内的关键目标。

  对一个机场,要让它失去作战能力,起码就得发射个几十枚导弹——而在欧洲环境下,密集的机场、基础设施、关键目标……北约和俄罗斯在欧洲战区内互相需要摧毁的目标数量可能和美国面对中国大陆所需要对付的目标数量差不多——相比之下,中国需要摧毁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目标数量就少得多得多,这也是中国能用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建立不对称威慑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如果要建立类似中国这样的,在几分钟内让北约失去关键作战能力的远程打击能力,需要部署的导弹数量可能要上万发。

  美俄在欧洲的基地——事实上这里面每个基地其实都是一个基地群,要达到中国导弹威胁美国亚太基地这样“泰山压顶”般的态势,只怕双方各自需要上万枚导弹,需要成立导弹集团军之类的机构来进行组织指挥

  目前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仍是属于陆军的装备,要想扩大到这样的装备规模,本身就不大可能,除非俄军将战术导弹部队建立独立的兵种,组建导弹集团军之类的特殊新单位。

  对于俄罗斯来说,装备如此多的导弹带来的体制问题还只是小意思,真正阻止俄罗斯这样做的,说到底是国力问题。在今天的环境下,高性能的战役、战术导弹成本再怎么说低,也得相当于数百万美元一枚,装备上1000枚,光导弹成本就是数十亿美元,再加上导弹发射车,相关指挥控制系统,相关通信保障系统,相关侦察监视系统,百亿美元轻松就出去了。

  俄罗斯陆军要是有这个钱,他们就不会继续改进T-72坦克和BMP-2步兵战车,并把早已退役的老式火炮拉出来改装,来武装新组建的近卫坦克军了……

要有钱何至于把2S7M这种老炮拉出来继续服役啊要有钱何至于把2S7M这种老炮拉出来继续服役啊
  正是因为如此,目前俄军的高超声速导弹主要是给空军米格-31K用,把“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射程通过空射增加到2000公里(这反过来也说明“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射程也远不止480公里,你看朝鲜和韩国和它几乎原理一样的导弹射程轻松就能上700,难道俄罗斯对这种导弹技术的掌握还不如朝韩了?),而不是大量配备给陆军战术导弹部队。

  可以看出,俄罗斯高超声速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还是限于数量较少的导弹,对敌纵深目标进行少数“点穴”,而如中国这样,一顿疾风骤雨般的连续拳,直接将对方瘫痪的打法,俄罗斯其实现在玩不起。

  反过来,对于美国来说,一方面在亚太,起码需要数千枚导弹来应对中国,另一方面在欧洲,又要对付俄罗斯。

  两边同时部署大量中程导弹,对于美国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花钱又不讨好的战略决策。

  正是由于美俄都没有大量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双方在欧洲顶多也就是有象征性的动作,部署个几百发导弹,大家互相意思一下就是了。

以美俄现在的状态,在欧洲部署几百枚导弹,意思一下就差不多了以美俄现在的状态,在欧洲部署几百枚导弹,意思一下就差不多了
  除了中导条约,我们可以看到,本周俄罗斯宣布他们的“猎人B”无人机终于首飞,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件大事,毕竟此前米格设计局开发的“魔鬼鱼”就没能上天。

  “猎人B”作为一种验证机,几乎就是贵飞和沈飞联合开发的“利剑”的按比例放大版,把发动机从RD-93换成AL-31F以后,整个飞机的尺寸,载弹量等各方面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过多探讨“猎人B”的性能意义同样不大,作为一种未来空军作战的重要基本装备,具备隐身能力的长航时无人机这几年本来就是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俄罗斯在这方面有动作毫不奇怪。

  几年前,笔者就很奇怪为何俄罗斯在中空长航时无人机(MALE,就是类似“捕食者”、“翼龙”、“彩虹”这种)方面动作如此迟缓,就此还曾专门多方询问了解俄罗斯航空工业情况的朋友。

  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从各个子系统和系统整合方面来说,俄罗斯没有理由搞不出这类无人机。

  但是俄国真正拥有MALE型的无人机一直要拖到2017年,连伊朗的MALE无人机都已经在叙利亚满天飞了。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2018年俄罗斯的无人机残骸在中东被发现,机上很多电子设备都是来自于中国,甚至……以色列。这就有点……尴尬了。

  如今“猎人B”无人机作为苏霍伊“国家队”的用心作品,它的相关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肯定得更高些才行——当然你要是说到元器件级别,那还是……没办法的嘛,不买中国的,就只能走私欧美和以色列产品了啊。

  但不论如何,“猎人B”和俄罗斯的高超声速导弹、苏-57战斗机、T-14坦克一样,依然是俄罗斯大国的重要脸面。

  从俄罗斯现在军事领域一系列动作来看,综合国力难以支撑之下,其总体军事实力会逐步下降仍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不能改变的事实。在苏联老旧武器装备遗产彻底不能用之前,俄罗斯发展的新一代武器系统是否能在俄罗斯实际国力水平、俄军作战能力需要方面达到一个平衡,就显得很重要了。

  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何况这骆驼还没瘦死,还在晃晃悠悠走着呢。俄罗斯目前拥有世界上唯一和美国平分秋色的核武库——美俄的核战略和我们不一样,俄罗斯至今保留那么多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意味着它依然有着先发制人夺取核战争胜利的(哪怕是极其渺茫的一丢丢)希望,而我国的核战略是完全放弃先发进攻,专心进行二次反击威慑,让敌人无论如何无法消灭我方将其毁灭的能力(单纯烧毁主要城市,摧毁其生存立国的基本依仗并不难,再牛的国家排名前10的主要都市被核武器烧毁都是受不了的),所以我们就不必保持美俄的1500枚进攻性核弹头这样的累赘。

  当然,进一步强化我国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反击效能依然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研制,即将到来的国庆阅兵式上,技术水平终于可以和美俄最先进导弹相媲美的新一代DF-41机动式洲际导弹很可能会亮相,这仍然是一种用于核报复的导弹。

  美国人最近在谈论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把核武器库存翻倍,但是即使是翻倍,距离美俄的存量也还差得远,距离能够发起主动进攻也还差得远,我们仍然将是以最低限度核威慑为自己的基本战略,这样的战略在“费效比”上是最优的策略。

  但话说回来,美俄才不是笨蛋,进攻性核武器虽是累赘,却也是一种优势——心理上的优势。除非中国在一场常规战争中打败美国,否则美国国会和政府里面总有几块花岗岩脑袋会以为可以仗着军力优势继续“霸凌”中国。

  所以俄国不论如何也会继续保持它的战略核武器规模。当然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疯到要撕毁STARTS条约,那么结果很可能只是维持现有速度,对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总数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因为真的没必要,又很贵。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种心理优势,也没帮俄国挡住美国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毕竟你都是一个有对等核武器的大国了,那当然要对你更狠一些。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俄的处境恰恰表明,当代世界我们还是要很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霸权余威仍在,真正意义上的“多极化”仍然只是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的美好图景。要瓦解美国一超独强的世界秩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某种意义上,美国主动撕毁“中导条约”,看起来是为了巩固美国独霸世界的军事优势,但实际上,这一举动真正的作用却是加快了美国独霸优势的瓦解——因为撕毁“中导条约”等于直白地告诉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美国在部署新一代中程高超声速导弹前,已经无法制约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常规军事优势——承认有对等的对手,那你这“独霸”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可以说在中导条约问题上,我们大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看着美国继续折腾。说到底,只要我国的综合国力继续维持上升态势,那么军事优势的天平迟早会发生新的倾斜。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台湾领海领空全崩溃 中国战机据台总统府仅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华为新旗舰手机这下惨了…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毛泽东见江青前夫唐纳 惊讶说了“三个字”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台湾领海领空全崩溃 中国战机据台总统府仅
这一次北京为何忍气吞声
华为新旗舰手机这下惨了…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毛泽东见江青前夫唐纳 惊讶说了“三个字”
张玉凤的老照片,有些很少见
闷声做大事,中国拿下一个全球“第一”
突然,高盛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老祖宗的识人术“马看四蹄 人看四相”
欣喜若狂后 他们后悔了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