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拍到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经铁路输送通过满洲里国门,进入俄联邦外贝加尔边疆区,考虑到中国明确派兵参加俄军9月初举行的“东方-2018”战略大演习,这群“铁骑”的下一个舞台无疑是这场演习的举办地——楚戈尔靶场。
耐人寻味的是,楚戈尔靶场离1939年著名的苏日哈勒欣河战役旧址不远,同属蒙古荒原地形,且原本就是原苏联外贝加尔军区的重要兵力兵器集结地,非常适合坦克机械化兵团突击作战。
这就是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中俄两国“准一级”主战坦克有望在旧战场上出演“华山论剑”的好戏,大家可真不要错过。
从地图上看,楚戈尔紧靠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赤塔(俄)-海拉尔(中)支线,恰好是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地形起伏不大,很适合机械化部队冲击。
当年无论是苏日坦克兵团对战,还是中苏关系紧张时期的坦克突击与反坦克防御较量,都说明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换到今天,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不妨碍两国军队在这片土地上施展拳脚,切磋武艺。
具体到双方能投入的坦克型号,参考之前中俄演习的对等惯例,“准一级”装备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既然中国出动99式坦克,那么俄军合适的选择无非是T-90A或T-80U坦克。
考虑到东部军区的装备现状,T-90A出阵的可能性最大。
俄罗斯《坦克城》杂志主编什切金说过,中俄坦克最大区别是设计理念,“俄制坦克设计思路从二战以来就没变过,T-90A还是侧重‘群战’(即‘打群架’),单打独斗绝非中国99系列坦克的对手”。
像99式坦克车重超过T-90A不少,就因为装备更多探测和防护系统,正面对战稳操胜券。这一点,早在2009年中俄“和平使命”联合演习中显露无疑,当时还是远东军区的俄军T-80BV坦克来到洮南参演,俄军就发现99式坦克不光装甲厚实,其超强的火炮威力与先进的观瞄设备(尤其是让俄军心醉的热成像仪)结合,使得其在直瞄射击中总能占得先机。
通常来说,“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命中”的一方总是胜利者。
更重要的是,中国坦克兵的训练早就抛弃传统的1000米靶位设置模式,转而将1800以上靶位设置变成常态,逼着车组将99坦克的远射性能潜力从一开始就融入“肌肉记忆”,从而在类似楚戈尔这样的开阔战场上“先机制敌”。
事实上,军报曾披露装备99式坦克的某装甲旅已实现战斗射击靶区设置超过一半都在1500-2000米区域,这意味着99式坦克瞄准的就是“制胜不见面的装甲决战”。
但话要说回来,拥有丰富陆战经验的俄罗斯何尝不懂这些道理,他们的T-90A也绝非“鱼腩部队”。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分析师蒂姆尔·阿克哈米托夫称,俄军是冲着T-90A的实用性才大量装备,“T-90A皮实耐用、维修方便,特别是发动机在常见的沙尘天气及恶劣地形中工况稳定,零配件更换简便,便于战场快速维修”。
另外,T-90A的防护力和火力更适合集群作战,T-90A是俄军在新一代T-14正式服役前拥有的最高级别坦克,性质类似于苏霍伊设计局为确保俄空军战斗力完整,在第五代T-50隐身歼击机定型前,先安排具有“4++”代水平的苏-35S歼击机投产,属于“技术与成本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该车重点通过提升发动机功率、换装新型自动变速箱、配备先进火控系统来升级性能。
T-90A在速度上占优,最大时速达65公里,尤其地面单位压力不超过0.98公斤/平方厘米,比99式低,道路通过性更好,同是它的2A46M5型125毫米滑膛炮与中国炮差距不是很大,再结合“铅弹-1”(свинец-1)与“铅弹-2”(свинец-2)的两款新式尾翼稳脱壳穿甲弹,理论上在1500米距离上也能与99式坦克形成“对穿格局”(当然,对俄军来说有点像“自杀距离”)。
其实,谈论中俄坦克谁能“绝杀”有点纸上谈兵,毕竟两国友好关系杜绝了这种可能,而且两国先进坦克共同演习,更能互鉴短长,促进提高。
不过微妙的是,倒是有个国家会觉得很不爽,那就是当年在哈勒欣河-诺门罕战场被打掉门牙的日本。多年来,追随美国围堵中俄的日本开发出极具针对性的90式、10式坦克,该国军事学者经常“YY”出一系列“屠杀T-90A”“横扫99式”的文章,大谈日本坦克的“无敌”。
可事实上,日本坦克设计思想长期脱离国际主流,坦克采用可靠性不高的二冲程柴油机,截断型滑膛炮,即便是吹上天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因长年不思改进,早已为中俄两国超越。即便是10式,它所吹嘘的数字式战场管理系统(BMS),无论99式还是T-90都已不是新鲜玩意。
后两者都能结合卫星导航方式,提供准确的定位与导航信息,由坦克上各个光学传感器所获得的目标信息可通过双向数据链与友军实时分享,指挥官可通过数字战场管理系统获得远较过去更为多元、实时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并通过数字战场管理系统直接下达命令,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很显然,如果让日本坦克重返旧战场,来一番中俄日坦克“三国杀”,想必最后“团灭”的还是日本战车队了,这一点倒是无可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