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为何扣押26架中资飞机?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 |
www.wforum.com | 2025-08-22 21:54:28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一、诡异的“飞机争夺战” 最近,俄罗斯扣押26架中资飞机的新闻,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中俄关系这几年相当不错,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2万多项制裁,几乎切断了俄罗斯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而中国呢?不仅没有跟随西方制裁,反而加大了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2024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吨。此外,俄罗斯的煤炭、猪肉、帝王蟹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可以说,在西方围堵俄罗斯的背景下,中国成了俄罗斯经济的“救命稻草”。 但奇怪的是,俄罗斯不仅没有对中国“感恩戴德”,反而扣押了26架中资飞机,至今不愿归还。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俄罗斯真的“忘恩负义”?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国际博弈? 今天,我们就来深挖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看看俄罗斯到底在打什么算盘,而中国又为何“吃了哑巴亏”? 二、俄罗斯为何如此缺飞机? 要理解俄罗斯为何扣押中资飞机,首先得明白一个关键问题:俄罗斯的民航业,已经快被西方制裁逼到绝境了。 1. 俄罗斯民航的“断供危机” 俄罗斯的民航客机总数约为991架,其中600多架是进口的波音和空客飞机,本土制造的飞机仅有300多架。 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航空制裁,不仅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新飞机,还切断了波音和空客飞机的零部件供应。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俄罗斯的民航飞机,修都修不了! 举个例子,一架波音737的发动机如果出了问题,俄罗斯根本没有替代零件,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停飞。据统计,目前俄罗斯已有超过100架客机因缺乏维护而无法起飞。 2. 军需征用,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军方还征用了一部分民航飞机,用于运输军事物资。这样一来,俄罗斯民航的运力进一步下降,国内航线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3. 本土飞机产能不足 俄罗斯并非没有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比如“苏霍伊超级喷气机”(SSJ-100)和“伊尔库特MC-21”都是俄罗斯自主研发的客机。但问题是,这些飞机的产能极低,且技术落后,根本无法填补波音和空客的空缺。 于是,俄罗斯想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既然买不到新飞机,那就直接扣留外国飞机,收归国有! 三、为何连中资飞机也不放过?很多人会问:俄罗斯缺飞机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扣押中国的飞机?中俄不是“好朋友”吗? 其实,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1. “以牙还牙”的报复逻辑 西方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俄罗斯自然要报复。于是,俄罗斯也冻结了一批西方资产,包括工厂、股权、设备等。 但问题是,中资飞机为何被波及? 关键点在于:这些飞机并不直接属于中国公司,而是属于中国公司收购的海外子公司! 比如: 山河智能被扣的3架飞机,隶属于加拿大子公司AVMAX; 日发精机被扣的5架飞机,注册在爱尔兰。 这些飞机在法律上属于“西方资产”,因此俄罗斯在扣押西方资产时,顺手就把它们也扣了。 2. 国际化的“双刃剑”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为了便于打入国际市场,往往会通过收购海外公司、将资产注册在欧美国家的方式,融入国际体系。 比如,一家中国航空租赁公司,想要快速获得国际客户,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收购一家海外航空租赁公司,并把飞机注册在爱尔兰或加拿大。这样一来,飞机就能获得国际认证,更容易租赁给全球客户。 但这种操作也有风险——一旦注册国与目标市场发生冲突,资产就可能被波及。 四、中资企业如何挽回损失? 飞机被扣,中资企业总不能坐以待毙吧?事实上,它们早就留了一手——战争险! 1. 保险兜底,减少损失 这些被扣的飞机,大多投保了高额“战争险”,因此中资企业可以通过起诉保险公司来挽回部分损失。比如: 山河智能起诉美国丘博保险集团,获赔1.6亿元; 中银航空租赁与俄罗斯NSK保险公司和解,拿到15亿元赔偿; 日发精机起诉澳大利亚QBE保险,目前仍在打官司,但赔偿几乎是板上钉钉。 2. 保险≠全额止损 虽然保险赔付能覆盖大部分损失,但企业仍需承担: 高昂的国际诉讼费用(律师费动辄千万); 飞机租金和运营收入的长期损失。 简单来说,就像你把车租给别人,对方不还,你只能找保险公司赔钱,但自己还得贴补一部分。 五、这是中俄“联手割西方韭菜”吗? 网上有一种阴谋论,认为这是中俄“联手演戏”,俄罗斯拿飞机,中国拿保险赔偿,最终让西方保险公司当冤大头。 但事实并非如此! 1. 中资企业仍是受害者,保险赔付无法完全弥补损失; 2. 俄罗斯的行为本质是“被迫反击”,而非与中国合谋。 这场风波的根源,其实是西方制裁引发的恶性循环——俄罗斯用极端手段反制,却误伤了“队友”。 六、启示:国际商业的风险与应对 1. 海外资产需警惕“政治风险” 企业在全球化布局时,必须评估地缘政治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2. 保险是底线,但不是万能药 战争险、政治险等能减损,但无法完全规避风险。企业还需通过法律、外交等多渠道维权。 3. 大国博弈下,没有真正的赢家 这场闹剧中,中资企业、俄罗斯、西方保险公司三方皆损,再次印证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 俄罗斯扣押中资飞机,表面上看是“强盗逻辑”,实则是制裁下的无奈之举。而中国企业,则成了大国博弈中的“夹心饼干”。 未来,如何平衡国际合作与风险管控,将是所有跨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国际政治的风吹草动,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
|
|
|
![]() |
![]() |
中国主动出击--黄岩岛吹填正当其时 |
![]() |
北京神秘巨型武器曝光 台湾退役将军举照片 |
![]() |
装备重机枪 中国武装快艇进驻仁爱暗沙 |
![]() |
战斗机越造越大 歼-36仿佛“空中巡洋舰” |
![]() |
重大突破!中国首款倾转旋翼机成功试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