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出兵参与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略军事演习“东方-2018”——8月20日中国国防部一则简短的消息震撼了在涉华消息上一贯迟钝的国际军事媒体。无论是俄军的演习规模,还是解放军的出境参演兵力,都可算是 “史无前例”。在东亚安全局势整体缓和的当下,中俄如此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目的显然不仅仅是针对“恐怖分子”那么简单。
俄罗斯为检验四大战略方向的战备水平和战役预案,每年都会轮流举行代号为“东方”、“西方”、“高加索”“中央”的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本次“东方-2018”演习中,中俄两军将于9月11日至15日在俄后贝加尔边疆区共同组织的联合战役行动演练,包括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科目。尽管具体的演习规模尚未透露,但俄军国防部长绍伊古早已公开表示,本次演习“史无前例”,将是名垂青史的“西方-81”演习后规模最大的演习。按照传统,普京总统将会到场观摩演习。
中国军队参加本次演习的规模也可算“史无前例”:中国军队将派出3200人参演部队、900多台各型武器装备、30架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与来自东部军区、中央军区、海军北方舰队和空天军的俄军参演部队并肩作战。超过“和平使命-2007”演习时1600人的记录,成为中国陆军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海外派兵行动。
不过比起“东方-2018”演习的总兵力,中国军队可能还只是一小部分:上一届“东方-2014”涉及人数高达15万,而“东方-2018”动员人数只会更多。
不仅是参与规模巨大,中方在演习中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将共同组建导演部,解放军北部战区和俄军东部军区组建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分别由派出。解放军将从战略背景想定与导调,战役指挥和实兵演练三个层面深入参与俄军战略演习。这无疑标志着中俄两国的军事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都达到了新高度。
俄军战略演习不是打天上掉下来的“恐怖分子”,而是要针对实际战略形势进行想定。此前只有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参加过俄军战略演习。因为他们在俄军战略构想中是“自己人”,如今中国军队参加了“东方-2018”,看来中国军队在俄军战略构想中也成为“自己人”了。
按照解放军的编制,3200人左右的部队,大约相当于一支合成旅级部队的水平,也很有可能是解放军首次派出旅级单位参加国际军事演习。
在十几万甚至可能20万的参演俄军面前,中国军队会不会成为负责“敲边鼓”的“配角”呢?其实并非如此。
单看官方数字,俄罗斯近年战略军演规模的起伏实在有点“诡异”。“中央-2015”号称动员了9.5万大军,而在欧洲的黑海、里海沿岸地区举行的“高加索-2016”就“只有”1.25万人参演,在俄罗斯西部、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州举行“西方-2017”也“只有”1.27万人(而且其中还有7000人是白俄罗斯军队)。到了“东方-2018”,又号称“西方81以后最大”。
然而这种起伏不断的数字或许只是统计口径不同:“涉及演习”的人数可能很多,但真正参与主要演习科目的部队可能并不多,要是只算作战兵力而不计保障单位的话就更少。
俄罗斯作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的成员,有义务在进行兵力多于1.3万人的军事演习时邀请欧安组织成员国的观察员观摩。有西方媒体认为,俄罗斯是为了不邀请北约国家观察员才故意压低了“西方”和“高加索”演习的人数。
有北约专家估计:涉及“西方-2017”演习的一连串演练、训练和机动可能涉及达8万兵力,这个数字就与它的战略地位很相称,而且跟历年的战略演习规模近似了。
若只算核心科目,“东方-2018”的主要参演部队很可能也只有一两万,3200人的中国军队一样可以成为“主角”,占据相当重要的“戏份”。
比如说“西方-81”因为检验了苏军摩步师的行进间快速展开战斗队形的纵深突破能力而名垂青史,如果“东方-18”能够检验中国信息化合成旅和俄罗斯摩步旅/坦克旅的联合作战能力,则足以与之争辉。
对于中俄两军转型不久的陆军旅级部队来说,“东方-2018”实在是个绝妙的契机。
“西方-81”演习是苏/俄陆军“师改旅”的肇始:编制科学合理,技术兵器先进完备的苏联摩托化步兵师表现出意外的迟缓和笨重,无法完成“一周打到安特卫普”的构想。然而这一改革经历了解体前后的混乱和具体执行上的摇摆,直到近两年才算初现成效。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合成旅”军事改革到现在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可以称得上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和俄军相比,现在的解放军有所短,也有所长。俄军丰富的机械化战争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机械化研究水平,仍然值得解放军借鉴,而解放军多样化和充满创意的信息化装备则对俄军很有价值。
俄军机械化作战理论特别强调连续的纵深突破:机械化纵队向敌人纵深高速运动,遇到空地敌情就在行进间展开作战队形,战斗结束又要求立即收拢队形继续机动,可以说是“边打边冲,冲了就打,打完了再冲”。
在历次“国际军事比赛”中,中国参赛队往往在专业技术项目表现出不亚于俄军的水平,不过在机动和专业技术结合的程度上还有待提高。
而在战场侦察和监控水平方面,则是解放军较为领先:国内演习中经常利用各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其中某些型号可以引导远程火箭炮进行精确打击,而俄军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用简单的手抛无人机进行短距离战术性侦察。正是由于找不到和俄军水平类似的无人机,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8”的无人机比赛。
公正说来,中俄两军在机械化和信息化上的不同成就,背后是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一国有更深厚工业化历史,而另一方的高新技术在新时代有更大的发展。
在此前的交流中,解放军经常能通过对俄军的近距离观察而获得直观的启发。在“东方-2018”这样有着完整战役企图和作战计划指导的战略演习中,两军各自的优缺点无疑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也让彼此之间更深层次的相互学习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