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领域,我国相对欧美一直处于劣势,不过好在国家并不气馁,仍旧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着,这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自主研发并服役五代战机的国家。而在民用机领域,我国的C919大飞机也在向适航证发起最后的冲刺,终于在近日,它又传出了新的好消息。
据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发布的消息称,大飞机级的复合材料机翼典型盒段静力和损伤容限试验,中国已经完全掌握。而这也是满足国际民航机适航要求的基础,也就意味着未来我国的大飞机在建成时就能达到适航的基础要求,也让我们在民用机制造领域达成了零的突破。
一直以来,由于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且重量轻的优点,它在飞机中的占比就决定了大飞机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虽然C919在问世之初,可能由于其国产化率只有50%而备受质疑。但实际上它在诸多方面都完成了零的突破。
作为我国向民用大飞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以其有望破千的订单数,足以证明我国这第一步已经结结实实的踩稳了。未来后续的CR929也已经开始研制,中国商飞一条通坦的大道已经铺在了脚下,中国民用大飞机的未来可期。
同时不仅是复合材料机翼典型盒段静力和损伤容限试验,前不久我国的大型结冰风洞也具备按照国际标准开展结冰试验的验证能力。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的飞行器在结冰状态下的飞行安全评估与鉴定需求可以在国内完成,甚至是在飞机的设计阶段,这一试验参数就可以被考虑进去,让我国的大飞机在设计时就解决这一问题,先行一步。
此次发布的消息还有引出了个有趣的内容,此前一直拿来与C919进行对比的俄罗斯MC-21。其复合材料占比高达40%左右,差不多是C919的两倍以上,但由于俄罗斯并不具备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因此它需要大量进口,而这其中有部分就是购买自中国中航工业公司多年前并购的奥地利FACC公司。
以上种种都可以说明,中国对于自己处于劣势的领域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已解决问题。C919作为中国发展先进航空工业的一小步,它正反应出中国要解决短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