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又送中国核心技术”“乌克兰XX重器落户中国”,在浏览新闻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在这种信息流的轰炸下,不少军迷都认为,中国多项关键技术来自乌克兰,其中就包括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大型船舶设计制造等多项镇国级军工技术。
一直以来,部分国内外媒体热衷于帮中国核心技术找“亲戚”,譬如美媒有过报道称,中国洲际导弹关键技术来自乌克兰,美方还给出“证据”,称位于第聂伯的南方设计局的员工因为向中国导弹工程师出售RS-20(北约代号SS-18“撒旦”)洲际导弹技术而被抓。
美国媒体还表示,中国对RS-20导弹的兴趣“部分源自于对洲际导弹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渴望”,称中国用金钱攻势从乌克兰拿到该项梦寐以求的技术,并将其用在东风-5B、东风-41等镇国重器上面。
当真如网上所流传的那样,我国多项镇国级技术师自乌克兰?的确,我国辽宁舰的前身就是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从乌克兰选择性的购买了一批武器装备。
但是不少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我国导弹事业的起源比乌克兰建国要久远得多(乌克兰90年代方才建国),我国建国初期就将发展导弹作为保家卫国的基本策略,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方才有今天“东风速递,使命必达”的传奇。
针对美国媒体的“中国多项镇国级技术来自乌克兰”的说法,俄罗斯媒体都看不下去了,一位俄罗斯军事专家日前刊登文章称,在军工领域,中国同乌克兰的合作是一种补充模式。
即中国借助乌克兰技术补充本国部分技术的缺陷,且这种模式只在上世纪90年代适用,现如今,中乌两国在军工领域存在技术断层,乌克兰少数几项能拿得出手的“宝贝”中国却看不上了,答案当真是出乎意料。
为何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中国镇国级技术来自乌克兰”的说法深信不疑,这一点值得国人深思!部分国外媒体总是热衷于为中国武器找“亲戚”,一方面可以“蹭”中国的热点,另一方面则借机贬低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