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舰返回大连厂,与国产新航母同框,显示了中国双航母战斗群可能不日而建。显然,“辽宁”舰返回是为了进行中期维护,特别是对船底的各类“海鲜”进行处理,这就需要脱离海洋环境,进入船坞进行整修。不过,目前国产新航母刚刚海试结束,还需要在船坞中进行一系列的完善和整修,所以“辽宁”舰就只有停在外面等待。
据统计目前全国能够容纳“辽宁”舰这个级别的船坞并不少,大大小小有38个。但是这些船坞绝大部分很难对“辽宁”舰进行维护。一方面由于军品涉及资质和保密问题,很多民用船厂是难以执行军舰维护的;另一方面这些厂并没有维护航母的技术,虽然说“刮海鲜”很多厂都会,但中期维护涉及到的其他技术升级就不是普通船厂能够搞定的了!
虽然江南厂等大型造船厂能够容纳“辽宁”舰,也拥有军品生产维护资质,但是由于航母的整套资料在大连厂,江南厂在和平年代也不大方便获取,而且还涉及到熟悉航母的熟练工人等问题,所以航母回大连厂维护是唯一的选择。
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由于大型造船厂就这么几个,现在中国把航母也当“饺子”下,船坞的缺少会不会阻碍航母发展呢?
其实不会,从航母开工到建造时间长达6~7年,而大连厂和江南厂同时开工能够建造2艘,这在全世界来说已经很少见了。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一艘在役航母的中期维护时间,这样只要安排得当,建造和维护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当然,如果战时那么那些38个大型船坞的民用厂就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形成全国大建航母的壮丽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