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前新中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在阅兵最后中国空军一共17架飞机飞越了天安门,别看数量不多但飞机包含的种类却是不少,据统计当时亮相的飞机一共分为几类战斗机、运输机、通讯联络机以及教练机,然而即便是这些飞机也是我军东拼西凑凑起来的,为了能够彰显当时我军的实力给外界强大的震慑,第一梯队九架战斗机在完成第一次飞行之后,又重新返场紧跟教练机身后又来了一圈,这也给当时不少外媒一错觉,认为我军此次共出动了26架飞机,然而此举也是迫不得已,而这也体现了见过初期的中国空军发展的窘迫。
不过如果用这些还不足矣形容此时中国空军的艰辛,相信下面这一事例一定能有所触动。在开国大典前中国空军并没有出场计划,直到八月下旬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会议上突然向在座空军代表询问,希望其能组织一支飞行队接受检阅,而在此空军代表也果断接受了这一任务。不够此时距离大典举行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任务十分紧迫。当时唯一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的也只有东北老航校,为了能够使为数不多的飞机能够达到飞行标准,东北航校的几名日本技师拿着锉刀手工锉出了零件,有的飞机连安全带当时都已缺失,试飞员拿着一根麻绳就顶替了安全带,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凑出了中国空军。
不过熟知中国空军历史的网友一定知道,开国大典之时,中国空军并没有正式成立,直到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才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诞生,在成立之初中国空军可谓经历了各种艰辛,由于早期没有战机制造能力只能从“老大哥”手中进行购买,并主要以米格-21为主,此后由于两国间关系的恶化,这条路也彻底被断,为此国产战机研制必须提到了日程,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一阶段发展并不算快,到了1976年10月以后才正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建设时期。此后中国空军开始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主要也得以于中国经济的全面好转。
在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空军的发展程度可谓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从2017年美国公布的军力报告来看中国空军目前为止至少拥33个空军师,除此之外加上海军航空兵还有10个师,整体规模已经成功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此外像歼-7、歼-8这一类的三代机数量大约还拥有约1000架左右,虽然性能算不上优秀,但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一千架的数量也足矣令绝大多数的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除此之外,像歼-10C、歼-11这一类的三代半战机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千架,并且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像四代机歼-20也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有能力独立制造装备该型战机的国家,与此同时像其他特种机型如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等机型种类也已经非常丰富,时至今日中国空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足矣令人羡慕,不得不赞叹中国空军能有如此快的发展,如此强大的空军真的要点一个大大的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