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歼20虽服役却无法超音速巡航 还是发动机惹的祸
www.wforum.com | 2018-04-09 21:06:1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目前,歼-20已经加入解放军的战斗序列。关于歼-20的性能,长期以来也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超音速巡航作为五代机的标志性技术之一,而当前歼-20所使用的发动机又不怎么给力,因此歼-20能否超音速巡航一直是一个争议点。在去年的建军90周年阅兵上,受阅的歼-20梯队长机飞行员张昊在受访时说到,“我们这个歼-20战机机动能力特别好,这个飞机我们当时就形容,就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就是在亚音速下也不错,一进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了,就机动能力特别强。整个操纵性较以往的三代机有非常大的一个明显提升。”

  张昊的这句话被很多人理解为歼-20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官方证词。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还是得回到战机设计的基本逻辑来分析。今天,贞观防务特约撰稿人Flak就来说说这事。

  其实,飞行员的话中已经很明确是 “超音速机动”,而不是网友脑补的 “超音速巡航”。原话一开始就破题说: “歼-20战机机动能力特别好”,接下来两句: “亚音速下也不错”与 “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都是说明机动能力到底好在哪里。后面还补充 “就机动能力特别强。整个操纵性较以往的三代机有非常大的一个明显提升。”,更明确指出亚音速与超音速下的机动性与操纵性,而不是航程、滞空时间之类的 “巡航性”指标。网友会误解的原因是不了解 “超音速机动”与 “超音速巡航”其实是两码子事。那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不论 “超音速机动”还是 “超音速巡航”都需要克服激波阻力,由于激波阻力是如此之大,人类在二次大战后才得以驾机穿过,而有了 “音障”一词。对机翼而言,克服激波阻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后掠角要大且展弦比要小,不过这两点却会降低亚音速的升阻比,使其与亚音速的机动性与巡航性能相冲突。英国有论文中将机翼后掠角分成4大类:

       后掠角<35度:亚音速飞机

       35度<后掠角<50度:跨音速需求为主,兼具有限的超音速性能

       50度<后掠角<60度:超音速需求为主,兼具优秀的跨音速性能

       后掠角>60度:超音速飞机

  成飞原总师、歼-10总师宋文骢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 “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就提到小展弦比但是中后掠角的主翼,搭配前翼与边条翼能对超音速阻力、低速最大升力与亚/跨音速升阻特性的矛盾取得统一。因此,歼-20选择了49度后掠,展弦比2.3的主翼,也就是属于跨音速为主的第2类,但逼近第3类;欧洲的“台风”则有53度后掠,展弦比2.205的主翼,也就是超音速为主的第3类,但离第2类没有太远。虽然隔了 “50度”这个门坎,但相差没有很大,都是兼顾超音速与跨音速性能,但倾向前者的选择。这其实与飞行员所说的 “亚音速下也不错”与 “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是相呼应的。

  前翼与激波阻力无关,但对于降低超音速的配平阻力还是有帮助的。这是因为机翼在超音速的流场分布与亚音速不同,使升力中心会由25%翼弦后移到50%。对于静稳定的飞机(升力中心在重心后方)这会增加低头力矩,则飞机需要襟翼产生抬头力矩才能维持平飞,襟翼上打产生的阻力就是 “配平阻力”。前翼在超音速一样有升力后移现象,但即便后移到50%翼弦,其升力中心还是在主翼与重心的前方而产生抬头力矩,因此抵销掉部分低头力矩,也就减轻了配平所产生的阻力。

  然而,前翼位于迎风位置,其单位面积产生的阻力会比尾翼来得大,因此 “台风”将前翼往前移到座舱前方,使其以最小的面积产生相同的抬头力矩;但歼-20的前翼仍在座舱后方,就需要较大的面积并产生较大的阻力。另外,降低配平阻力其实对高G机动状态有较大影响,因为机翼产生的升力越大,配平面角度也加大,配平阻力就会增加。 “台风”藉由前翼的抬头力矩将升力中心前移,可使超音速的持续转弯率提高6%,也就提高了超音速机动性。

  “超音速机动”与 “超音速巡航”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在超音速进行高G转弯,后者则是在超音速长时间飞行。对于战机而言,不论是亚音速或超音速要进行高G持续机动,都需要开启加力来克服大幅增加的机动阻力。因此,小展弦比、中后掠角与前翼只要让歼-20可以在超音速持续转弯,就算达到了 “超音速机动”要求。但由于加力的单位耗油率会增加1倍以上,因此战机必须在超音速以军用推力,也就是不开加力的最大推力维持平飞,才可称为 “超音速巡航”。而由于超音速的阻力系数可比亚音速多出100%以上,战机在维持亚/跨音速性能的前提下,对机翼与机身小幅修改所降低的阻力不过15~30%,剩下的阻力就必须靠军用推力的提高来克服。

  战机发动机的超音速推力与涵道比(BPR)有关,在开启加力状态下,大涵道比由于气流量较大,再次燃烧可榨出较多推力,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所谓的第四代战机喜欢用中/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以在亚音速降低耗油,在超音速用加力达到冲刺与机动需求;但在不开加力的条件下,大涵道比发动机由于旁通气流的压力差较小,其军用推力会比小涵道比发动机少掉45%以上,也就使前者难以支撑战机的超音速巡航。另外,普惠公司在进行F-22发动机的前期研究时,还发现小涵道比发动机在超音速有以下优点:

  因此,普惠后来为F-22开发的F119发动机采用了0.25的小涵道比。后来虽然战机在设计过程增重的关系,将涵道比略微提高到0.3,但仍属于小涵道比,使F-22在原型机阶段就达到1.4马赫超巡。欧洲 “台风”采用0.4涵道比的EJ200发动机,可以1.2马赫进行15-20分钟的巡航。而歼-20不论采用涵道比0.78的太行发动机,或是涵道比0.59的AL-31发动机都会有涵道比偏高的问题,即便透过部分改良来提高加力状态的最大推力,仍解决不了超音速军用推力不足的问题。

  据报道,歼-20计划启动时,中国同步发展了小涵道比的涡扇-15作为其发动机,其性能指针就跟西方的 “超巡发动机”不会差太多。再搭配小展弦比、中后掠角与前翼所提升的超音速机动性,就能成为超音速长时间巡航并战斗的先进战机。但涡扇-15进度延迟,目前就只能在超音速进行机动,而不是进行巡航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21岁乌漂亮女兵引关注 被炸后失去一条腿
“阵风”被歼-10击落 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刚起飞,导弹就来了:中国航班空生死一线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真相来了?印度航母空袭 卡拉奇港陷入火海
21岁乌漂亮女兵引关注 被炸后失去一条腿
“阵风”被歼-10击落 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
霹雳15残骸被捡到 雷达竟然是10年前生产的
刚起飞,导弹就来了:中国航班空生死一线
罕见!央视披露中国空空导弹生产线
印巴空战创纪录 巴方:已摧毁77架
巴铁吊打印度!中国军工,一战封神了
印巴空战中的“计算”与“算计”
一些中国人高兴坏了 恍惚看到“重大胜利”
热门专题
1中印冲突2天安门阅兵3中国航母
4神舟航天5南海仲裁6南海局势
7两会8中国陆军9中国海军
10中国空军11军事文学12核武二炮
13中国军工14军史钩沉15惩越战场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