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台湾地区防务负责人姓甚名谁,也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不起来。但一提到他的诸多“名言”,诸如“含笑牺牲”、“我比宋仲基还帅”和“给自己打100分”等等,估计没几个军迷不知道的。没错,他就是2016年5月起出任台“国防部长”的冯世宽。而就在不到两年后的今天,“大鹏(这是他自己起的别号)部长”黯然去职,转任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长”这一名誉性闲职。
回顾“大鹏部长”留给台军的东西,可能也就剩下这几句语录了。除了进行了一些细枝末节的改革外,在冯世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台军可谓是内忧外患。军人虐狗、雄三误射、士兵吸毒屡次曝光之类的事情都算小了,蔡英文当局上台之后,强力推动“年金改革”,大幅压缩军人退休金,力度比马英九时期更急更狠。不仅退休军人对此怨声载道,现役的军心浮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冯世宽任职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新旧政权交接之际,特别是在退伍军人退休年金改革期间稳定“国军”。事到如今,台湾当局涉军要害部门的主要人事已经由民进党完全掌握,经过改革后的年金制度也将于今年上马,冯世宽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至于之后的事情,“大鹏部长”的决定权就不重要了。
前身为“军统”的台湾“国防部军情局”大楼外墙上原本立有“中华民国万岁”的字牌,去年11月被拆除,官方理由是担心台风将大字吹倒。但据我们得知,这是“军情局局长”刘德良中将“体察上意”的小举动,目的是为晋升上将铺路
虽然在媒体面前,冯世宽对自己的留任一直是信心满满,但说穿了就是一个字:装。其实关于他下课的相关风声早在3个月前就传了出来,冯世宽对此能不知道嘛!更何况出生于江苏的他,说穿了并不是“正港”的台湾人,有着浓厚的蓝营色彩;特别是当了“国防部长”后,他还在伪“立法院”的讲台上公开宣布自己不支持“台独”,有心的“台独”分子早就把他记上小黑本了。
总体而言,今年72岁的冯世宽还是个很“可爱”的人,不论其领导风格还是为人处世,在历来形象呆板的台防务部门历任负责人中都显得相当“另类”。2017年2月,台中空军清泉岗基地有官兵被验出毒品阳性,之前自评“100分,比宋仲基还帅”的冯世宽在被记者嘲讽“该给官兵打几分”时说:“我想应该还是100分,100分部长应该带出100分部队”。
除此之外,“战争来临时要含笑牺牲”、“(雄风-3)射到澎湖的话要死多少人?感谢上帝”之类,更是已经成为两岸军迷耳熟能详的段子。但这种“可爱”明显不能转化成选票,台湾媒体、民众和军人对冯世宽的评价也呈现出极度的两极分化,而且这种两极分化还不限于蓝绿。
2018年是台湾地方选举年,被视为民进党的一次期中考试。虽然自从“九合一”之后就越来越渣的炮党,这一年半来的支持率继续低迷不振;但相对而言民进党的支持率下跌速度更是惊人,和时代力量的准同盟也已经基本破裂。对此不管是民进党整体,还是蔡英文,都怕其“内阁”团队成了拖累选情的绊脚石。
逻辑十分清楚:“可爱”的冯世宽的每一次失言与狂妄,都会让大家最终把矛头指向任命他的蔡英文和民进党身上。
新“防长”是什么人?
有台湾媒体认为,陆军装甲兵出身的严德发能够接任“国防部长”,背后的主要考量是为了“强化反登陆作战”。然而在台海两岸军事实力差距快速拉大、太平洋两岸军事实力差距快速缩小的时候,一两个人的意志,在历史的压路机前能改变些什么呢?
众所周知,内斗内行是“国军”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如今军阀、派系争斗变成了党派、军种矛盾。自2000年以来,明面上出于“决战境外”思想的考虑,暗地里加上国民党长期经营陆军的因素,使得民进党当局特别喜欢提拔海空军出身的将领,这两条线的矛盾开始相互穿插交织起来。
在蔡英文上台后1年,海空军出身的将领逐步霸占了“国防部长”(冯世宽就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国防部军政副部长”、“参谋总长”、“国安局局长”等诸多要职,随之而来的就是海空军地位的飞黄腾达,这也招来了陆军的极度不满。
矛盾总需要平衡调和,归根到底,明暗“台独”分子和岛内顽抗势力都需要台陆军稳住阵脚。要是台军人事要是继续再这么偏于海空军的话,最希望看到这个持续内耗的场景的人,显然大部分在海峡的另一边。
相比“耍宝”成性的冯世宽,严德发要无趣得多,此前履历也是四平八稳。他曾任台陆军49师师长、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指挥官、陆军参谋长、陆军第八军团指挥官等职位。按照惯例,以这个节奏发展下去,严德发大概率会以中将身份退役。但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
“八八风灾”第一次冲击了马英九的声望,但在那次灾害中严德发镇定自若的表现赢得了马英九的肯定,很快就坐上了升迁的火箭,17个月后当上了陆军副司令,又过1年多,严德发继续刷新了“国军”的历史。2015年,他当上了台军“参谋总长”,直到2016年11月30日退伍。
就算严德发是由马英九一手提拔的将领,就算严德发英语口语一塌糊涂,甚至导致在研讨会上被美国人穿小鞋;就算他在担任“参谋总长”期间,曾因女明星违规进“阿帕奇”事件而被记过;但在熬过这几年民进党当局对陆军出身的将领有意无意的打压之后,其“颇为珍贵”的老资格装甲兵的身份,反而使得蔡英文没理由不把严德发列上候选人名单。
相比和民进党关系更加密切、且同为陆军出身的另一位候选人胡镇埔,严德发履历扎实、形象低调,没有胡镇埔那种因涉嫌贪腐而人设崩塌的经历,又非常熟悉台军的那一套军政、军务理论。哪怕严德发在调任“国防部长”前是所谓“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享受“五院院长”待遇,讲道理担任“国防部长”是贬职,那也没办法了——出于平衡派系的政治考量,岛央已经决定了,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台湾陆军装甲兵的出头天?
说来说去这重重人事斗争,到头来苦的还是一线部队。从2016年5月民进党再次掌权开始,台湾陆军的日子又开始苦了起来。空军抢走了自家的“防空飞弹指挥部”,还想巧取豪夺陆军的“黑鹰”甚至“阿帕奇”;民进党掌控的“立法院”,宁可跨年度、跨军种,把24亿新台币的装备采购费,提前打给庆富这个诈骗公司,也不愿意给陆军多添一点“云豹甲车”。
往远了说,这10年来,除了少量“云豹甲车”和雷霆2000火箭炮外,台陆军就没接过啥像样的地面重装备。陆航情况好点,可好不容易搞来的UH-60M直升机还没捂热,就被“内政部空勤总队”和空军那帮家伙给抢走了大半。
特别是曾有过“古宁头大捷”记录的台装甲部队更是凄惨。两款主力坦克——接收美军二手的M60A3,以及在M60A3底盘上搭个M48A3的炮塔+早期M1火控的CM11“勇虎”,进入台军服役的时候都不能算先进装备,何况30年后的今天。
而且在拱卫台北的关渡指挥部以及位于台湾东部的花东防卫指挥部装骑连,甚至还有爷爷级的M41D现役。至于堪称“二战+越战博物馆”的压制炮兵……更加不忍直视。
所以严德发在担任“参谋总长”期间,不仅动过更新爷爷级炮兵群的脑筋,还曾经明确表达了采购200辆,够4个装甲旅用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也就是岛内所谓“艾布兰战车”)的想法。“艾布兰战车”采购如果成行,计划优先部署于放在桃园-新竹平原上拱卫台北的542、584这两个装甲旅,其原本的如意算盘是从2017年开始交钱,2020年开始拿货。
对此计划,虽然冯世宽当时嘴上同意,但在行动上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拖延至今——毕竟人家再怎么说也是空军的人。万般无奈之下,陆军只能找“中科院”继续升级M60A3,计划将其换上新型120毫米炮,单价是非常“凯子”的500万美元——这价格和买一辆二手M1A1好像差不多诶!所以到现在也没听说啥后续。
“R——P——G!!!!!!!!!!!!”
作为上世纪80年代装备的老式坦克,M1A1的性能是完全无法与美军现役的M1A2SEP相提并论的。再加上流到国际市场上的M1A1,多为被阉割掉贫铀装甲换上“乔巴姆”的“猴版”,加上伊拉克政(huang)府(xie)军等用户在战场上的“优良”表现,M1A1的市场名声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不仅让红箭-8刷了个战绩,还让RPG-7这个老家伙爽了一把。
M1A1也难以在台湾的地形条件和用兵思路下完全发挥实力。M1A1适合在开阔、平坦且地面坚实的地域作战,偏偏台湾东部地区是山地,西部地区又是各种路网交错的钢筋水泥森林,地形破碎,极大限制了坦克的机动性能;而且对于台湾而言,坦克用燃气轮机是完全陌生的玩意儿,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说到用兵思路,在台军坦克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战法——“反舟波射击”上,由于坦克此时进行的基本都是静对动射击,M1A1的火控优势是无法体现多少的;至于120mm坦克炮更大的威力。。。。。。台军总不会真把他们军方刊物上声称我军05系列两栖车族的“正面等效500公厘(mm)防护”当真了吧。
总之,即使严德发真的能通过大过年的向蔡英文“卖惨”促成M1A1来台,“艾布兰战车”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台军形成战斗力,台军还需要为之制定适合的战术战法。而且21世纪即将进入第二个10年,在当今的跨海登陆联合作战中,一批三代早期型主战坦克对两岸军事平衡也谈不上太大的影响……虽然从大局上是这么个理儿,但它在战术上仍然是需要我军重视的对手。
就算台湾能拿到的M1A1基本只有低档外贸版KEW-A/A1穿甲弹可用,其威力也显著强于M60A3所使用的M392A2。此外台军绝大部分坦克的防护还停留在均质钢装甲时代,所以哪怕出口型M1A1
当然,在“艾布兰”来台尘埃落定之前,这些还都只是愿景而已。用吐了一二代坦克的台陆军装甲兵,会不会因为严德发的上位而盼来“出头天”(哪怕这个“出头天”必然是短暂的)?先得看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多久。